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如登高临涧
——读古文荀子·《劝学》有感
2018-08-07 10:00:3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肖春露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知识的摄取总是赶不上我们所处的变化,因此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充盈,前行也更加顺畅。工作之余又重读《劝学》有了更发人深省的领悟。尤其是在国人的读书率普遍下降的当下,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重视学习。

  荀子的《劝学》是先秦时期的名篇,荀子在文中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以及方法,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学习以及学习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

  荀子开篇便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是荀子开篇便定下的基调。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们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刀锋越磨越锋利,这些都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学习能使人不断成长,甚至超越你的老师,而这也是知识传承的本意,学习让知识的传播不断的扩大化,使得更多的人从知识中受益。所以,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要广博的学习,使之智慧明理,没有一定知识的量是很难解决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法院工作的这些年,我便深有感触。在工作中,随着处理的审判业务越来越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就越来越多,并且随着法律的修改,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应对不断产生的新的问题。

  那么,除了不断的学习,增加广博的知识,我们还需要怎样去学习?荀子在《劝学》中说道,“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更大;踮起脚向远处望,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所以荀子认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学习不仅需要广更需要深,学习的过程,办案过程中需要有钻研的精神,透过表面去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以求公平公正的解决纠纷。学习还需要善于借助外力,这也是开动思维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外力使得学习的途径变得更加顺畅、快捷。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学习优秀的裁判案例来帮助我们寻求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可以说,荀子的这番话揭示了善于学习的人有何不同。

  我们所说的善于学习,那么善于学习的捷径是什么呢?“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我们的身边处处是老师,从学校中的老师,到生活中的老师,工作中的老师,我们每次初入一个领域都会遇到我们的老师,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裨益,学到很多工作的方法。最初办案的时候,我们也是从经验丰富的法官那里学习,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办案经验和方法,如何更高效的解决当事人的纠纷。一个好的老师将会使你获益终身。

  我们常说学海无涯,这句话是我们一生都所受用的,对于学习秉持不骄傲自满的态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寻求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治学。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