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正式入列
2018-01-23 18:54:4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张素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3日在北京举行“实践十三号”在轨交付仪式。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被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并被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开展宽带运营服务。
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卫星圆满完成东三B平台和载荷两大类的11个试验项目,涉及高效热控、锂离子蓄电池、电推进、高轨激光通信等新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实践十三号”总设计师李峰说,卫星创造了中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比如,首次在中国通信卫星上应用Ka频段宽带技术,通信总容量达到20Gbps(1Gbps等于每秒传输1024兆比特);首次在国际上开展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试验,标志着中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端。
再如,首次在中国高轨长寿命通信卫星上工程化应用地球敏感器、Ka频段宽带接收机等国产化产品,实现卫星关键核心单机的自主可控;首次在中国卫星上配置电推进分系统来完成全寿命期的轨道位置定点工作,推动中国卫星平台技术全面跨入电推进时代。
李峰说,“实践十三号”目前剩余化学推进剂为491千克,可满足8.7年化学推进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需求。再加上114.65千克的剩余氙气,“卫星至少还可以服务20多年”。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实践十三号”在轨测试期间的运营部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左向说,卫通已在远程教育、企业用户、新闻采集等领域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其中,在甘肃舟曲、四川雷波、云南彝良的15个教学点开展了“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使上述学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实践十三号”突破了制约中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诸多瓶颈技术,在轨开展一系列试验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可谓开启“宽带中国新纪元”。后续官方还将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计划到2020年形成可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
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期间,卫星圆满完成东三B平台和载荷两大类的11个试验项目,涉及高效热控、锂离子蓄电池、电推进、高轨激光通信等新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实践十三号”总设计师李峰说,卫星创造了中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比如,首次在中国通信卫星上应用Ka频段宽带技术,通信总容量达到20Gbps(1Gbps等于每秒传输1024兆比特);首次在国际上开展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试验,标志着中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尖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端。
再如,首次在中国高轨长寿命通信卫星上工程化应用地球敏感器、Ka频段宽带接收机等国产化产品,实现卫星关键核心单机的自主可控;首次在中国卫星上配置电推进分系统来完成全寿命期的轨道位置定点工作,推动中国卫星平台技术全面跨入电推进时代。
李峰说,“实践十三号”目前剩余化学推进剂为491千克,可满足8.7年化学推进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需求。再加上114.65千克的剩余氙气,“卫星至少还可以服务20多年”。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实践十三号”在轨测试期间的运营部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左向说,卫通已在远程教育、企业用户、新闻采集等领域推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其中,在甘肃舟曲、四川雷波、云南彝良的15个教学点开展了“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使上述学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实践十三号”突破了制约中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诸多瓶颈技术,在轨开展一系列试验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可谓开启“宽带中国新纪元”。后续官方还将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计划到2020年形成可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地区、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