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暹粒品味吴哥
2017-06-06 14:25: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韦玮
  对我来说,每一段旅行是一份珍贵的回忆,游走在柬埔寨这个国家的美好时光,已化作一抹古朴的色彩,点缀在我人生记忆的长河里。探访柬埔寨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了解历史和文化是第一步。为此,我在出行前阅读了《柬埔寨:五月盛放》。这本书为探索吴哥的初游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讯息及简单的历史背景与知识。如果不了解柬埔寨的历史,随随便便的走马观花,很快便会视觉疲劳。在吴哥,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精美的建筑和雕刻,还有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这样游览起来才会更有意思,毕竟那么多寺庙晦涩的名字还是难免让人迷茫的,既然不辞劳苦的奔向这个神秘的国度,为什么就不花一点点时间了解一下它呢?

  吴哥遗址群寺庙众多,好些寺庙不是记不清就是搞混了,我在旅行结束后,拿着照片对着书本一点一点“复习”。现在回想,一路上我们过于行色匆匆,其实不一定非得紧扣计划安排,倒不如放慢脚步,好好感受你身处的地方。下面介绍的寺庙是遗址群中著名的、重要的也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寺庙。

  吴哥寺WatAngkor

  吴哥窟,泛指整个散落在暹粒附近的众多寺庙古迹群,其中,吴哥通城俗称大吴哥,吴哥寺又叫小吴哥,而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通常所说的“吴哥窟”即指吴哥寺。勿庸置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小吴哥是吴哥景区的精华所在。踏上通往吴哥寺的石桥,脚下是清澈的河水。吴哥寺外环绕着护城河,雄狮和七头蛇巨型石雕横亘于护城河桥头。传说雄狮代表守护,七头蛇代表吉祥,七头蛇欣长的身体连接着人间和天堂,人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步入天堂。吴哥寺基本的布局是祭坛和回廊的结合,全貌就像一座方形石城,层层回廊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套一个的正方形。正中是寺庙的最高层,矗立着莲花般的五座宝塔,这是印度神话中须弥山的象征,中央一座,四个角各一座,从正面看只能看到三座,吴哥窟最有名的标志,便是三座塔的影子。若要登上塔顶,得攀爬“天梯”,“天梯”的阶面狭窄,梯级又高,攀爬起来是要手脚并用的,真是难以想像,数百上千年前,建造者是怎样将这些巨石堆砌上去的。登上塔顶,层层阶廊尽收眼底,远处原始森林环抱着这座须弥塔群,感觉自己仿佛像吴哥王朝的历代君王一样把一切掌控在手中。

  个人认为吴哥寺最具特色的便是长廊了,长廊壁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深邃无尽、美轮美奂,如时光隧道,纵深地走入,仿佛离现实世界却越来越远。重重叠叠的回廊和连子窗,阳光透过石缝散落到幽暗的室内,有种光阴触手可及的感觉。置身于这座气场强大的寺庙当中,内心却极为容易沉浸到平静的状态之中,因为一切的事物都透露出其至高无上的宗教氛围,人们不忍惊扰。如果时间宽裕,我倒乐意在回廊看尽每一面浮雕,或在石窗前发呆以及静静的思考。

  巴戎寺Bayon

  巴戎寺的外观似乎与吴哥寺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的。远远乍一看巴戎寺,如同一座残破的石头山,近看才发现,每个石塔的四面上都刻有一张张微笑着的脸,原来,“高棉的微笑”就藏于此。巴戎寺的石塔共计49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这49座石塔顶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像,是巴戎寺的标志。四面佛像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一张张眼睑下垂、眼睛微闭、丰厚双唇、上扬的杏仁眼组成巨大的面庞,有人说这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大气且霸气,从世间所有方向监视着他的臣民,彰显着王的威严;也有人说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化身。穿行在众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角落,都会发现有双含笑的眼睛注视着你,凝神望去,众佛像嘴角上扬,神秘的笑容让你莫名的心动与感触:千百年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无数的变革,而今破败如斯的身躯、满目疮痍的面庞,唯有笑容依在,众佛用淡然处之的微笑来看待人世间一切的纷杂。

