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法院吴希林:植根百姓沃土 情系人民群众
2018-01-18 10:56:2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宣
吴希林法官在指导审查农业合同承包协议书
  吴希林

  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吴希林同志秉持司法为民情怀,在农家院内和当事人一起拉家常、讲乡情、说法理、辨是非,所审理的两千余起案件无一错案。为推进崇礼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吴希林谋划并建立“互联网+1+1+N”旅游法律服务模式,即依托民一庭、旅游局,为6大滑雪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曾荣获全国法院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称号,并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身材瘦小,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面容和善,审案时却威严硬朗,院长说他是“台柱子”,当事人说他是“贴心人”。“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是他审判的原则,“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是他的审判理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他的审判追求,他沿着这条道路孜孜前行。他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吴希林法官。

  兢兢业业不言累

  1988年10月,26岁的吴希林走下讲堂,成为了崇礼区人民法院法庭的一名书记员。“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这是吴希林给自己的定位。初来乍到的吴希林一切从零开始,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副庭长、庭长,一步一个脚印。回想起那段青春岁月,吴希林简单地用5个字概括:痛并快乐着。

  一条板凳是他的审判椅,一张方桌是书记员的记录台。在农家院内,他和当事人一起拉家常、讲乡情、说法理辨是非。在崇礼,很多村都知道吴希林这个名字,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老吴”!

  “我是农村出身,毕业后当过十多年教师,偶然的机会进入法院,从书记员做起,一干就是29年。因为草根出身,我更懂得法官与百姓的关系,理解百姓们的诉求。”29年的基层经历,在吴希林描述起来也不过是庭室的改变。其实,这背后却包含着数以千计案件中的汗水与心血。

  基层法院工作,每天吴希林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他不看轻每一起案件,多年来审执结案的两千余案,无一错案。

  他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办的案子都有工作笔记。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他29年来积累下来的工作笔记,堆放在一起,足有半人高,既有他到各处讲课时的课件记录,也有他办的案件记录,还有法院的发展记录。他说:“这些笔记记下了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和轨迹,通过记录这些,我也不断地完善自己。”

  化解矛盾是根本

  “百姓有时要的不只是案件的依法判决,他们其实更渴求法院帮他们化解矛盾和纠纷。”基于此,在接手案件后,吴希林更注重调解工作,他说:“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看,判决后当事人还会存在情绪,但调解结案更容易使当事人服判息诉,立竿见影地解决矛盾。”

  “老吴调解工作做得如此出色得益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灵活多变的调解方法,他常以‘拉家常’式的方式,将一桩桩矛盾就地化解,还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而归。”对于吴希林的调解能力,很多同事都竖大拇指。

  崇礼某村的陈某与女友冯某年前举行了订婚仪式。在订婚后不久,双方产生矛盾,陈某便闹到法院要求解除婚约关系并要求冯某退还订婚时收的彩礼及饰物等。

  第一次的调解就在双方吵吵停停中过去,调解结束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冯某的母亲坚持要连夜步行翻山返回距县城50公里的家,吴希林多次劝说其在县城住一夜,她说没钱过夜,自己走到哪儿算哪儿。吴希林当即掏出100元钱,并给她在县城安排了住宿,冯某的母亲深为感动。

  第二次调解,吴希林主动上门去到冯某家中,这一举动让冯某父母有些惭愧,终于愿意与他坦诚交谈。后经过与陈某沟通,对方也同意了5000元的赔偿数额,一起持续了近3个月的彩礼纠纷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3年,吴希林接到白旗乡马家窑村委会起诉19户村民的案子。此案一出,19户村民集体上访。吴希林立刻深入到19户信访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并先后到距离县城20公里外的三个自然村60多次。在与村委同志座谈时,吴希林对当年国务院、省(市)县关于草场确权等50多份相关文件进行释法,明确告知村委会与19户村民所签订的草场承包合同合法、有效,并实际履行,依法应予以认定。同时,吴希林先后到其他200多名村民家中做思想疏导工作。经不懈努力,原告马家窑村委会撤回了起诉,19户村民得以继续履行承包合同,这起集体上访事件得到了彻底平息。

