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读姚家明《远去的故乡》有感
2017-10-20 14:59:3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任丹江
  说起来姚家明老师是我最应该感激的人之一了。二零一四年七月我从大学毕业后到商南来工作,被分到距离县城四十四公里的湘河镇,那里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艰苦不说,关键镇子在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属陕西的东南门户,不光离商南县城远,而且与家乡商州更远。

  路远了每周回一趟家就不现实,来来回回折腾得人受不了。所以,每逢周末我就乖乖呆在镇上的派出法庭,刚好当时法庭缺人手,周末要留人值班,这样我就有些空闲时间。怎么打发无聊呢?我是闲不住的人,加上刚到镇上人生地不熟,有时连别人说的话也听得糊涂。于是,我就窝在房间复习司法考试,偶尔也看看别的文学类书,原本贾平凹系列长篇小说包括《老西安》《秦腔》《古炉》等五本就是那时一口气买的。其实贾平凹老师的所有作品包括孙见喜老师的评传我统统都找来看过,从高中到大学,有些内容几乎都能背出来。但还是买来再看,喜欢他那弥散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读再多也不厌倦。后来呆了好几周,呆得人要发霉,特别是和大学生活比起来,简直如天上坠落地狱,如从百花绚烂的春天跌进白雪皑皑的寒冬,是冰火两重天的煎熬。

  实在憋不住了我就往出跑,爬法庭背后的石头山,去山背后的庙里傻坐;下丹江河,沿着河往上走走,二返身回来,又顺流而下,天不黑不归;到移民区的广场转转,看看打乒乓的孩童,瞅瞅七零八落的屋舍。连窝带跑有两三个月时间,司法考试结束后,我就琢磨着写点什么,一来给自己找些事干,二来对湘河也有了初步解了,便信笔写下《我看见了湘河》的小散文,二零一六年经袁文燕老师修编,刊发在《金丝峡周报》副刊上——文燕老师同样属于我最该感激的人,这里暂且不谈。

  说上面这些话,是想表达自己从大学校园到社会工作的巨大心理落差,外加背井离乡的“漂泊”,身心的种种不适应不习惯,都给我带来不尽的愁苦和烦恼。那一阵,我还没有深读过家明老师的作品,更不知他也曾在湘河执教。直到二零壹六年初,我从湘河法庭调到院机关工作,有天在庭长办公室的书柜里偶然发现了家明老师的散文集《远去的故乡》,书名是当时县上领导题的,封面插图是牧歌老师所画,鱼在洋老师作的序,光看书的装帧设计,就流露着远离尘世喧嚣、跃动着乡村景致的灵动气息,不免让人心旷神怡。

  也许是和家明老师有着相似工作经历的缘故,细细品读他的作品时,我立刻被书中描绘的景象人物,甚至一粒石子、一苗小草所吸引。我能够深深地体味和感知那些人和事,熟悉得很,也清晰得很。湘河校园的花花草草,丹江河桥的残垣断壁,街镇上热情淳朴的男女老少,夜幕时分月亮里的六便士……是那样近,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仿佛我就站在家明老师身旁,眼看着他一笔一划写作。

  家明老师的文章语言朴实,记叙从容。在平常百姓针头线脑的琐碎生活里梳理出令人感动的不平凡故事;在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火热中冷静思考,挖掘故事背后一个接一个的真相,道理出来了,普遍真理被不动声色地阐释;在与山水虫鱼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总能发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人感官上的无限享受。总之,“真”是家明老师作品留给我的最大感触,无论与人与自然相处,他都以真心对待,用真情实意去书写、去追忆、去留念、去缅怀。也正因为真实,才让我有机会和这样一位可亲的长辈敞开心扉谈天说地。那是一次次跨越时光、跨越地域、跨越年龄的对话,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温暖交流,是对孤独灵魂最好的慰藉。

  《远去的故乡》里有两篇文章是我读过不下几十遍的。《记忆湘河》是一,《艰难的选择》是二。自被我从办公室“顺”走以后,这本书就长伴在了我的枕边,有好几周周末回家,也把书捎带回去。《记忆湘河》自不消说,那个偏远小镇纵使有千百般艰难,但毕竟是大千世界肯接纳我进社会的头个“歇脚地”,我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当自己年华逝去,每每再回想湘河,仍会感慨万千,相信那时的欣慰和感动要远多于苦难和痛恨。

  原本《远去的故乡》也是整本书里的篇章,不知家明老师为何选这篇文章做全书的名字——因为据我所知,家明老师并不曾远离过故乡。我猜想,许是他为了追忆自己已经逝去的旧年时光吧?这就说到我喜欢他书里的另篇文章——《艰难的选择》。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无数重大选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重大选择面前,别人或自己一句话、一个小念头小心思,甚至摆只手、瞪只眼的瞬间,都有可能改变原先的想法,从而重新选择,使我们往后的整个人生轨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读到姚老师因改行后“身份”一时解决不了的顾虑和担忧,既想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机会,但又明显力不从心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外地工作的哪个年轻人不面临如此两难境地?想起二零一四年七月,我从西大毕业,彼时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想进法院工作,好学以致用,尽情施展自己的专业才能。但离开商州,在商南陌生的环境里,自己又有什么呢?进进出出、来来往往都是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又面临成家立业的压力,在纷繁残酷的现实面前,我显得脆弱不堪。到离家近些的地方工作便成了我的梦想。

  二零一六年初夏季节,我再次通过公考,想要到市上工作,却阴差阳错选择放弃。那段时间,我的苦闷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的人生变得灰暗无比,我对自己工作换取的几纸荣誉证书分外排斥,觉得一切都是虚华。慢慢随着时间流逝,悲伤不断被稀释,我重新拾起阅读,想起学习,要化悲伤为力量,“因为除了好好工作,我一无所有”,我必须加倍努力,以“实绩获得领导的好感,从而改变生存环境”。这是《艰难的选择》给予我的莫大鼓励,既然选择错了,那就重新审视自己,认清现实,机会总会有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挣取。终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拨开生命里的阴霾。

  我喜欢《远去的故乡》,还因为家明老师笔下的金丝峡,它无疑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当它褪去神秘面纱、被人类一点一滴发掘出来,当它首次在成百上千的人群前展现时,那场面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我喜欢《远去的故乡》,无论故乡是家明老师笔下的“人生感悟”“难忘亲情”,还是我每每举目西望,魂牵梦萦的商州小镇,那些无忧无虑、疯野浪荡的烂漫童年,那些秦岭山旮旯的山川沟涧、草木河流,都值得我们用毕生时间去追寻去珍藏。故乡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赞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