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2017-08-01 16:16:0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赵建
历史像一条长河,大浪淘沙,淘涤砂砾,淬炼金子。历史也有记忆,它不仅记载下受人奴役的百年耻辱,也镌刻着经历苦难后走向辉煌的百年复兴。历史的记忆能够探寻,也能够触摸,也能让享受着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后人感知悠悠岁月的殷红血泪。
温度稍降了些,天空蔚蓝如洗,洁净的空气里也裹含着泥土的芳香和野花的馥郁,举目眺望,随风翩跹起舞的绿波也给人心旷神怡的愉悦。此刻,如果你凝望着栋栋静谧安卧的民宅,也许你不曾遥想到英雄热血洒遍此地的年代。大巴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上凯歌疾行,仿佛一艘画舫载着悠闲的游人泛舟南湖,乘客们爽朗的畅谈着,噪噪切切地议论着大小诸事,说不尽的幸福与欢乐。欢乐的时间总显得急速,焦急的切盼总让等待的情思拉的很长。也许对那一方神圣沃土向往太久的缘故,当我站在血红的“藕塘烈士陵园”石碑前的刹那,内心便掀起了汩汩热浪,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灌没头顶,定格住了思维和脚步。人流中的低叹唤醒了深沉的奠思,于是缓步拾级而上,去瞻仰那座安放民族英魂的殿堂,去用心寻找那个萦绕脑际的答案。
一 叩问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所问,真像一个如生命古老的话题。所思,也像一个无法解答的天问。他们困扰了太多的人,也考验出了太多的真假美丑。而我知道,我们的答案就在这里,就在这尊金铜塑雕之后。挺拔威武的塑雕哦,在你的背后该蕴藏着多少生死以赴的壮丽诗篇啊!
“他们都是新四军的将领:叶挺、陈毅、张鼎丞、周云逸、高敬亭,都曾带领着部队在我们藕塘地区浴血战斗过。”年轻的讲解员面部凝重,低徊的声音失去了夜莺的婉转,如杜鹃啼血般向我们讲述着这些物相背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那些镌刻在墙面上的端庄字体,组成的是一曲英雄的赞歌,那激荡的文字间迸发的信仰的崇高和坚定、生命力的坚毅和顽强,一定会让你暗暗动容。
二 曲折篇
通向二楼的楼梯上批盖着红色地毡,明丽的色彩光艳夺目,让人禁不住有意多停留几分。踏踩着如生命一样鲜红的色泽,你的每一步都会迟缓凝滞,但你不是要细细察看地毯的纹理,也不是贪恋这煊赫的色泽,而是我们的身上背负了那个历史世界,正踽踽独行于悠悠岁月的长河之畔。
不愿意赘述西方利器叩开国门的罪恶行径,也不忍提及晚清王朝的腐朽黑暗,而历史是客观的,它有着自己演进的规律;历史又具有主观性,它会选择具有历史自觉性的先进人物。历史的洪水把师夷长计、喋血戊戌、虚伪新政卷向远方的时候,底层潜流却暗潮涌动,蓄势待发。1911年10月份的一个深夜,武昌行营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士兵们犹如万马奔腾的潮水瞬间吞没了那座封建衙署。激越的历史乐曲被奏响了。末帝退位,共和建立,经济发展,风尚改观,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一切却都隐藏着杀机。倒行逆施,军阀混战,列强瓜分,国之不国。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又陷入了暗无天日的灾难深渊。
三 开业篇
靠什么救中国?救中国的道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驻俄公使刘镜仁拍回国内的那份电报却被不该忽视的人耽搁了。历史具有唯一性,它不可重复,也无法拟制。历史感麻木的人总会被历史抛弃,历史自觉性敏锐的人也总会被历史选择。所以,中华民族选择了李大钊、陈独秀。1920年2月,北京的冬天还是那么的冷。这一天,下起了小雪,雪花落的也急也密,落在坑洼不平的路面,给远行的人带去了不小的困难。一辆由北京前往上海的破旧驴车里,两位思想巨匠激动不已,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设想一下,当时的他们如果能够预测到当今中国的盛况,会不会因由衷的自豪而血脉贲张?但历史不容许假设,也无法准确的预测,历史只会接受怀揣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为之而舍生忘死奋斗的主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雨后春笋开遍了大江南北。所有的这一切,汇聚成了中华大地上奔腾不息的地火,当历史的车轮驶近时,它便找到了爆发的突破口,正要喷薄欲出了。
一座石库门的房子里,十二个年轻人围坐在圆桌旁,聚精会神地议论着什么。简约庄重的白色墙壁上的这副图画里的场景,我相信,永远都会鼓荡起每一位党员灵魂深处的情感波涛。因为,这个房子位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会议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的航船终于驶向了光明的历史航向。一位伟人当时满怀豪情地说,别看我们现在只有50多个党员,十年二十年后,她一定会成为全国性的大党。也许,他可能没有预想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经受血雨腥风的革命洗礼。因为,诞生于凄风苦雨中的中国共产党,身上没有幸运的光环,等在前面的是不尽的坎坷磨难。
四 苦难篇
