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山:以法庭为家的“拼命三郎”
2018-01-17 09:59:46
吴文山法官发放赔偿款
中国法院网讯 (张宣) 吴文山
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王庆坨人民法庭副庭长。吴文山同志在从事审判的二十年中,忘我工作、为民解忧,用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面对案件激增,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交叉安排开庭连续奋战,尽最大努力减少当事人诉累。曾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二十年,昔日的年轻法官已鬓生白发,但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法治精神的信仰和对审判事业的忠诚。二十年来,吴文山同志始终工作在审判一线,他以“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宗旨为行动指南,忘我工作、为民解忧,用“以单位为家,视工作为命”的行动换来了人民的信赖,展现出当代法官应有的职业风采,辖区人民亲切地称呼他为“拼命三郎”好法官。
坚定信念,忠诚司法事业
担任法官二十年来,吴文山不忘初心,始终怀着对公平正义的恪守与坚持,审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带着为民司法的一腔情怀,妥善处理每一起纠纷。2014年至2016年,吴文山共审结民事案件1528件,当年结案率均为100%,发回和改判案件均为“零”,调解率为95.41%。三年间,他共收到当事人锦旗30面,表扬信8封,拒收当事人礼金近十万元。
正是源于这样的坚守和信念,吴文山曾就一个案子对同事说:“就是跋山涉水拼了命,我也要拿下这个案子”。
事情还要从2011年说起。当时吴文山接手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件,该事故造成山东省泰安市某公司员工4死2残和车辆损毁的严重后果。一审判决中只涉及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交强险24万元,同时肇事车主因为家境贫寒实在没有能力再多赔偿一分钱,由此后续的赔偿工作遇到了瓶颈。“拼命三郎”又暗自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受伤家庭得到应有的赔偿。在多次电话沟通效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吴文山决定远赴山东“上门”协调。那是一个多雨的仲夏,当吴文山刚进入山东省不久,就遭遇了当地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辗转到达泰安后,吴文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受害者家中,自掏腰包向受害者亲属送去慰问,并向亲属们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争取到应有的赔偿。调解过程中,在赔偿金额等分歧较大的焦点,“拼命三郎”反复往返于当事各方向他们透彻地剖析法理,摆明利害关系,几经波折,保险公司被法官的真诚所感动,同事也被法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法律业务水平所折服,最终同意将100万元的商业保险理赔款用于赔偿,各方当事人的心结也因此而得以化解。
吴文山在结案后总结到:简单的案情后面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情百态,只有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化,才能发挥调解的做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拼命三郎”不是简单的拼体力、拼精力、拼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拼能力、拼技巧、拼经验。
苦练内功,夯实审判基础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法官,吴文山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自1992年至今,通过自学法律,先后取得了法律大专、法律本科毕业证,还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取得了南开大学法律硕士学位。通过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在天津市举办的审判长资格考试中名列前茅。
吴文山善于思考总结,积累经验。二十年的审判实践加之深厚的法学功底,使他深深领会到,“法条是死的,而法官的智慧是活的”,“每一个案件,都需要在保证其公正的前提下,用最温和的方式、方法去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他常说,“案结不是目的,事了才是关键”。他认为,调解能够真正使当事双方在各自底线内接受法官裁决,进而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因此,他把调解看作是一门最高水平的审判艺术,下大力气研究调解的“门道”。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总结出了“3心5法”调解经验,即怀着诚心、耐心和公心,灵活运用剖析过错法、亲情感化法、换位思考法、权衡利弊法、打蛇的七寸调解法等去做调解工作,只要有一分调解希望,他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辖区内案件爆炸式激增,庭内一度只有两名审判员,而且一名审判员已经57岁,在院领导明确表示不可能加派审判员的情况下,吴文山同志果断执行自身内部挖潜策略,即:针对案件的不同特点,注重因案而异,因人而异,做到繁简分流,对于调解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多起案件,往往会安排在同一天解决,彻底解决了“案多人少”问题。最多一天审结19起案件。他曾创下了天津市法院系统审结交通事故案件个人调撤率最高记录。他撰写的《浅谈调解艺术》一文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三等奖。同时,他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曾为天津市武清区乡贤调解员作培训,指导学习调解方法。
