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打造法律服务文化品牌的“80后”
2018-01-02 10:13:4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张宣
图为李辉法官倾听市民咨询。
李辉
男,198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织里人民法庭副庭长。李辉同志以“做一名群众信任的人民法官”的信念自励,扎根基层法庭办案一线,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基层群众。为给当地众多童装企业和外来“新居民”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设立了“李辉法官工作室”,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情理相融的释法析理,搭建“新居民之家”,赢得了广大群众好评。曾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青年法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全国最大的童装加工生产基地。在那里,提起“李辉法官工作室”,几乎无人不晓。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辉曾是上海的一名律师,职业前景很好,因为爱情,他选择来到湖州这座江南小城,成为了织里法庭的一名法官。
到吴兴区人民法院工作以来,李辉一直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工作中,他始终以“做一名人民信赖的法官”的信念自励,扎根办案一线,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基层群众,勇于担当破难,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基层群众的认可。
将心比心,传递司法温情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做人,骨头要硬,心肠要软。这也是法官真实生动的写照,骨头是法律,温暖是人心。
李辉工作的法庭辖区,有童装企业13000多家,外来人口近30万人,是本地人口的近3倍。在这里,每天都有纠纷发生,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来到法庭,迫切地需要司法的保驾护航。法庭建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李辉法官工作室”,在李辉的内心深处,他真诚地希望通过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和思想疏导工作,尽可能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每一个怒气冲冲的人走进这里,喝上一杯热茶,聊一聊,都能平复情绪、放松心情。
针对织里镇新居民中青年人居多的情况,李辉与他的办案团队分工合作,开通了专门的微信、微博账号,安排专人定期发布与辖区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服务。工作室团队主动与织里镇各行业协会、外来商会对接,以巡回审判、邀请旁听庭审、上法制课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让司法工作更加接地气、入民心。
作为一名派出法庭的法官,处理的多数是乡亲邻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觉得坚持做平凡的事,通过处理好每一个纠纷,去化解群众心里的一块块坚冰,如此正是传递暖暖的司法正能量。一个夏天的早上,李辉刚上班,就有一个人满头大汗的跑进法庭,说有人欠他钱跑了,他要打官司。这个人姓翟,是安徽安庆人,在织里镇做童装加工生意。之前他帮蒋某加工了一批童装,前一天去要货款时,却发现原来的店面已经转让,电话也无法联系上。李辉二话不说就与当事人翟某去现场了解情况,织里的童装铺多如牛毛,要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李辉一边通知庭里其他同志联系童装协会帮忙,一边顶着炎炎烈日继续跟翟某在几大童装城里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临近中午,童装协会查到了蒋某新商铺的地址。在李辉的调解下,蒋某当场付清了全部的欠款。
灵活办案,强化调解促和谐
李辉在调处纠纷中,注重因人制宜,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提出合法合情合理的调解方案,努力促成各方和解,赢得了各方当事人的信任。
张玲是广西大新县人,经老乡介绍认识了浙江湖州的吴华,两人于1991年登记结婚,十多年后,双方因家庭琐事而致感情变淡。2013年,张玲回广西老家看望父母,这一走就是几个月,吴华打电话过去,张玲也不说何时回来。又过了大半年,吴华向法院起诉离婚,但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老家又在山区,交通不便,张玲不愿到浙江来办理离婚手续,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此时双方虽有调解意向,但却难以签订调解笔录。李辉马上想办法联系到广西当地法庭的许法官帮助办理,李辉将调解笔录传给许法官,许法官通知张玲到法庭,在确认身份后,交由张玲签字后再寄回,而这边李辉通知吴华签字后,就作出了民事调解书。
尽管法庭案件很多,但李辉为当事人考虑更多,他认为调解之后的撤诉不是终点,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潘女士与潘先生双方商定,潘先生入赘潘女士家做上门女婿,潘女士家给付了彩礼20万元。但潘女士在结婚登记前反悔了,未办理登记。后来,双方家庭为此事多次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潘女士起诉到法院要求潘先生返还彩礼及黄金首饰。案件受理后,李辉联系潘先生到庭调解,潘先生及其家人都很抵触,拒不到庭。他了解到潘先生的亲戚是某村老书记,便到该村委会登门拜访并说明情况,之后老书记承诺尽量帮助做工作,后潘女士申请撤回本案起诉。但是李辉察觉到双方心里仍有疙瘩,遂再次联系双方征求真实的处理意见,根据双方意思在法庭主持下换回了当时互赠的黄金首饰。
