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进取,不负韶华——读《梁家河》有感
2018-06-08 16:39: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敏秀
近日,单位给我们每个人发放了《梁家河》一书,当天下班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越看越入迷,终一口气将整本书看完,感悟和收获颇多。
《梁家河》一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政治高调的宣唱,也没有溢美的赞词,而是用一种通俗、生动、质朴的行文风格,记录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真实经历和深刻体悟,还原了青少年时期的习总书记亲民、为民形象。这本书对于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和本领,为当代青少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甚至对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都有着非凡的启迪意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那个时代的裹挟下,不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而当时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主动申请下乡插队,勇敢地“逃离”北京前往延安,亲身体验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
在那七年时光里,习总书记从一开始的迷茫、彷徨到树立、坚定人生理想和目标,完成了从北京娃到村里娃的蜕变,立足基层,拼搏进取,在实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15岁时,习总书记一面读书、修身,一面进行着他农民化的实践,熟悉当地的每一条沟、每一架山、每一户人家,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和适应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环境,真诚善待每一个当地群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民心和威望。在政治上,求上进 ,一次次写入党申请,直到写到第十次的时候才获得批准。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群众身先士卒、排除万难,打坝修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1973年,他迎来了上大学读书深造的机会,确定了清华大学的目标后,到 县里参加了考试,但由于家庭出身,他第一次遭受到了清华大学的拒绝,但他并没有灰心,终于等到第二年再次报考的机会,他依然坚持选择了清华大学,最终天遂人愿,得以录取。
细看这一路的艰辛成长,就是一部胸怀大爱、有志敢为的青年奋斗史。作为今天的我们,身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比那时好太多,但当代社会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活得更加精彩,追求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但机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小时候,读好书、上好学是被家人、老师耳提面命的要求。长大后,成家立业又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在不断上涨的房价面前,很多人的理想被现实打败,挣钱多寡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脱离农村、挤入大城市,转变为城里人成为不少寒门子弟孜孜追求的目标,在基层农村里工作生活被认为是失败者的选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受到质疑、冲击。
《梁家河》这本书在当下对于正风除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为私则天下大乱”古训,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拼搏进取,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党员和公仆,我们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摆正心态,俯下身子,始终不忘自己“群众”身份,勤奋务实,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不辱为民请命、报效国家的职责使命,不负韶华。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人民法院
《梁家河》一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政治高调的宣唱,也没有溢美的赞词,而是用一种通俗、生动、质朴的行文风格,记录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真实经历和深刻体悟,还原了青少年时期的习总书记亲民、为民形象。这本书对于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和本领,为当代青少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甚至对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都有着非凡的启迪意义。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那个时代的裹挟下,不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而当时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响应号召,主动申请下乡插队,勇敢地“逃离”北京前往延安,亲身体验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
在那七年时光里,习总书记从一开始的迷茫、彷徨到树立、坚定人生理想和目标,完成了从北京娃到村里娃的蜕变,立足基层,拼搏进取,在实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15岁时,习总书记一面读书、修身,一面进行着他农民化的实践,熟悉当地的每一条沟、每一架山、每一户人家,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和适应当地的饮食、风俗习惯,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环境,真诚善待每一个当地群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民心和威望。在政治上,求上进 ,一次次写入党申请,直到写到第十次的时候才获得批准。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群众身先士卒、排除万难,打坝修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1973年,他迎来了上大学读书深造的机会,确定了清华大学的目标后,到 县里参加了考试,但由于家庭出身,他第一次遭受到了清华大学的拒绝,但他并没有灰心,终于等到第二年再次报考的机会,他依然坚持选择了清华大学,最终天遂人愿,得以录取。
细看这一路的艰辛成长,就是一部胸怀大爱、有志敢为的青年奋斗史。作为今天的我们,身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比那时好太多,但当代社会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活得更加精彩,追求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但机遇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小时候,读好书、上好学是被家人、老师耳提面命的要求。长大后,成家立业又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在不断上涨的房价面前,很多人的理想被现实打败,挣钱多寡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脱离农村、挤入大城市,转变为城里人成为不少寒门子弟孜孜追求的目标,在基层农村里工作生活被认为是失败者的选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受到质疑、冲击。
《梁家河》这本书在当下对于正风除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为私则天下大乱”古训,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拼搏进取,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党员和公仆,我们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摆正心态,俯下身子,始终不忘自己“群众”身份,勤奋务实,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不辱为民请命、报效国家的职责使命,不负韶华。
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