展览室里橘黄色的灯光绵软柔和,仿佛薄如蝉翼的丝纱,落在你的身上,轻柔的不易让你察觉。他们又给人以肃然起敬的庄严感,面对他们正如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同事们都不愿意喧哗,我也不愿意参加到小声议论的行列,只想默默地凝视我们党遭受的灾难,静静的感悟灾难里孕育的坚定信仰和绚烂生命。
历史仿佛是一口洪钟,默默接纳至死不渝的忠诚,又默默承受寡廉鲜耻的叛变。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利益呼号奔走时,却借口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几十万革命群众血染沃土,近三万共产党员慷慨赴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怀揣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血腥的屠杀吓倒,他们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高举起武装反抗的大旗,凑响了一曲民族复兴的热血壮歌。南昌起义的枪声刺破了黑暗的社会制度,打响了埋葬旧时代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提出了划时代的革命主张,擎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这面血红色的大旗如春火燎原般燃遍了万里神州。30年代,中共定远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了,在李奉三等同志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武装土地革命路线,带领受苦的定远民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讲解员说,这次农民武装斗争失败了。油画上,那位英武轩昂的勇士,尽管双手反缚,置身畏难,却面容恬静,目光深邃,他坚定地遥望着远方。那份确然,依旧能穿透时空,震慑心灵。
胸怀火炬,何惧黑暗。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动摇,革命的火种从未衰熄。在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之际,有一位共和国的元帅毅然留在红色根据地坚持打游击。就是这样一位右腿枪伤未愈的政治部主任,关键时刻,无数次用赤城党性挽救了部队危机,也为江南新四军保留了火种。新四军,成立于抗战时期的党的部队,转战千里,东进皖苏,在定远县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绝殊功勋。一次次战役,一次次抗争,他们用热血浇灌的这片土地钟毓了无数的贤才良俊。
五 祭奠篇
无数的英灵,除了有限的遗物,就是墙面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了。人都说石头是冰冷的,可是,如果你用手轻触那些名字,你就会觉得他们是滚烫的。“祭奠堂”里黑纱白缎,肃穆庄严,任凭你是桀骜不驯的狂徒,在这里也会敛声屏息,把思想的全部让给崇敬。讲解员说,墙面上的人是经考证属实的,而这些数字是极为有限的。是的,这一点众所周知。对那些无名的英魂,我们也会仰望着高耸峻峭的“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深深寄托哀思。
参观结束后,你的内心也会不能平静。也许,我们还会有一样的遐思,还会有一样的顿悟。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苦难中来,我们从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中来;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我们正是从革命先烈们一次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来。前人遍尝苦难,我们安享幸福,前人倍历艰辛,我们应再创辉煌。可是,幸福起来的我们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自己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我们荒弃了人格,丧失了信仰,忘记了未来对历史的寻问,淡漠了大树对根须的感恩。
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青年如一味从个人苦乐出发,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况、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的,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手中时,我们是否有能力纂承历史的灏卷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我们面对波澜壮阔的历史叩问,我们是否能扪心无愧、安然自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风范,“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坚定信仰,砥砺品格,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在红色基因号角的崔进中绽放耀眼的青春光芒,在自己的角色担当中演绎绚丽的生命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人民法院
