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当班:山东高院邀请11家媒体走进法院体验诉讼服务工作
2018-03-09 16:02: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11家驻济新闻媒体记者到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
- 历下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娟向记者介绍法院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 中国山东网记者张敏敏(右一)第一次穿上法官制服,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
- 法院的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受到记者关注。
- 历下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娟接受记者采访。
“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案件?”自动排号机前,身着法官制服的张敏敏正帮助当事人分类排号,有模有样的与前来立案的当事人交流。作为中国山东网的一名记者,张敏敏第一次穿上法官制服,佩戴法徽,胸前挂着工作证,以法官的身份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而与她有相同体验的,还有另外12名记者。
3月9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11家中央和省市媒体、政法媒体及新媒体的13名编辑记者到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
与以往采访不同的是,这次记者们并不只是作为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体验者,近距离感受法院的立案与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
上午9点30分,历下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一派忙绿景象:法警引导当事人陆续通过安检处,自动排号机前几名当事人正在排队取号,诉讼引导员主动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便民服务区内几名当事人在法官助理的帮助下补充诉讼文书信息、进行法律咨询;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或审核材料,或录入信息。
《生活日报》记者范洪雷来到便民服务区,只见写字台上摆放着公民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等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申请书范本等,当事人根据需要,在值班法官的指导下填写或完善诉讼请求,免去了以前因文书填写不规范而来回奔波的周折。
“第一次来法院打官司,没想到服务这么周到,有法院工作人员指导填写诉讼材料,从排号到立案缴费,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当事人李某说。
面对案件数量持续增加的形势,历下法院及时整合立案窗口,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案情实行繁简分流,最大程度上做到便民利民,形成了取号、诉讼服务、立案登记、审核、开票、缴费、受理的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构建纠纷诉前调解和立案后的“调解+速裁”的诉讼前端分流机制,使2017年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99%。
立案大厅内,当事人孙某走到4号诉调对接指导分流窗口,在张敏敏的帮助下,将填写好的诉讼材料递给立案法官。
孙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由于对方毁约,孙某的借款一直未能收回,无奈之下只好到法院起诉。接待她的法官在了解案情后,发现此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在登记立案前,法官建议孙某可以选择诉前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在了解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得知诉前调解更快捷、更简单后,孙某愉快地接受了法官的建议,同时,张敏敏还在法官帮助下第一时间向他释明了诉前调解的相关事宜。
“这项措施让一些小纠纷、小矛盾迅速得到化解,不仅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成本,也为法官办案‘减负’,实现了双赢。”在接待当事人的间隙里,张敏敏对法院诉调对接工作赞不绝口。
在历下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娟带领下,记者们穿过立案大厅来到诉调对接中心。这个被称作“矛盾集聚处”的场所,面积近500平方米,设有7个调解室、3个速裁法庭,配备速裁法官2人、法官助理8人,常驻人民调解员5人,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多场当事人由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反转剧”,令人叹为观止。
王娟介绍说,在历下法院,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医疗、物业、消费者权益、行政赔偿等民商事、行政案件都可以通过诉前调解来化解纠纷。
走进2号调解室,法官助理乔利利和同事刚刚结束一起离婚纠纷的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2015年结婚后因感情不和发生多次争吵,这次梁某来到法院要求判决双方离婚,但在婚后债务的承担上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经过法官助理的细致调解,双方各退一步,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记者侯月作为助理调解员参加了这次调解,“当事人本来以为这场官司要经过三四个月才能有结果,现在经过诉前调解当天就能拿到调解书,他们对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满意。”侯月说。
隔壁的1号调解室,一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调解工作正在进行,齐鲁电视台记者任静坐在法官助理旁边认真聆听、记录,在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时,调解室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平静,任静见识了法官调解时熟练运用“面对面”、“背对背”的策略,推进了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历时一个多小时,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达成和解,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诉调对接中心把繁简分流端口前移,实现案件的第一次分流,缓解了庭室办案压力。”王娟介绍说,上午有6起案件同时进行调解,目前已有4起顺利达成和解。
据了解,2017年6月以来,历下法院诉前调解分流案件4548件,调解成功1089件,诉前调解率23.94%;立案后在立案阶段调解和速裁案件1292件,占诉讼案件收案数的15.74%。
体验式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感慨法院工作的忙碌与艰辛。“这次零距离接触真正切身感受到法院的工作强度,体会了法官服务群众、维护司法公正的辛勤付出,为他们点赞!”
