亮剑八桂决战酣
——广西法院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纪实
2018-09-12 08:52:4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黄明强 卢林峰
  8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专程来到玉林法院督导执行工作。他先后深入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法院、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陆川县人民法院、北流市人民法院,亲切看望慰问奋战在执行岗位上的干警们,给干警们鼓舞斗志,坚定“基本解决执行难”必胜的信心。

  8月28日,黄海龙到南宁市现场督导检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在横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黄海龙听取了横县法院执行工作汇报,检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进展,向执行干警致以亲切问候,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攻坚克难。

  ……

  战鼓阵阵,马蹄声声。广西法院奋勇拼搏、攻坚克难、苦干巧干,向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发起冲刺。

  截至7月15日,全区法院两年多来已累计执行结案288454件,结案率达84.15%,执行到位标的额386.56亿元;全区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81.76%;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办理合格率88.2%,比全国平均值高出14.01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5位。

  聚合外力综合治理执行难

  2017年,全区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45263件,执结123465件,同比分别上升24.96%、21.04%,执行到位标的额192亿元,同比上升62.7%;历年积存的13083件积案完成执结12669件,结案率达96.84%。

  “2017年,基本甩掉了积压多年的历史包袱。”8月6日,广西高院副院长梁梅告诉记者,这一结果,是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高度关心和支持全区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结果。

  据了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2017年以来连续两年专题审议“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

  今年4月3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组织召开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对破解执行攻坚瓶颈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6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到自治区高院走访调研,强调要发挥联动机制作用。

  6月29日,广西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推进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在会上对联动部门在协助法院查人找物难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是全区法院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再动员、再部署,也是全员冲锋、全力冲刺执行攻坚的再誓师、再落实。”广西高院执行局局长梁文华告诉记者,广西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形成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政协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区三级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7.71万人次,限制乘坐飞机和高铁、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9.17万人次,司法拘留9960人次,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632人次,判决拒执罪193件267人。

  用足内力促进质效明显提升

  “执行月”“执行攻坚年”“百日风暴”……一个个专项活动在全区拉开帷幕。

  “涉民生案件执行”“清理涉金融债权积案”“执行存案歼灭战”“终本达标歼灭战”……一个个战役,掀起了决胜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热潮。

  面对全区执行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态势,全区各级法院牢牢把握办好执行案件是“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基本前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执行完毕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执行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2月27日,广西高院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推进会,推广防城港“保全前置促执行”经验,保全率明显提升,执行保全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3倍,有效保障了案件执行。

  广西高院出台《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若干意见》,加强和规范“执转破”工作。

  建立健全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执行工作管理机制,2017年以来,全区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协同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382件;依托执行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办理执行督办9180件、事项委托1521件、申诉信访1153件。

  广西作为全国法院最早开展审执分离改革试点的两个省区之一,创新探索完成执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并持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

  目前,全区法院设立独立于执行局的执行裁判庭或者安排专门团队,负责处理执行程序中需要裁决的实体争议,在法院内部实现执行裁决权与实施权分离。

  据统计,两年多来,全区法院共执结涉农民工工资、交通损害赔偿、抚养费、赡养费等涉民生案件51380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0.8亿元;通过司法救助形式化解涉民生执行案件5949件,共发放救助金4572.7万元,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集中执行涉金融债权案件1034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5.9亿元。

  而另一组数字显示,全区法院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4613件(含旧存21125件),执结60326件,同比分别上升27.36%和22.39%。

  科技助力推动执行模式改变

  “南宁西乡塘区法院通知:因你(单位)在本院有被执行人的案件尚未履行完毕,现通知你(单位)于2018年7月20日15:00到本院第二办公区2楼1号法庭配合调查,逾期未到庭的,本院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依法予以惩处。”

  7月20日15时左右,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第二办公区1号法庭,陆续有40多名被执行人聚集而来。他们都收到了来自该院通过云MAS平台送达的同一条信息。当天,现场达成执行和解6件,当场履行完毕3件,结案标的额35.4万元,现场作出还款保证20人,涉案标的额168万元。

  不断创新举措,利用云MAS平台批量发送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判决义务的短信,这只是广西法院破解执行难的一个案例。

  主动拥抱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让执行工作插上现代科技“翅膀”,全区法院执行工作实现了“三化”——

  查人找物联动化。全区三级法院全部对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控范围扩展至3800多家银行,区内“点对点”查控平台信息源拓展至17个领域、172个接口,实现对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存款、车辆、工商登记、证券、不动产等16类25项信息在线查询。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查询到车辆、户籍、存款等各类信息2168万条,涉及被执行人48.57万人、资金416.3亿元,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财产处置网络化。广西高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财产变现模式,出台了《关于网络拍卖操作流程规范(试行)》,在全国创新推行当事人自行协商议价、向有关部门询价确定起拍价等做法。各级法院与国税、地税部门建立了标的物评估询价机制,询价结果实现2天内反馈。

  自2017年3月全面实施网络司法拍卖以来,已累计成交金额达90.41亿元,标的物成交率达73.84%,溢价率达183.36%,为当事人节省拍卖佣金2.81亿元,处置执行财产时限平均缩短30天以上。

  案款管理系统化。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执行案款不清问题,广西高院与八家银行对接,推进全区法院建立执行案款管理的“一案一账号”系统,实现每个执行案件均对应唯一的虚拟银行子账户,款项进出全程留痕、全程监管,有效杜绝了执行案款管理上的漏洞。

  该系统自2017年7月启用以来,全区法院已分配17.13万个虚拟子账户,入账45.99亿元,发出24.18亿元,发放案款实现“零投诉”。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