李辉在办案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每周用半天时间到乡镇调解中心现场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巡回审判活动,每年组织基层调解组织两次授课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法律水平和调解能力。2013年法庭受理了一批因房租上调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这是典型的涉及外来新居民与本地原居民的案件,纠纷涉及面广,且具有示范效应。针对案件的实际情况,李辉充分借助外来新居民商会、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员以及新居民管理局等各方力量,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从情理法多角度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办案多年,李辉连年被评为办案能手,每年案件调解撤诉率都在6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使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用结合,服务审判树形象
李辉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具有良好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勇挑重担专门办理法庭的疑难复杂案件外,还积极开展法学理论研讨、实务调研和司法宣传工作。他撰写的《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一文,在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论文讨论会中分获最高人民法院三等奖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等奖,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刊物录用。2012年,他入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专项调研组参加相关工作。2013年,他主笔撰写了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参与织里镇新居民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探索法院参与新居民管理的新路径,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廉洁自律,胸怀理想执着前行
李辉同志在司法作风和廉洁司法方面,严于律已,做到清正廉洁,自觉维护法官的良好形象。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李辉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加倍于常人的努力,虚心学习、勤于请教,在刻苦专研中提升自己的审判实务能力。工作以来,他所办的案件无一因差错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案件超审限,案件评查优良率达100%,无一案件因处理不当引发不稳定或信访案件发生。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廉政纪律,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金钱关,应义正言辞的拒绝;面对人情关,要坚持原则永不放宽。
男,198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织里人民法庭副庭长。李辉同志以“做一名群众信任的人民法官”的信念自励,扎根基层法庭办案一线,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基层群众。为给当地众多童装企业和外来“新居民”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设立了“李辉法官工作室”,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情理相融的释法析理,搭建“新居民之家”,赢得了广大群众好评。曾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青年法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是全国最大的童装加工生产基地。在那里,提起“李辉法官工作室”,几乎无人不晓。工作室的负责人李辉曾是上海的一名律师,职业前景很好,因为爱情,他选择来到湖州这座江南小城,成为了织里法庭的一名法官。
到吴兴区人民法院工作以来,李辉一直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工作中,他始终以“做一名人民信赖的法官”的信念自励,扎根办案一线,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基层群众,勇于担当破难,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基层群众的认可。
将心比心,传递司法温情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做人,骨头要硬,心肠要软。这也是法官真实生动的写照,骨头是法律,温暖是人心。
李辉工作的法庭辖区,有童装企业13000多家,外来人口近30万人,是本地人口的近3倍。在这里,每天都有纠纷发生,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人来到法庭,迫切地需要司法的保驾护航。法庭建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李辉法官工作室”,在李辉的内心深处,他真诚地希望通过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和思想疏导工作,尽可能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每一个怒气冲冲的人走进这里,喝上一杯热茶,聊一聊,都能平复情绪、放松心情。
针对织里镇新居民中青年人居多的情况,李辉与他的办案团队分工合作,开通了专门的微信、微博账号,安排专人定期发布与辖区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服务。工作室团队主动与织里镇各行业协会、外来商会对接,以巡回审判、邀请旁听庭审、上法制课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让司法工作更加接地气、入民心。
