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在“起跑线”上失去自我
——观电影《起跑线》有感
2018-05-02 10:04:0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龚光辉
  起跑线,在运动比赛中是竞争的起点,寓意着人生的起步。一句“不要让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无数父母操碎了心,而电影《起跑线》讲述的正是一对年轻的父母为让自己的女儿获得进入好学校学位而展开种种行动的故事。

  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的地方,让他们将来能在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有体面的工作、好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这是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心愿。影片中的家长为了女儿能进入私立学校读书可谓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却发现在赢在起跑线的口号背后,是教育的产业化、教育公平性的缺失,是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缺失、社会保障的缺失、就业压力的增大,更是对阶层的日益固化及对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害怕与担心。

  尽管《起跑线》讲述的是印度的故事,然而这一现象在转型期的中国也同样存在。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都在感叹乡村在衰落,叹息“乡愁无处安放”。但很少有人去发现乡村的学校同样在“衰败”,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城市流动,有条件的家长只要有机会都会把自己子女送到城里的学校去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大额班”各地是愈演愈烈,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学区房更是价高离谱。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取代了“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童年。巨大的市场需求让教育充满了市场的味道,而教育在市场的逐利中迷失了初心,同时也给所有的父母套上了一层隐形焦虑。

  教育存在的本质是为了消弭社会的不公,培育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滋润每一位学子,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位,一是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加大乡镇教育资源的投入,既要改善教育的硬件,也要增强教育的软件,平衡城乡教育的差距。既要让优秀的老师能到乡村,更重要的是要让其能留在乡村,让农家的孩子能读到书,还要让其能读好书。二是要调整兴办教育的理念,不能将教育作为一门产业,教育的投入是久久为功的事业,主政者应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三是家长应该改变对教育投入的理念,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健全下一代的人格,树立他们行为规范,培养他们勇敢、善良、公正、坚毅的品格,培育他们独立思考、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正如习总书记讲的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让自己的子女走好人生的起跑线,我们家长还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能量,灌输正确的理念,不回避竞争、不害怕竞争、正确面对竞争。我想这才是我们家长在孩子成长起跑线上应该做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化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