3月9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11家中央和省市媒体、政法媒体及新媒体的13名编辑记者到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
与以往采访不同的是,这次记者们并不只是作为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体验者,近距离感受法院的立案与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
上午9点30分,历下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一派忙绿景象:法警引导当事人陆续通过安检处,自动排号机前几名当事人正在排队取号,诉讼引导员主动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便民服务区内几名当事人在法官助理的帮助下补充诉讼文书信息、进行法律咨询;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或审核材料,或录入信息。
《生活日报》记者范洪雷来到便民服务区,只见写字台上摆放着公民提起民事、行政诉讼等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申请书范本等,当事人根据需要,在值班法官的指导下填写或完善诉讼请求,免去了以前因文书填写不规范而来回奔波的周折。
“第一次来法院打官司,没想到服务这么周到,有法院工作人员指导填写诉讼材料,从排号到立案缴费,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当事人李某说。
面对案件数量持续增加的形势,历下法院及时整合立案窗口,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案情实行繁简分流,最大程度上做到便民利民,形成了取号、诉讼服务、立案登记、审核、开票、缴费、受理的一站式服务。同时,积极构建纠纷诉前调解和立案后的“调解+速裁”的诉讼前端分流机制,使2017年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同比下降8.99%。
立案大厅内,当事人孙某走到4号诉调对接指导分流窗口,在张敏敏的帮助下,将填写好的诉讼材料递给立案法官。
孙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当事人。由于对方毁约,孙某的借款一直未能收回,无奈之下只好到法院起诉。接待她的法官在了解案情后,发现此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在登记立案前,法官建议孙某可以选择诉前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在了解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得知诉前调解更快捷、更简单后,孙某愉快地接受了法官的建议,同时,张敏敏还在法官帮助下第一时间向他释明了诉前调解的相关事宜。
“这项措施让一些小纠纷、小矛盾迅速得到化解,不仅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成本,也为法官办案‘减负’,实现了双赢。”在接待当事人的间隙里,张敏敏对法院诉调对接工作赞不绝口。
在历下法院立案庭庭长王娟带领下,记者们穿过立案大厅来到诉调对接中心。这个被称作“矛盾集聚处”的场所,面积近500平方米,设有7个调解室、3个速裁法庭,配备速裁法官2人、法官助理8人,常驻人民调解员5人,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多场当事人由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反转剧”,令人叹为观止。
王娟介绍说,在历下法院,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医疗、物业、消费者权益、行政赔偿等民商事、行政案件都可以通过诉前调解来化解纠纷。
走进2号调解室,法官助理乔利利和同事刚刚结束一起离婚纠纷的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2015年结婚后因感情不和发生多次争吵,这次梁某来到法院要求判决双方离婚,但在婚后债务的承担上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经过法官助理的细致调解,双方各退一步,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记者侯月作为助理调解员参加了这次调解,“当事人本来以为这场官司要经过三四个月才能有结果,现在经过诉前调解当天就能拿到调解书,他们对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满意。”侯月说。
隔壁的1号调解室,一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调解工作正在进行,齐鲁电视台记者任静坐在法官助理旁边认真聆听、记录,在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时,调解室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平静,任静见识了法官调解时熟练运用“面对面”、“背对背”的策略,推进了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历时一个多小时,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达成和解,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诉调对接中心把繁简分流端口前移,实现案件的第一次分流,缓解了庭室办案压力。”王娟介绍说,上午有6起案件同时进行调解,目前已有4起顺利达成和解。
据了解,2017年6月以来,历下法院诉前调解分流案件4548件,调解成功1089件,诉前调解率23.94%;立案后在立案阶段调解和速裁案件1292件,占诉讼案件收案数的15.74%。
体验式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感慨法院工作的忙碌与艰辛。“这次零距离接触真正切身感受到法院的工作强度,体会了法官服务群众、维护司法公正的辛勤付出,为他们点赞!”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