无私奉献,彰显为民情怀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案结事了”,吴文山坚持一鼓作气,能够一次调解解决的,绝不让当事人再跑第二次;能够三天解决的,绝不拖延到第四天。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案件更让他牵肠挂肚。他常说:“我办案子上瘾,只要工作起来,浑身上下就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一样。”
2013年4月26日正值农耕季节,王庆坨人民法庭受理了辖区道沟子村村民宋某起诉的多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涉及450亩耕地被刘某等数十名外地农民抢种。吴文山接案后敏锐地意识到该纠纷涉及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达400多人)、土地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此同时,时下正值农忙时节,如果因为处理纠纷不及时错过了播种节点,将会给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给案件审理争取时间,“拼命三郎”以法庭为家,不分工作、休息24小时坚守在法庭。整合案件材料、分析案情、制定解纷策略。
通过分析清案情后,吴文山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工作,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连续奋战3个昼夜终于彻底地平息了纠纷。村民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安抚,闹事的人员被及时遏制,受损失的村民得到了合理补偿。
就是这样的吴文山,就是这样的“拼命三郎”,他深植基层法庭,内心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他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奉献。他始终坚持“干好工作,别给自己留下遗憾”的信条,将工作摆在家庭、个人前面。母亲重病无暇照顾、儿女成长无暇陪伴,妻子埋怨“你就跟你的案子过去得了……”。但他觉得,“我是一名法官,公平、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每一起案件是我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会牺牲一些个人时间,但是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当然这样做愧对家人,尽力弥补吧!”
2017年上半年,兄长病危,吴文山下班后直奔医院,彻夜照顾兄长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又赶回法庭继续工作,而当时兄长尚未脱离危险期。当天吴文山调撤案件十余件。同事们心疼地说,“吴庭,歇会吧”,吴文山说,“我放不下啊!”,但泪水却坚强的在这个七尺男儿的眼眶中转啊转啊,就是不肯掉下来……
谁说法官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法官岂能跋山涉水千里调解解忧困?
谁说法官内心坚硬如铁?心硬如铁的法官岂能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为民生?
谁说法官心中只有理没有情?无情的法官岂能抛家舍业以民为天?
这就是吴文山,这就是武清区人民法院王庆坨人民法庭副庭长,这就是我们的“拼命三郎”好法官。
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王庆坨人民法庭副庭长。吴文山同志在从事审判的二十年中,忘我工作、为民解忧,用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面对案件激增,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交叉安排开庭连续奋战,尽最大努力减少当事人诉累。曾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二十年,昔日的年轻法官已鬓生白发,但始终不曾改变的是对法治精神的信仰和对审判事业的忠诚。二十年来,吴文山同志始终工作在审判一线,他以“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宗旨为行动指南,忘我工作、为民解忧,用“以单位为家,视工作为命”的行动换来了人民的信赖,展现出当代法官应有的职业风采,辖区人民亲切地称呼他为“拼命三郎”好法官。
坚定信念,忠诚司法事业
担任法官二十年来,吴文山不忘初心,始终怀着对公平正义的恪守与坚持,审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带着为民司法的一腔情怀,妥善处理每一起纠纷。2014年至2016年,吴文山共审结民事案件1528件,当年结案率均为100%,发回和改判案件均为“零”,调解率为95.41%。三年间,他共收到当事人锦旗30面,表扬信8封,拒收当事人礼金近十万元。
正是源于这样的坚守和信念,吴文山曾就一个案子对同事说:“就是跋山涉水拼了命,我也要拿下这个案子”。
事情还要从2011年说起。当时吴文山接手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件,该事故造成山东省泰安市某公司员工4死2残和车辆损毁的严重后果。一审判决中只涉及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交强险24万元,同时肇事车主因为家境贫寒实在没有能力再多赔偿一分钱,由此后续的赔偿工作遇到了瓶颈。“拼命三郎”又暗自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受伤家庭得到应有的赔偿。在多次电话沟通效果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吴文山决定远赴山东“上门”协调。那是一个多雨的仲夏,当吴文山刚进入山东省不久,就遭遇了当地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雨。辗转到达泰安后,吴文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受害者家中,自掏腰包向受害者亲属送去慰问,并向亲属们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争取到应有的赔偿。调解过程中,在赔偿金额等分歧较大的焦点,“拼命三郎”反复往返于当事各方向他们透彻地剖析法理,摆明利害关系,几经波折,保险公司被法官的真诚所感动,同事也被法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法律业务水平所折服,最终同意将100万元的商业保险理赔款用于赔偿,各方当事人的心结也因此而得以化解。
