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 勇往“执”前的三张“王牌”
2018-06-24 09:55: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卢文静
- 法官查获被执行人并带回法院。
- 法官将腾空现场情况通过“移动微法院”传送给申请执行人。
“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战已经打响,前有压力,却无退路。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近日在全城掀起“姚江风暴”,牢牢把握“三张王牌”,向“老赖”发起最后总攻,以非常之时、非常之举,确保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战役。
■震慑: 让“老赖”不再心存侥幸
“法官,我已将房屋腾空,这是房子的钥匙,交给您。”
5月上旬,以唯一住房为由未在法院规定期限内腾房的张某看到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的法院通告后,再也“任性”不起来了。
让张某主动腾房的“神器”,就是该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第一期《督促被执行人等腾退房屋、土地的通告》,通告中25个未腾退房屋、土地的被执行人的姓名、地址、照片依稀可辨。
这则通告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在余姚当地引起不小的震动,微信单篇推文阅读量就达到了1.3万余人次。同时,为进一步打造“反鸠战”声势,彻底打击不腾房“老赖”的嚣张气焰,该院还将曝光名单制成大幅海报,张贴在被执行人厂房、所在社区等醒目位置,对“老赖”形成“天罗地网”。仅一周后,就有23名被执行人因为受不了“颜面扫地”主动履行了腾房义务。
“震慑需要一鼓作气,只有保持对同一城墙口的持续冲锋,才能最终形成高压态势,让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彻底打消‘耍赖’的念头。”该院分管副院长韩利荣形象地说道。
“升级版”的震慑还在后面。5月中旬,该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集中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联合专项活动,并发布《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联合通告》,达到了家喻户晓、敲山震虎的效果。该通告通过电视、网站、微信推送、城区中心地段大屏幕等推出后,获得了6万余次的阅读点赞。
孙某成为《通告》发出后首个以身试法的人。在法官多次法律释明下,孙某拒绝腾空法院依法处置的房屋,并仍在屋内生产经营,法院依法将灯具有限公司、孙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案移送公安,目前该案已起诉至法院。截至目前,该院有三件案件因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一件被批准逮捕,一件检察院已向法院提起公诉。
■指挥:
让每一场战役都精准发力
“第二小分队立即支援!”5月31日晚上19时30分,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统一部署的集中执行行动中,该院“一把手”和其他坐镇领导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大屏幕,发现被执行人黄某及其家人反抗激烈,立即发出支援抓捕的指令,在两组执行干警的合力之下将黄某擒住带回法院。黄某没想到法院执行力如此之强,途中就向法官提出还款意愿。就在法官一行到达法院的同时,黄某的妻子也拿着3万元执行款匆匆赶到法院,案件当天就履行完毕。当晚的行动同步在网上直播,获得9万余人次的观看,网友评论为执行干警喝彩。
从今年5月开始,“夜间执行”活动已经成为该院执行工作的常态。“为加大对执行工作人员、技术、装备的保障力度,我们共调配5名中层正副职、3名员额法官等共计15名干警并增配两辆车辆全力支援执行一线。同时,专题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再次召开全市协助执行工作会议,最大限度争取外部支持。”韩利荣激动地说。
自今年4月开始,每周五下午成为了该院执行工作例会时间,“一把手”作为会议召集人,听取执行进展汇报,研究对策,明确任务,摸清底数。确定专人审查终本案件,制作终本裁定书模板,明确涉拒执罪案件的证据固定和移送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应运而生,执行工作“成绩单”更是亮相电子屏滚动播放。该院执行干警姜铭锋深有体会:“在院领导的推动和督导下,执行力度更大了,大家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
队伍冲锋打仗既要鼓舞士气,也有纪律约束。“院党组明确要求,要加大对执行工作的纪律约束。”该院纪检组组长徐和庆说,“我们建立了梯度问责制度,对于工作不力的,一次予以督促改正,两次予以绩效惩罚,三次予以纪律问责,坚决筑牢责任链条。”
■倒逼:
让科技助力阳光执行
“实在想不到,之前总是因为法官外出办案经常联系不上而苦恼,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法官的执行全过程,还能把案子解决好。”令申请人王女士发出如此感慨的是该院于去年10月上线的全国首个投入全面实战应用的“余姚移动微法院”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余姚移动微法院”小程序,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只需几步简单的操作,王女士马上进入了相关案件的“在线微空间”。没过多久,王女士就收到了承办法官俞国平从执行现场实时发来的一段视频和一段文字:“被执行人不见踪影,我们找到了被执行人的母亲,对方表示愿意承担部分执行款。”王女士坐在家中,不仅见证了法院执行过程,而且在线参与了协商,使该案最终以4500元和解结案。
当事人在司法中的良好体验离不开科技助力下的“规范倒逼”。除了申请人可以随时发送定位、图文、视频等举报执行线索之外,“余姚移动微法院”将财产查控、现场勘查、执行款发放等与申请人最相关的节点信息设置为必填选项,执行法官用手机将执行进展情况以摄影、摄像、语音、文字方式实时发布并自动存储到执行系统内网。同时内网系统对每个节点的输入又同步在微法院中推送,申请人可随时了解执行进展,见证执行过程,据统计,该院利用“移动微法院”已向申请执行人推送执行节点信息527次。
