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石桥
2017-06-19 09:44:1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谭文革
  我的家乡曾有两座古老的石桥,一座叫磨石桥,一座叫长滩桥。小时候,我常从这两座桥上经过,有时亦与小伙伴在桥上玩耍。这两座古石桥是远近有名的,这从我家乡的地名就可以看出,我家乡原来就叫磨石桥大队长滩桥组。

  清悠悠的涟水河从家乡的原野上静静地流过,磨石桥和长滩桥就横跨在涟水河上,这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们的交通和生活,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我不太清楚这两座古石桥建造的具体年代,但据老人们讲,它们都有了几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从石桥的桥面和外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桥面石板溜光润滑,就像精心打磨过,这不经历几百年的踩踏和摩擦是不可能形成的。石桥的外貌亦饱经风霜,数百年风雨的侵蚀和自然的风化已无情的写在其“脸上”。

  磨石桥在涟水河的上游,距离我老家才百余米远,它是连接六亩塘镇与三甲乡玉屏村等地的必经要道。整座桥全由石块和石板砌成,石桥的中间建有两个石桥墩。桥面由三块巨大、整齐、规则的石板铺成,石板宽约1米,厚约0.5米,中间的一块最长,长度约为1.8米。桥面石板的厚重显示出古石桥的坚固,虽经数百年无数次洪水的冲刷,石桥却丝毫无损。我不禁惊叹于先人们精湛的建桥技术和可靠的桥梁质量。

  磨石桥的设计十分精巧。上面是桥,方便人们通行;下面是坝,有利农业灌溉。河坝一年四季都蓄了水,这让涟水河的水位上升,河面加宽,尤其是夏秋两季,大坝会蓄满水,河水更深了,最深处可达二、三年,这里成了天然的优良游泳场,正是我和小伙伴们儿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水上乐园。

  我出色的水性就是在这里练就的,从二、三岁开始,我常在这河水中泡着,对水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桥面石板比坝下的水面要高出近2米,这是最好不过的跳水台,小时候我们经常从这里跳水。我当时才四、五岁,开始还有点怕,后来在兄长们的鼓励下,我壮着胆跳了下去,呷了几口水,也没什么事,从此我的字典里也就没有“怕”字了。以致今天,我还能够一次连续游上个六千多米,在大风大浪中,我仍敢中流击水,乘风破浪,我还真的不能忘了那涟水河、忘了那磨石桥。

  长滩桥则在涟水河的下游,距离我老家约三百来米,它是三甲乡数个村通往我家乡的必由之路。整座桥也全由巨大的石块和石板建成,中间有四个巨石桥墩,桥面由五块长条形的巨大青石板铺成,宽约0.8米,厚约0.6米,最长的达2米有余。桥的南岸立有一块高大的古石碑,上用棣书刻有四个大字——“天地正气”。

  从该桥的名字可解读出,长滩桥有两个特点,一是“长”,二是“滩”。所谓“长”,就是该座石桥较长,河面较宽,桥的中间有四个桥墩,全长有10余米;所谓“滩”,就是该座石桥并不高,两端与河岸高度相当,平常仅高于水面不到一米,整座石桥似乎就“滩”在河面上。

  对于这座桥,我太熟悉了,小时候,我常陪爷爷去河对岸放牛,必须从这里过桥。如因下雨导致河水上涨,水流常常淹过桥面,这时过河就须倍加小心,尤其是小孩、老人和那些不会游泳的人,因为桥面很滑,水流又有冲击力,一不小心就会滑入河里,危险可想而知。然而,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在我的记忆中,此处还从未淹死过人。因此这座桥是名副其实的安全桥,曾经也有人说,这是因南岸立有一块巨石碑,“天地正气”压住了一切鬼煞。这也许是,也许不是。

  稍大一点后,我开始参与一些农业生产,如春耕插田、夏季“双抢”等。每到夏天的“双抢”时节,我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一到休息时间,我与小伙伴们就急切地来到长滩桥上,河风轻轻拂来,感到非常舒爽。稍稍息汗后,我们一头扎进水里,游泳、嬉戏、追逐,欢快的笑声在长滩桥上飘荡......

  这两座古石桥,应可称得上是文物级的。不仅有历史价值,而且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十多年前,当地为了修桥扩路,已将两座古石桥都破坏了。长滩桥已被完全毁掉,再也看不到任何旧址和痕迹,甚至连原路基都不见了。磨石桥也基本被毁,原桥面上已用钢筋水泥加宽,原来的大青石桥板已废弃在河底。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磨石桥的古石基和古石墩还在,也可以这样说,这座古石桥今天还在用另一种方式便利于两岸的百姓。我想要说的是,发展确实是硬道理,但愿发展不再以破坏历史古迹作为其必要的代价。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吴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