  2014年,崇礼某村李某出于对借款人王某的信任,将儿子10万元死亡补偿款借给王某与他人合伙采矿,并约定了还款期限和利息。取款时,因王某委托其会计赵某代取,而赵某在写借条时签的则是王某的名字。借款逾期后,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李某磨破鞋底,说尽好话,经几十次催要,王某均搪塞推诿,以借条不是自己所写为由拒绝归还。两鬓斑白,万般无奈,近乎绝望的李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了法院。

  单从借条上的签名看,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无不妥。但是,承办此案的吴希林并没有轻易作出裁定,而是本着以事实为依据,对案件的详情做了进一步核实。吴希林通过多次到事发地走访调查,终于弄清借条的来龙去脉,他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客观地指出借款存在事实。最终,通过说法析理,王某心服口服地答应给付李某本金及利息共计15.5万元。

  2016年,崇礼某单位家属楼因供暖管道老化,导致该楼三单元14户供暖管道漏水,楼上漏水楼下“下雨”不断。单位多次进行维修,但因为楼房建设时设计不合理,漏水问题一直不能彻底解决。时间一长,楼里邻居矛盾越闹越大,积怨越来越深,最后竟形成了邻里之间不交流、麻木不仁的局面。整个取暖期楼上继续漏水,楼下的接着往下漏,一直漏进院里的下水道。这种情况竟延续了近十年。直到2016年11月,楼中某户对屋顶的片片水渍和暖气管道边嘀嗒的滴水声实在无法忍受,向法院起诉楼上邻居,请求楼上邻居修理跑水的水管并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

  那天正是农历立冬季节,一大早吴希林带领书记员踏着积雪、顶着凛冽的寒风到该小区进行查看。从一楼到七楼逐家检查,发现楼上已经有不少房屋易主,经多年来单位和个人的维修,四楼以上住户基本已经没有漏水现象,现在矛盾比较突出的就剩下原告和被告。两家系上下楼,被告常年在外家中无人,家里漏水导致楼下房子成了“水帘洞”,原告多次打电话催其回家检查,被告却不理不睬,楼下邻居才无奈起诉。

  了解案情后,吴希林通过单位找到了被告电话,传唤其到庭应诉。被告认为楼上多家漏水,水是从楼上漏下来的,自己也是受害者。经调查已初步推定漏水的就是被告家,为了将案子办得扎实,吴希林又随被告来到其家中,亲自对被告家的水管逐截、逐段并对阀门进行检查,查出被告家的水管一处出现“砂眼”喷水,一处阀门老化漏水。

  看到这种情况,被告才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理亏,称自己过于盲目“自信”,当场表示要积极修理漏水部分,并当即向原告道了歉。

  下午2点,吴希林联系了当事人所在单位,该单位领导表示,不是单位不愿给职工们修,而是职工们之间矛盾太大,不让修理工进门。现在法院出面调解,单位配合法院对被告家的水管进行全面修理,并对家属楼的供水系统进行大面积排查修理。晚上7点30分,小区已是灯火通明,单元住户家全部通上了暖气,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温馨。

  化解舅舅外甥打架恩怨、帮助农民工讨要薪资,一桩桩、一件件案件的成功调解,让吴希林积累了更多的调解经验,也获得了更多百姓的信任。吴希林的调解成功经验2014年被列入《全省法院高层次审判人才教学科研成果汇编》,他多次受邀外出为同行们讲学。

  愿为冬奥尽心力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获得成功。崇礼作为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的竞赛场地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们将在这里一展风采。

  吴希林深知筹办冬奥会对崇礼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为此,吴希林和全院上下积极为冬奥会的筹办和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他结合区情实际,创新提出了依托区法院民一庭、区旅游局,为崇礼区6大滑雪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建立“互联网+1+1+N”旅游法律服务模式。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人身、财产损害、交通、住宿等纠纷时,可在第一时间找到投诉点,能够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裁决,为游客解决纠纷。同时,对在审理旅游纠纷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吴希林和他的同事组成了“宣传团”,不定时到雪场讲解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提升雪场职工法律意识。他还带领民一庭同事利用空闲时间,为各个雪场制作了《滑雪场应规范和强化安全措施》的司法建议,如今被各个雪场采纳应用。

  这就是吴希林,一位深受百姓信赖的“草根”法官。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