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角弓鸣 合力猎“老赖”
——山东茌平法院“地毯式”执行攻坚执行难纪实
2018-06-12 16:02:3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希玉 张强
  今年以来,山东省茌平县人民法院急当事人之所急,以案件执结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启“地毯式”执行工作模式,将辖区内所有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住址,以村庄、社区、乡镇为模块,以法庭管辖区域为一个基本单位,建立小系统,按照规划出的被执行人住址、路线图表,逐一开展“地毯式”执行,以线下弥补的方式解决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打出了声威,震慑了“老赖”。

  分与合交替

  分,即以执行团队为基本单位,每一个执行团队配备1辆警车、2名执行干警、1名法警、1名书记员,在划定的执行区域内,对被执行人展开“地毯式”查找。五个执行团队按图索骥,分别按照执行台账搜寻被执行人,开展送达、传唤、搜集财产线索、登记财产、现场和解等,通过分散活动,执结了部分案件。

  合,即将五个执行团队车辆、人员全部集中,整合执行局全部力量,对不配合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性传唤、搜查、扣押财产、强制腾房等强制性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茌平法院执行干警有分有合,对于不积极申报财产、不如实申报财产、转移财产和妨碍执行的,一律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该执行工作模式开展以来,不仅集中送达了一批执行法律文书,而且行动的效果比以前更好。每到一处,都会引来围观人员,让人们看到了法院强制执行的威力和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信心,看到了“老赖”的下场。

  柔与刚并济

  柔,不是软弱及向被执行人示弱,而是一种工作姿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和功效。

  刚,则是一种威仪,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的,毫不留情和手软。

  “我就一套住房,你们不能执行和拍卖!”被执行人安某不止一次地向执行人员说这样的话。

  是真的不能执行吗?

  安某因在县城购买楼房,在银行按揭部分贷款,并欠个人债务,因不按期还款,被银行和债权人李某分别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安某夫妇与银行的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终止,并偿还借款本金26万元及利息;另案调解安某夫妇偿还李某借款20万元及利息。两案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执行期间,安某因不按期和如实申报财产,被司法拘留15天,申请执行人申请查封并拍卖该房产。经法院细致工作,安某夫妇均同意搬出,拍卖该楼房抵债,后具体实施时又反悔,以仅有一套住房为由,拒绝搬出。

  经调查发现,安某夫妇的确在县城只有一套住房,130多平方米,且有阁楼、车库和储藏室,依此两笔借款购买,没有其他收入,靠农村种地和打零工生活,但在农村老家有一院落及五间北房。也就是说,该楼房不是其唯一住房。

  实施强制搬迁的时刻终于到了,法院派出30余名干警,同时联系开锁公司、搬家公司,取得小区物业的积极配合,并全程进行录像。因安某夫妇躲避执行,只有强制开锁。其间,安某之妻及其母亲来到现场,企图阻碍执行,被强制带离现场。物品装了满满三大车,执行人员随后将物品小心地送至其原籍住处,交由跟随而来的安某母亲看管。后该房顺利评估、拍卖,案件得以执结。

  守与攻较量

  守,即被执行人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执行、消极执行。

  攻,即法院穷尽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执行到底。

  “是法院给我打电话吗?前段时间已经拘留了一次,在里头住了半个月,很好,休息了半个月;我这就洗洗澡,换换衣服,再去‘舒服’半个月。”这是被执行人路某接到执行人员电话通知后的嚣张回答。

  2015年,路某因无证驾驶无牌照汽车致李某伤残,被法院判赔45万余元。执行期间,路某因未如实申报财产,被司法拘留15天。但因查不到路某的财产,导致执行不能。

  申请执行人李某的父亲看到儿子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即将破碎,多次找法院要求执行。面对执行人员,路某竟然说:“我就是不给你,能把我怎么着?”尽管执行人员多次找路某,让其履行义务,但路某以生活不能自顾为由,没有拿出一分钱,执行陷入困境。为此,申请执行人的父亲多次上访。

  后经多方查找,发现路某正在某地养鸡,而路某置法院的查封于不顾,竟把养殖的鸡及鸡舍处理掉,公然叫板执行。这样的行为,给路某换来的是刑事拘留。该案件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此时的路某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狂妄,赶紧通知其家人凑钱,履行义务,以取得对方谅解,减轻其罪行。此案在高压态势下,顺利执结。
责任编辑:魏悦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