  巴方寺Baphuon

  从巴戎寺出来,往北走就是巴方寺,它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为献给湿婆神于1060年修建的国寺。巴方寺在整个吴哥遗址中不算最出名,却是我个人钟情的寺庙,缘于寺庙前那座长长的廊桥。沿长长的廊桥向巴方寺走去,巴方寺在夕阳下如金光万道的佛教圣地,犹如时间隧道带领我们步入那久远的岁月,心境自然干净了许多,自然而然的产生参拜的愿望。廊桥两侧有对称的方形水池,现池水已干涸,可以试想,如果廊桥两侧的水池充满水的时候,这条廊桥一定会给人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觉,而巴方寺也会呈现出一种海市蜃楼的胜景。走近一点,可以看出巴方寺仍然采用寺庙山的结构。廊桥的尽头是巴方寺的大门,门廊不大,但身后高大的台基和层层回廊,显出了他霸主的气势。一层的回廊和廊窗,纵深、狭窄,层层垒砌,巴方寺宏伟的须弥山式金字塔,沿阶梯层层高升,若要爬上去还是要费点力气和时间的,可惜当时天色渐晚,我便驻足于廊桥上感受它的幽静和壮美。

  女王宫BanteaySrei

  从这名字,不免会与女王的身份地位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与女王毫不相干。关于名字的由来,有两种推测。一种说法是寺庙中的雕刻巧妙细腻、温柔逼真,特别是主殿中“阿帕莎拉”女神像呈现出高贵、秀雅的丽质,人们误以为这是女王居住的琼楼玉宇就叫做了“女王宫”;另一种推测是吴哥王朝时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需要在远离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以便在战争时供后妃居住。女王宫的门框都比较低矮,必须低头躬腰才能通过,这也许是为了表达对湿婆神的谦卑,因此,整体的规模设计也似乎呈现出躬卑之感,不象其它寺庙那样为了标榜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庙堂建筑在高耸的石阶上,让朝拜者五体投地爬上石阶去朝觐君王神位,而是低调地将其建造于平地上,低调地用矮门框,小殿塔的形式表达谦卑。女王宫尽管在规模设计上躬卑,内涵实则不然。建造女王宫的材料用以红砂岩为主的砖石代替了以砖为主的砖石,该砖石附着性好的性能便于建造者更好的在雕刻细节上下功夫,所有的石柱、屋顶、房檐、门楣甚至基座,凡目光所及之处,都雕刻了极其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其中许多都是立体的浮雕,坚硬的石块,竟能如雕刻木头般琢凿出层次分明、线条柔纤的精细作品,不论门楣、石壁或窗棂,都刻镂得一丝不茍,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巧夺天工而妙不可言。游览女王宫后,之前寺庙的一切雕刻都瞬间被秒杀了,真不愧被称为“吴哥建筑的明珠”。

  塔布茏寺TaProhm

  塔布茏寺是者耶跋摩七世为母亲修建的寺庙,电影《古墓丽影》让这里名声大振。塔布茏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寺庙里的参天古树是该寺最显著的看点。古树生长力极强,盘根错节的巨树无所不在,紧紧缠绕着佛塔,撕裂围墙,掀开石阶,占领了长廊,几乎与庙宇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可能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寺庙,同时却也一定程度地支撑了寺庙,到了今日更是再也无法将它们分开,造就了“老树妖”与古庙“缠绵”的奇特现象。颇为遗憾的是,游览时寺庙正在维护修葺,很多部分不对游人开放了。

  当游走于沧桑恢宏的文明遗迹,游走于落寞的繁华,“吴哥窟”三个字变幻成一座座建筑,霎那间丰满了起来。所有的一切都沉积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你会感叹于古人那神奇的文明和智慧。吴哥古迹遗址群留给了人类太多的遐想和疑惑:一个如此繁复庞大的建筑,是何人修建的?巨大的石头是如何搬运的?一个曾经如此盛极一时的王朝,为何突然之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座座废墟,但那些残垣断壁仍令人震撼,仍令人深深感受到那一页页辉煌的历史、精湛的文明,仍使人能抚摸到高棉民族曾经创造的伟大艺术、崇高的美。

  高棉微笑的迷人不只是雕刻在石头上的千年不朽,无论是石壁上的微笑还是途中邂逅那些人的微笑,感受着每张真实的脸孔,都让人在再回首时,感觉温暖无比。其实,只要带着谦卑的心态去感受、去领会,那不经意的高棉的微笑会出现在任何地方。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吴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