作为一名派出法庭的法官,处理的多数是乡亲邻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觉得坚持做平凡的事,通过处理好每一个纠纷,去化解群众心里的一块块坚冰,如此正是传递暖暖的司法正能量。一个夏天的早上,李辉刚上班,就有一个人满头大汗的跑进法庭,说有人欠他钱跑了,他要打官司。这个人姓翟,是安徽安庆人,在织里镇做童装加工生意。之前他帮蒋某加工了一批童装,前一天去要货款时,却发现原来的店面已经转让,电话也无法联系上。李辉二话不说就与当事人翟某去现场了解情况,织里的童装铺多如牛毛,要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李辉一边通知庭里其他同志联系童装协会帮忙,一边顶着炎炎烈日继续跟翟某在几大童装城里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临近中午,童装协会查到了蒋某新商铺的地址。在李辉的调解下,蒋某当场付清了全部的欠款。
灵活办案,强化调解促和谐
李辉在调处纠纷中,注重因人制宜,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提出合法合情合理的调解方案,努力促成各方和解,赢得了各方当事人的信任。
张玲是广西大新县人,经老乡介绍认识了浙江湖州的吴华,两人于1991年登记结婚,十多年后,双方因家庭琐事而致感情变淡。2013年,张玲回广西老家看望父母,这一走就是几个月,吴华打电话过去,张玲也不说何时回来。又过了大半年,吴华向法院起诉离婚,但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老家又在山区,交通不便,张玲不愿到浙江来办理离婚手续,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此时双方虽有调解意向,但却难以签订调解笔录。李辉马上想办法联系到广西当地法庭的许法官帮助办理,李辉将调解笔录传给许法官,许法官通知张玲到法庭,在确认身份后,交由张玲签字后再寄回,而这边李辉通知吴华签字后,就作出了民事调解书。
尽管法庭案件很多,但李辉为当事人考虑更多,他认为调解之后的撤诉不是终点,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潘女士与潘先生双方商定,潘先生入赘潘女士家做上门女婿,潘女士家给付了彩礼20万元。但潘女士在结婚登记前反悔了,未办理登记。后来,双方家庭为此事多次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潘女士起诉到法院要求潘先生返还彩礼及黄金首饰。案件受理后,李辉联系潘先生到庭调解,潘先生及其家人都很抵触,拒不到庭。他了解到潘先生的亲戚是某村老书记,便到该村委会登门拜访并说明情况,之后老书记承诺尽量帮助做工作,后潘女士申请撤回本案起诉。但是李辉察觉到双方心里仍有疙瘩,遂再次联系双方征求真实的处理意见,根据双方意思在法庭主持下换回了当时互赠的黄金首饰。
李辉在办案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每周用半天时间到乡镇调解中心现场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巡回审判活动,每年组织基层调解组织两次授课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法律水平和调解能力。2013年法庭受理了一批因房租上调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这是典型的涉及外来新居民与本地原居民的案件,纠纷涉及面广,且具有示范效应。针对案件的实际情况,李辉充分借助外来新居民商会、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员以及新居民管理局等各方力量,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从情理法多角度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办案多年,李辉连年被评为办案能手,每年案件调解撤诉率都在6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使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用结合,服务审判树形象
李辉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具有良好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勇挑重担专门办理法庭的疑难复杂案件外,还积极开展法学理论研讨、实务调研和司法宣传工作。他撰写的《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一文,在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论文讨论会中分获最高人民法院三等奖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三等奖,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刊物录用。2012年,他入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专项调研组参加相关工作。2013年,他主笔撰写了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参与织里镇新居民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探索法院参与新居民管理的新路径,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廉洁自律,胸怀理想执着前行
李辉同志在司法作风和廉洁司法方面,严于律已,做到清正廉洁,自觉维护法官的良好形象。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李辉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加倍于常人的努力,虚心学习、勤于请教,在刻苦专研中提升自己的审判实务能力。工作以来,他所办的案件无一因差错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案件超审限,案件评查优良率达100%,无一案件因处理不当引发不稳定或信访案件发生。面对繁重的办案任务,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廉政纪律,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金钱关,应义正言辞的拒绝;面对人情关,要坚持原则永不放宽。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