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成匠人,方见公正
2017-09-04 18:19: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曾文彬
  近日读了日本作家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一书,感触颇多。在当下这个以“快”为纲的时代,正是需要此种执着专注的匠人精神,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让我们的内心沉淀下来。

  什么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一种古朴的情怀。在日本,有数万家百年企业,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财富和技艺,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精神。手工艺人也好,家族企业也好,他们反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打磨,适时改良,在保留物的灵魂的同时,不断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巩固自身的价值,遂成经典。

  对于法官来说,手中的案件就是凝聚他们心血的产品,这些产品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从立案到结案,从庭前调查到开庭审理,每一个环节都是细节,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证据面前,在你争我辩的矛盾纠纷之中,唯有以“匠人”之心相对,手执天平的法官才能理性而无畏的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从他们手中一锤定音的案件才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安宁与幸福。娄底中院刑一庭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先进,打造出刑事审判娄底样本,就是凭着层出不穷的刑事法官抱着“匠人精神”对案件精雕细琢的结果。

  法官学习“匠人精神”,要培养优良的品格。唯此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承担起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匠人精神》的作者秋山是日本一家仅由30余人组成的纯手工家具公司的老板,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匠人,他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一流的法官同样如此。法官手握审判大权,倘若没有优良的品格,难以想象能够依靠他们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法官若用手中权力谋取一己私利,即使有再高的学识和能力,办出来的案件都只能是残品和次品,不但不能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而且会给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损害。优良的职业道德是公正司法的基础。

  法官学习“匠人精神”,要培养执着专注的耐心。真正一流的法官,首先要学会忍耐。耐得住十年如一日办案的艰辛,耐得住付出大于收获的沮丧,耐得住当事人的误解,耐得住清贫。只有先学会忍耐,才能静下心沉住气来不断磨砺自身,才能抵得住方方面面的诱惑。无论遇到何种疑难案件,总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做出公正的判决;其次要学会执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容易迷失方向,被利欲磨灭初心。这就更需要执着的“匠人精神”,守住当初穿上法袍、戴上法徽时内心激荡的信念,守住扛起人民赋予的权力时许下的诺言;再次要学会专注。面对任何一个案件,都要专注对待,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出现任何一处瑕疵,不存在丝毫失误,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法官学习“匠人精神”,要培养敢于担当的勇气。人民法院工作千头万绪,案件井喷式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面临的任务繁重复杂。需要法官充分发扬“匠人精神”挺身而出,敢做善成,遇到任务不推诿,遇到矛盾不逃避,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同心协力,顽强拼搏,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任务。

  法官学习“匠人精神”,要培养良好的学风。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当今世界瞬息万变,面对日益变化的形势,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牢固掌握新的知识,新的司法技能。唯有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流的法律工匠,面对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和各种矛盾时,才能游刃有余,妥善化解,才能真正将案件办成精品铁案。

  法官学习“匠人精神”,要培养改革创新的精神。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发生和爆发,最后集中到法院,需要法院和法官来解决。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社会对法院的依赖不断增强。为了实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僵化守旧已经过时,改革创新才是法院唯一的出路。我们每一名法官都要学会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工具来武装自己,不能让神圣的法律变为僵化的法条,不能让落后的思维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要积极投身到改革中去,让司法改革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地生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加快智慧法院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将人民法院的工作推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吴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