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平台发力 公平正义可视
——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述评
2017-10-22 14:04: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珊珊
旗帜
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习近平
2017年8月23日这一天,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总访问量超越了100亿次。而这,距离中国裁判文书网开通仅有短短4年。如今这一点击量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
4年前的2013年7月1日仅仅是一个起点,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上线,人民法院还在不断探索司法公开新路径。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同年11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2016年9月27日,全新改造的中国庭审公开网开通上线。至此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全部建成,诉讼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审判流程、庭审、裁判文书和执行,均向社会公开,不仅让正义看得见,还让实现正义的过程看得见。
“网晒”裁判文书——全球最大裁判文书公开平台让公平正义实现过程可视化
“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促进公正司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最高人民法院率先示范,先后公布了一批热点案件的判决书,“网晒”裁判文书由此开启。
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公布,2014年1月起正式施行。2013年11月27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各高级法院的裁判文书传送平台正式联网,全国四级法院裁判文书统一发布的技术平台搭建成功。
司法公开的脚步从未停下。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英文网站暨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
“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周强院长郑重承诺,中国法院深化司法公开不遗余力,开始走向国际。
2016年8月,中国裁判文书网用户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亿的访问量来自海外,其中北美地区的访问量超过1亿。
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全球最大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名副其实,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期待得到回应的真实写照。截至2017年10月16日14时,访问总量达到11140434367次,这一数字仍然每几秒一次地跳动着。
四大平台齐发力——诉讼流程全公开让正义触手可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审判公开,首次以中央改革文件的形式对司法公开具体问题作出规定。
2013年8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庭审进行了微博直播,150多条微博、近16万字,牵动着数亿围观网友的神经。2016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全程视频直播了审理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引起数百万网友围观,海淀区法院发布的27条长微博全程播报案件庭审情况,累计阅读次数达3600万余次。
2016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法院网与新浪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庭审公开网正式上线,成为实现全国法院庭审视频统一直播展示最重要的平台。平台开通短短几个月内,直播案件就达9万多件,数十亿人观看。
同时,2014年11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开通。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向纵深化方向不断推进。
建设“智慧法院”——信息化技术让多方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2016年1月29日,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智慧法院”。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建设“智慧法院”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促进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公开,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实践。
信息化正在全国法院铺开。截至2016年底,实现了全国3520家法院、9277个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专网。目前,全国已建成2万余个科技法庭、2160余套远程讯问系统,全国98%的法院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能诉讼服务系统真真切切地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四大公开平台不断升级完善,及时全面客观地公开司法信息;“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智能巡查系统”“智能速记员”等人工智能系统,帮助法官完成一般性事务,让法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在审判业务本身;各级法院已基本实现从立案到归档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法官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执行指挥系统,对全国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网络查找和控制,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新的途径。
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习近平
2017年8月23日这一天,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总访问量超越了100亿次。而这,距离中国裁判文书网开通仅有短短4年。如今这一点击量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
4年前的2013年7月1日仅仅是一个起点,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上线,人民法院还在不断探索司法公开新路径。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同年11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2016年9月27日,全新改造的中国庭审公开网开通上线。至此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全部建成,诉讼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审判流程、庭审、裁判文书和执行,均向社会公开,不仅让正义看得见,还让实现正义的过程看得见。
“网晒”裁判文书——全球最大裁判文书公开平台让公平正义实现过程可视化
“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全方位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促进公正司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3年7月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最高人民法院率先示范,先后公布了一批热点案件的判决书,“网晒”裁判文书由此开启。
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公布,2014年1月起正式施行。2013年11月27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各高级法院的裁判文书传送平台正式联网,全国四级法院裁判文书统一发布的技术平台搭建成功。
司法公开的脚步从未停下。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英文网站暨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
“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周强院长郑重承诺,中国法院深化司法公开不遗余力,开始走向国际。
2016年8月,中国裁判文书网用户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亿的访问量来自海外,其中北美地区的访问量超过1亿。
中国裁判文书网成为全球最大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名副其实,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期待得到回应的真实写照。截至2017年10月16日14时,访问总量达到11140434367次,这一数字仍然每几秒一次地跳动着。
四大平台齐发力——诉讼流程全公开让正义触手可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审判公开,首次以中央改革文件的形式对司法公开具体问题作出规定。
2013年8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庭审进行了微博直播,150多条微博、近16万字,牵动着数亿围观网友的神经。2016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全程视频直播了审理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引起数百万网友围观,海淀区法院发布的27条长微博全程播报案件庭审情况,累计阅读次数达3600万余次。
2016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法院网与新浪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庭审公开网正式上线,成为实现全国法院庭审视频统一直播展示最重要的平台。平台开通短短几个月内,直播案件就达9万多件,数十亿人观看。
同时,2014年11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开通。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向纵深化方向不断推进。
建设“智慧法院”——信息化技术让多方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2016年1月29日,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智慧法院”。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建设“智慧法院”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促进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公开,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实践。
信息化正在全国法院铺开。截至2016年底,实现了全国3520家法院、9277个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专网。目前,全国已建成2万余个科技法庭、2160余套远程讯问系统,全国98%的法院建成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能诉讼服务系统真真切切地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四大公开平台不断升级完善,及时全面客观地公开司法信息;“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智能巡查系统”“智能速记员”等人工智能系统,帮助法官完成一般性事务,让法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在审判业务本身;各级法院已基本实现从立案到归档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法官办案效率大幅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执行指挥系统,对全国法院执行案件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网络查找和控制,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新的途径。
责任编辑:边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