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青春可感怀,愿与法治共白首
——最高人民法院青年干警“读经典好书-讲身边故事”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7-05-05 09:22:2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超越法律实现梦想

最高人民法院青联副主席、立案庭副庭长 甘雯

    前两周的世界读书日,周强院长和各位院领导推荐了很好的阅读书籍,并附上诚挚的推荐语,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法官不能只掌握单纯的法律知识,一名优秀的青年法官应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广博的知识结构,深刻理解中国本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目标。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民主与科学。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激发着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于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场伟大运动的发起和精神传扬,主要动力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远大的政治理想。当下,对于我们青年法官而言,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院党组和周强院长的坚强领导下,做好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青年法官有广博的知识结构。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法律或法学没有自己独立的方法论。我们的确很难说,法律实践或者法学研究中运用的哪个方法论不是源于其他学科而是法律或者法学所独有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法律方法论的外来性特征决定了法官不能只知道法律知识,而是要广泛地学习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法律的问题。

    记得周院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考问我的师弟,北大的王锡锌教授,你在美国呆过,你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是谁?波斯纳怎么样?王锡锌教授只是说波斯纳很厉害,但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法学类论著引用率最高的作者是波斯纳,第二名是德沃金。而且两者相差甚远。波斯纳无疑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而波斯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恰恰是因为他在法律和法学领域广泛地运用了经济分析方法。

    有一种说法:解释人类行为最有说服力的两门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经济学解释人类的理性行为,包括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心理学则可以解释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如果我们根植于中国社会,广泛地将它们运用于司法实践,就能深深体会到这两门非法律学科的魅力。例如,经济学的科斯定律可以告诉我们,股东一般不能越过公司对外提起诉讼;汉德公式可以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过失侵权都要承担侵权责任;机会成本理论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上访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低收入群体。心理学的沉淀成本理论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诉访分离;记忆的易得性规则可以告诉我们不能对冤假错案进行过度宣传等等,不胜枚举。而所有这些有说服力的理论都不是法学或法律理论。

    周院长几次讲话中脱稿讲到江苏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这个案件涉及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与行政管理规范的冲突,涉及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我相信,只有对中国社会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的法官才能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判决。

    我们身处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学科交融。青年法官只有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深刻理解中国社会,努力超越法律,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司法公正,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有一种荣誉来自我心

最高人民法院青联特邀委员、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厉莉

    和所有怀着崇高法治信仰投身司法事业的年轻人一样,我渴望每一次法槌庄严落下,都诞生伟大的判决。而现实是基层的审判实践中,往往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要案,更多的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办好每一起案件,让公平正义落地,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

    我曾审理过一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案件。一位私家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不小心撞到前车遗撒的路障,造成车辆损坏。保险公司理赔后,以高速公路管理者没有及时清障为由,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这类公路遗撒致害事故,生活中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导致车毁人亡,危害性极大。我发现在这类案件中,高速公路管理者无一例外均向法庭提交路产巡视记录,证明已尽到及时清障义务,胜诉比例也较高。对此我一直存有疑问,24小时内三次巡视,显然不能实现及时发现路障、保障通行安全的目的。那么这个法定标准从何而来?带着这个疑问,我自上而下地梳理了大量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终于发现所谓的每日三次巡视的法定义务,是针对路产保护设定的最低标准,而并非及时清障义务的法定标准。公路管理方混淆了两者的关系,以此标准来安排清障工作显然不妥。以公路管理方的技术条件、基础设施、人力保障,完全应当针对路障进行专项管理,加强防范,以提升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最终,根据公路管理方的过错程度,我判决其承担了部分责任。