“借助科技的力量,执行公开不到位、执行信息不对称、法官与当事人沟通不畅等问题都成为了过去式,执行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也为法院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认同。”韩利荣说起信息化助力破解执行难,感触颇深。
■震慑: 让“老赖”不再心存侥幸
“法官,我已将房屋腾空,这是房子的钥匙,交给您。”
5月上旬,以唯一住房为由未在法院规定期限内腾房的张某看到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的法院通告后,再也“任性”不起来了。
让张某主动腾房的“神器”,就是该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第一期《督促被执行人等腾退房屋、土地的通告》,通告中25个未腾退房屋、土地的被执行人的姓名、地址、照片依稀可辨。
这则通告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在余姚当地引起不小的震动,微信单篇推文阅读量就达到了1.3万余人次。同时,为进一步打造“反鸠战”声势,彻底打击不腾房“老赖”的嚣张气焰,该院还将曝光名单制成大幅海报,张贴在被执行人厂房、所在社区等醒目位置,对“老赖”形成“天罗地网”。仅一周后,就有23名被执行人因为受不了“颜面扫地”主动履行了腾房义务。
“震慑需要一鼓作气,只有保持对同一城墙口的持续冲锋,才能最终形成高压态势,让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彻底打消‘耍赖’的念头。”该院分管副院长韩利荣形象地说道。
“升级版”的震慑还在后面。5月中旬,该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展集中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联合专项活动,并发布《依法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联合通告》,达到了家喻户晓、敲山震虎的效果。该通告通过电视、网站、微信推送、城区中心地段大屏幕等推出后,获得了6万余次的阅读点赞。
孙某成为《通告》发出后首个以身试法的人。在法官多次法律释明下,孙某拒绝腾空法院依法处置的房屋,并仍在屋内生产经营,法院依法将灯具有限公司、孙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案移送公安,目前该案已起诉至法院。截至目前,该院有三件案件因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一件被批准逮捕,一件检察院已向法院提起公诉。
■指挥:
让每一场战役都精准发力
“第二小分队立即支援!”5月31日晚上19时30分,在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统一部署的集中执行行动中,该院“一把手”和其他坐镇领导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大屏幕,发现被执行人黄某及其家人反抗激烈,立即发出支援抓捕的指令,在两组执行干警的合力之下将黄某擒住带回法院。黄某没想到法院执行力如此之强,途中就向法官提出还款意愿。就在法官一行到达法院的同时,黄某的妻子也拿着3万元执行款匆匆赶到法院,案件当天就履行完毕。当晚的行动同步在网上直播,获得9万余人次的观看,网友评论为执行干警喝彩。
从今年5月开始,“夜间执行”活动已经成为该院执行工作的常态。“为加大对执行工作人员、技术、装备的保障力度,我们共调配5名中层正副职、3名员额法官等共计15名干警并增配两辆车辆全力支援执行一线。同时,专题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再次召开全市协助执行工作会议,最大限度争取外部支持。”韩利荣激动地说。
自今年4月开始,每周五下午成为了该院执行工作例会时间,“一把手”作为会议召集人,听取执行进展汇报,研究对策,明确任务,摸清底数。确定专人审查终本案件,制作终本裁定书模板,明确涉拒执罪案件的证据固定和移送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应运而生,执行工作“成绩单”更是亮相电子屏滚动播放。该院执行干警姜铭锋深有体会:“在院领导的推动和督导下,执行力度更大了,大家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
队伍冲锋打仗既要鼓舞士气,也有纪律约束。“院党组明确要求,要加大对执行工作的纪律约束。”该院纪检组组长徐和庆说,“我们建立了梯度问责制度,对于工作不力的,一次予以督促改正,两次予以绩效惩罚,三次予以纪律问责,坚决筑牢责任链条。”
■倒逼:
让科技助力阳光执行
“实在想不到,之前总是因为法官外出办案经常联系不上而苦恼,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法官的执行全过程,还能把案子解决好。”令申请人王女士发出如此感慨的是该院于去年10月上线的全国首个投入全面实战应用的“余姚移动微法院”平台。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余姚移动微法院”小程序,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只需几步简单的操作,王女士马上进入了相关案件的“在线微空间”。没过多久,王女士就收到了承办法官俞国平从执行现场实时发来的一段视频和一段文字:“被执行人不见踪影,我们找到了被执行人的母亲,对方表示愿意承担部分执行款。”王女士坐在家中,不仅见证了法院执行过程,而且在线参与了协商,使该案最终以4500元和解结案。
当事人在司法中的良好体验离不开科技助力下的“规范倒逼”。除了申请人可以随时发送定位、图文、视频等举报执行线索之外,“余姚移动微法院”将财产查控、现场勘查、执行款发放等与申请人最相关的节点信息设置为必填选项,执行法官用手机将执行进展情况以摄影、摄像、语音、文字方式实时发布并自动存储到执行系统内网。同时内网系统对每个节点的输入又同步在微法院中推送,申请人可随时了解执行进展,见证执行过程,据统计,该院利用“移动微法院”已向申请执行人推送执行节点信息527次。
“借助科技的力量,执行公开不到位、执行信息不对称、法官与当事人沟通不畅等问题都成为了过去式,执行工作更加阳光、透明,也为法院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认同。”韩利荣说起信息化助力破解执行难,感触颇深。
责任编辑:韩绪光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