吴文山在结案后总结到:简单的案情后面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情百态,只有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化,才能发挥调解的做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拼命三郎”不是简单的拼体力、拼精力、拼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拼能力、拼技巧、拼经验。
苦练内功,夯实审判基础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法官,吴文山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自1992年至今,通过自学法律,先后取得了法律大专、法律本科毕业证,还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取得了南开大学法律硕士学位。通过了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在天津市举办的审判长资格考试中名列前茅。
吴文山善于思考总结,积累经验。二十年的审判实践加之深厚的法学功底,使他深深领会到,“法条是死的,而法官的智慧是活的”,“每一个案件,都需要在保证其公正的前提下,用最温和的方式、方法去定分止争,化解矛盾”。他常说,“案结不是目的,事了才是关键”。他认为,调解能够真正使当事双方在各自底线内接受法官裁决,进而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因此,他把调解看作是一门最高水平的审判艺术,下大力气研究调解的“门道”。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总结出了“3心5法”调解经验,即怀着诚心、耐心和公心,灵活运用剖析过错法、亲情感化法、换位思考法、权衡利弊法、打蛇的七寸调解法等去做调解工作,只要有一分调解希望,他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辖区内案件爆炸式激增,庭内一度只有两名审判员,而且一名审判员已经57岁,在院领导明确表示不可能加派审判员的情况下,吴文山同志果断执行自身内部挖潜策略,即:针对案件的不同特点,注重因案而异,因人而异,做到繁简分流,对于调解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多起案件,往往会安排在同一天解决,彻底解决了“案多人少”问题。最多一天审结19起案件。他曾创下了天津市法院系统审结交通事故案件个人调撤率最高记录。他撰写的《浅谈调解艺术》一文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三等奖。同时,他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曾为天津市武清区乡贤调解员作培训,指导学习调解方法。
无私奉献,彰显为民情怀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案结事了”,吴文山坚持一鼓作气,能够一次调解解决的,绝不让当事人再跑第二次;能够三天解决的,绝不拖延到第四天。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案件更让他牵肠挂肚。他常说:“我办案子上瘾,只要工作起来,浑身上下就好像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一样。”
2013年4月26日正值农耕季节,王庆坨人民法庭受理了辖区道沟子村村民宋某起诉的多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涉及450亩耕地被刘某等数十名外地农民抢种。吴文山接案后敏锐地意识到该纠纷涉及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达400多人)、土地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极易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与此同时,时下正值农忙时节,如果因为处理纠纷不及时错过了播种节点,将会给老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给案件审理争取时间,“拼命三郎”以法庭为家,不分工作、休息24小时坚守在法庭。整合案件材料、分析案情、制定解纷策略。
通过分析清案情后,吴文山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工作,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连续奋战3个昼夜终于彻底地平息了纠纷。村民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安抚,闹事的人员被及时遏制,受损失的村民得到了合理补偿。
就是这样的吴文山,就是这样的“拼命三郎”,他深植基层法庭,内心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他为大家舍小家,无私奉献。他始终坚持“干好工作,别给自己留下遗憾”的信条,将工作摆在家庭、个人前面。母亲重病无暇照顾、儿女成长无暇陪伴,妻子埋怨“你就跟你的案子过去得了……”。但他觉得,“我是一名法官,公平、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每一起案件是我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会牺牲一些个人时间,但是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当然这样做愧对家人,尽力弥补吧!”
2017年上半年,兄长病危,吴文山下班后直奔医院,彻夜照顾兄长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又赶回法庭继续工作,而当时兄长尚未脱离危险期。当天吴文山调撤案件十余件。同事们心疼地说,“吴庭,歇会吧”,吴文山说,“我放不下啊!”,但泪水却坚强的在这个七尺男儿的眼眶中转啊转啊,就是不肯掉下来……
谁说法官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法官岂能跋山涉水千里调解解忧困?
谁说法官内心坚硬如铁?心硬如铁的法官岂能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为民生?
谁说法官心中只有理没有情?无情的法官岂能抛家舍业以民为天?
这就是吴文山,这就是武清区人民法院王庆坨人民法庭副庭长,这就是我们的“拼命三郎”好法官。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