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国际知产司法保护前沿
——记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
2018-04-17 14:56: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婉星 张道营
“请原告直接明确主张实验数据属于现有技术的具体理由和证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发明专利的行政纠纷案正在开庭。
法庭内气氛庄重肃穆,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复杂艰涩,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交织,即使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觉得有些理不清头绪。正当双方当事人争得面红耳赤之时,审判长语气温和平静,提纲挈领、直击要害地提出了开头的问题,适时地把控住了庭审节奏,不知不觉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这位审判长就是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
在姜颖20多年的法官生涯里,这样的案件不胜枚举。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所要面对的,往往是外人看来专业度高、枯燥、繁琐甚至有些晦涩的案件,但她总是全身心沉浸其中,耐心梳理事实证据,深入研究法条适用。多年来,姜颖对自己的要求是认真审理每一起案件,精心撰写每一份判决书,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她常说:“判决书就是法官的名片。”姜颖的判决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法学原理的大段堆砌,有的是对事实的精准描述,是对诉辩主张的到位回应,是法律逻辑思辨的完美阐释,更是对新类型案件的指点迷津。
“知识产权无小案”。作为知识产权法官,不仅需要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要用令人信服的判决树立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2002年,姜颖从英国伦敦深造归来。赴英留学的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和思路,而一线司法实践积累加深了她对本土国情和司法规律的认识。凭借着自己独到的国际眼光和司法智慧,她立足国情,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前沿难题。在涉及“彼得兔”商标的全国首例确认不侵犯商标权案件中,姜颖首次以判例形式明确了确认不侵权之诉受理条件的“三要件”说;在全国首例软件用户请求确认拆封合同无效的“郭力诉微软案”中,姜颖开拓性地在裁判中明确认可了软件行业拆封合同的合理性;在“沪深300指”商标确权案中,姜颖明确了描述性标志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判断标准,对理论界及实务界的争议标准问题作出明确回应……这些案件大多成为当时知识产权领域的关注焦点,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并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站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前沿,面对着国内外当事人期待的目光,接受着国际司法同行们的关注和评判,她时常想起母亲那句质朴的话:“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姜颖知道,在自己挚爱的事业面前,她没有理由懈怠和退缩,她能做的就是穷尽全力,做到最好。1700多件审结案件、16项调研课题、40余篇专业论文是她“做到最好”的真实写照。
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历史,不过20余载光阴。以姜颖为代表的知产法官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深邃的智慧、宏大的视野,在国际知识产权司法前沿自信地发出中国的声音,践行着共和国法官保护创新的铮铮誓言。
法庭内气氛庄重肃穆,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复杂艰涩,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交织,即使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觉得有些理不清头绪。正当双方当事人争得面红耳赤之时,审判长语气温和平静,提纲挈领、直击要害地提出了开头的问题,适时地把控住了庭审节奏,不知不觉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这位审判长就是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
在姜颖20多年的法官生涯里,这样的案件不胜枚举。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所要面对的,往往是外人看来专业度高、枯燥、繁琐甚至有些晦涩的案件,但她总是全身心沉浸其中,耐心梳理事实证据,深入研究法条适用。多年来,姜颖对自己的要求是认真审理每一起案件,精心撰写每一份判决书,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她常说:“判决书就是法官的名片。”姜颖的判决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法学原理的大段堆砌,有的是对事实的精准描述,是对诉辩主张的到位回应,是法律逻辑思辨的完美阐释,更是对新类型案件的指点迷津。
“知识产权无小案”。作为知识产权法官,不仅需要平衡当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要用令人信服的判决树立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2002年,姜颖从英国伦敦深造归来。赴英留学的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和思路,而一线司法实践积累加深了她对本土国情和司法规律的认识。凭借着自己独到的国际眼光和司法智慧,她立足国情,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前沿难题。在涉及“彼得兔”商标的全国首例确认不侵犯商标权案件中,姜颖首次以判例形式明确了确认不侵权之诉受理条件的“三要件”说;在全国首例软件用户请求确认拆封合同无效的“郭力诉微软案”中,姜颖开拓性地在裁判中明确认可了软件行业拆封合同的合理性;在“沪深300指”商标确权案中,姜颖明确了描述性标志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判断标准,对理论界及实务界的争议标准问题作出明确回应……这些案件大多成为当时知识产权领域的关注焦点,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并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站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前沿,面对着国内外当事人期待的目光,接受着国际司法同行们的关注和评判,她时常想起母亲那句质朴的话:“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姜颖知道,在自己挚爱的事业面前,她没有理由懈怠和退缩,她能做的就是穷尽全力,做到最好。1700多件审结案件、16项调研课题、40余篇专业论文是她“做到最好”的真实写照。
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的历史,不过20余载光阴。以姜颖为代表的知产法官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深邃的智慧、宏大的视野,在国际知识产权司法前沿自信地发出中国的声音,践行着共和国法官保护创新的铮铮誓言。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