温度稍降了些,天空蔚蓝如洗,洁净的空气里也裹含着泥土的芳香和野花的馥郁,举目眺望,随风翩跹起舞的绿波也给人心旷神怡的愉悦。此刻,如果你凝望着栋栋静谧安卧的民宅,也许你不曾遥想到英雄热血洒遍此地的年代。大巴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上凯歌疾行,仿佛一艘画舫载着悠闲的游人泛舟南湖,乘客们爽朗的畅谈着,噪噪切切地议论着大小诸事,说不尽的幸福与欢乐。欢乐的时间总显得急速,焦急的切盼总让等待的情思拉的很长。也许对那一方神圣沃土向往太久的缘故,当我站在血红的“藕塘烈士陵园”石碑前的刹那,内心便掀起了汩汩热浪,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灌没头顶,定格住了思维和脚步。人流中的低叹唤醒了深沉的奠思,于是缓步拾级而上,去瞻仰那座安放民族英魂的殿堂,去用心寻找那个萦绕脑际的答案。
一 叩问篇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所问,真像一个如生命古老的话题。所思,也像一个无法解答的天问。他们困扰了太多的人,也考验出了太多的真假美丑。而我知道,我们的答案就在这里,就在这尊金铜塑雕之后。挺拔威武的塑雕哦,在你的背后该蕴藏着多少生死以赴的壮丽诗篇啊!
“他们都是新四军的将领:叶挺、陈毅、张鼎丞、周云逸、高敬亭,都曾带领着部队在我们藕塘地区浴血战斗过。”年轻的讲解员面部凝重,低徊的声音失去了夜莺的婉转,如杜鹃啼血般向我们讲述着这些物相背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那些镌刻在墙面上的端庄字体,组成的是一曲英雄的赞歌,那激荡的文字间迸发的信仰的崇高和坚定、生命力的坚毅和顽强,一定会让你暗暗动容。
二 曲折篇
通向二楼的楼梯上批盖着红色地毡,明丽的色彩光艳夺目,让人禁不住有意多停留几分。踏踩着如生命一样鲜红的色泽,你的每一步都会迟缓凝滞,但你不是要细细察看地毯的纹理,也不是贪恋这煊赫的色泽,而是我们的身上背负了那个历史世界,正踽踽独行于悠悠岁月的长河之畔。
不愿意赘述西方利器叩开国门的罪恶行径,也不忍提及晚清王朝的腐朽黑暗,而历史是客观的,它有着自己演进的规律;历史又具有主观性,它会选择具有历史自觉性的先进人物。历史的洪水把师夷长计、喋血戊戌、虚伪新政卷向远方的时候,底层潜流却暗潮涌动,蓄势待发。1911年10月份的一个深夜,武昌行营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士兵们犹如万马奔腾的潮水瞬间吞没了那座封建衙署。激越的历史乐曲被奏响了。末帝退位,共和建立,经济发展,风尚改观,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一切却都隐藏着杀机。倒行逆施,军阀混战,列强瓜分,国之不国。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又陷入了暗无天日的灾难深渊。
三 开业篇
靠什么救中国?救中国的道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驻俄公使刘镜仁拍回国内的那份电报却被不该忽视的人耽搁了。历史具有唯一性,它不可重复,也无法拟制。历史感麻木的人总会被历史抛弃,历史自觉性敏锐的人也总会被历史选择。所以,中华民族选择了李大钊、陈独秀。1920年2月,北京的冬天还是那么的冷。这一天,下起了小雪,雪花落的也急也密,落在坑洼不平的路面,给远行的人带去了不小的困难。一辆由北京前往上海的破旧驴车里,两位思想巨匠激动不已,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成立中国人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设想一下,当时的他们如果能够预测到当今中国的盛况,会不会因由衷的自豪而血脉贲张?但历史不容许假设,也无法准确的预测,历史只会接受怀揣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为之而舍生忘死奋斗的主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雨后春笋开遍了大江南北。所有的这一切,汇聚成了中华大地上奔腾不息的地火,当历史的车轮驶近时,它便找到了爆发的突破口,正要喷薄欲出了。
一座石库门的房子里,十二个年轻人围坐在圆桌旁,聚精会神地议论着什么。简约庄重的白色墙壁上的这副图画里的场景,我相信,永远都会鼓荡起每一位党员灵魂深处的情感波涛。因为,这个房子位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会议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的航船终于驶向了光明的历史航向。一位伟人当时满怀豪情地说,别看我们现在只有50多个党员,十年二十年后,她一定会成为全国性的大党。也许,他可能没有预想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经受血雨腥风的革命洗礼。因为,诞生于凄风苦雨中的中国共产党,身上没有幸运的光环,等在前面的是不尽的坎坷磨难。
四 苦难篇
展览室里橘黄色的灯光绵软柔和,仿佛薄如蝉翼的丝纱,落在你的身上,轻柔的不易让你察觉。他们又给人以肃然起敬的庄严感,面对他们正如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同事们都不愿意喧哗,我也不愿意参加到小声议论的行列,只想默默地凝视我们党遭受的灾难,静静的感悟灾难里孕育的坚定信仰和绚烂生命。
历史仿佛是一口洪钟,默默接纳至死不渝的忠诚,又默默承受寡廉鲜耻的叛变。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利益呼号奔走时,却借口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几十万革命群众血染沃土,近三万共产党员慷慨赴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怀揣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血腥的屠杀吓倒,他们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高举起武装反抗的大旗,凑响了一曲民族复兴的热血壮歌。南昌起义的枪声刺破了黑暗的社会制度,打响了埋葬旧时代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提出了划时代的革命主张,擎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这面血红色的大旗如春火燎原般燃遍了万里神州。30年代,中共定远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了,在李奉三等同志的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武装土地革命路线,带领受苦的定远民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讲解员说,这次农民武装斗争失败了。油画上,那位英武轩昂的勇士,尽管双手反缚,置身畏难,却面容恬静,目光深邃,他坚定地遥望着远方。那份确然,依旧能穿透时空,震慑心灵。
胸怀火炬,何惧黑暗。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动摇,革命的火种从未衰熄。在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之际,有一位共和国的元帅毅然留在红色根据地坚持打游击。就是这样一位右腿枪伤未愈的政治部主任,关键时刻,无数次用赤城党性挽救了部队危机,也为江南新四军保留了火种。新四军,成立于抗战时期的党的部队,转战千里,东进皖苏,在定远县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绝殊功勋。一次次战役,一次次抗争,他们用热血浇灌的这片土地钟毓了无数的贤才良俊。
五 祭奠篇
无数的英灵,除了有限的遗物,就是墙面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了。人都说石头是冰冷的,可是,如果你用手轻触那些名字,你就会觉得他们是滚烫的。“祭奠堂”里黑纱白缎,肃穆庄严,任凭你是桀骜不驯的狂徒,在这里也会敛声屏息,把思想的全部让给崇敬。讲解员说,墙面上的人是经考证属实的,而这些数字是极为有限的。是的,这一点众所周知。对那些无名的英魂,我们也会仰望着高耸峻峭的“人名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深深寄托哀思。
参观结束后,你的内心也会不能平静。也许,我们还会有一样的遐思,还会有一样的顿悟。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苦难中来,我们从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中来;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我们正是从革命先烈们一次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来。前人遍尝苦难,我们安享幸福,前人倍历艰辛,我们应再创辉煌。可是,幸福起来的我们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自己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我们荒弃了人格,丧失了信仰,忘记了未来对历史的寻问,淡漠了大树对根须的感恩。
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青年如一味从个人苦乐出发,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况、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的,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手中时,我们是否有能力纂承历史的灏卷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我们面对波澜壮阔的历史叩问,我们是否能扪心无愧、安然自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风范,“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坚定信仰,砥砺品格,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在红色基因号角的崔进中绽放耀眼的青春光芒,在自己的角色担当中演绎绚丽的生命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