    为了让高速公路管理方能发自内心接受认同我的观点,我在判决说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逻辑清晰,说理透彻。果然,公路管理方对判决结果心服口服,认可以路产巡视标准要求清理路障工作是一直以来的疏忽,表态要加强重视、立即整改。从接到起诉状后表示如果判其承担责任一定会上诉,到判决后感谢法院对工作疏漏的及时提醒,这种转变令我备感欣慰。我所在的审判庭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法官,主要负责审理金融借款类案件,承担着规范辖区民间资本运行、引导金融秩序的重任。我的核心工作是办案,但也不仅止于办好自己的案子,作为庭长,按照我院“五位一体”院庭长办案工作的要求,我将办精品案、开示范庭、带头接访、带头调研、做青年干警带教导师,都融入日常审判工作中。据我们调研,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高发,高利贷砍头息极其普遍,许多案件中被告债台高筑不知所踪,原告仅拿着一张借条来起诉,而隐瞒了真实出借的金额和被告已支付高额利息的事实。为此,我与庭里的青年法官一起研究制定了“一警示两承诺两宣誓N释明”的虚假诉讼防范法,在审理借贷案件中普遍使用,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违法放贷人的嚣张气焰。一些被揭穿的原告气急败坏,嫌法官“多事儿”,但正是我们的较真儿,才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诚信。“多事”来自于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这个称谓的敬畏和尊重!

    我们是人民法官,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我始终坚信,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不止,奋斗不息。我选择了这份光辉的事业,就要为之拼搏、奉献终身。“若有青春可感怀,愿与法治共白首”。

 

坚持思想入党 践行法治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青联委员、刑四庭助理审判员 李加玺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当深入了解自己所属的这个光荣政党的历史,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为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史著作汗牛充栋。第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红星照耀中国》,我前前后后读了多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是由无数作为个体的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组成的。作者在书中描绘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的鲜活形象,从高级领导同志,到党和红军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以及加入党组织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是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那些日子里(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当共产党是一桩时髦的事情,没有人十分明白入党究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许多有才华的青年都是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加入共产党是怎么一回事,已经可以看得十分清楚了,那是可以叫你脑袋搬家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巨大的风险。正是这种风险的存在,保证了只有具有最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不计个人得失、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革命者才会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个年代,组织上入党,意味着愿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终身。许多老一辈的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党组织,入党后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至死不渝。到了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拥有接近9000万党员的大党,党组织就在每个人身边,入党,意味着更加光明的前程、更加平坦的个人发展道路。当入党失去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各种风险后,同时也弱化了入党环节对个人入党动机的考验作用。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组织上入党,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后,对照党员标准严于律己、不断整改,努力达到对党忠诚、为人清白、敢于担当的要求,才算是从思想上真正入党。《向党旗宣誓——老一辈革命家入党故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成为共产党人,并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人生道路的问题。引诱或者逼迫他们离开这条道路的因素每天每处都有。高官、厚禄、美女、名声,都不能使真正的革命者动摇,他们永远忠于自己面向党旗的宣誓。”每位党员同志都需要不断认真思考,在加入党组织后,特别是在品尝到权力的滋味之后,如何有效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诱惑,如何才能按照入党誓词的要求,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

    法官个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为其作出的司法裁判增加权威和令人信服的力量,这一点在法治信仰尚未在全社会完全形成的阶段尤为重要。法官队伍中的许多模范楷模,例如邹碧华、厉莉等同志的模范先进事迹,已经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可以为法官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与认同。严于律己、对党忠诚,不仅是对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也是对一名称职法官的要求;丧失理想信念、偏离人生道路,损害的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形象,同时也会损害我们共同坚守的法治信仰。无论到什么时候,共产党员的身份都应当是法官胸前最闪亮的那枚徽章。

 

情满世纪路3号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书记员 张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这一重要改革措施。正是由于这个契机,才有了我们第二巡回法庭的诞生,才有了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3号的九层灰白小楼里的相遇。

    在二巡工作已近两年,现在回过头来,竟感时光飞逝之无奈,我原来是在沈阳市浑南区法院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命运的罗盘不知被谁悄悄地拨动了,指针直直地指向第二巡回法庭,我最终以二巡书记员的身份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留在了这个满是春意的小庭院,留在了这个司法改革大潮开始的地方。

    我的第一任主审是已经离任的高珂老师,在相处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依然一口一个“老师”叫着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犹记得我到二巡的第一天他跟我说的,他是从书记员岗位上干起来的,所以他深知书记员的一套工作是多么的繁杂琐碎但是绝对不能出错,又重申廉洁公正、微笑待人、与人方便的种种工作规则、方法与做人的底线。

    两年过去,二巡的招牌亮了,胡庭长手持法槌,敲出了虚假诉讼,敲出了重大涉黑案,敲出了还聂树斌清白的正义大案;两年过去,二巡的作用亮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大举措,立足东三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两年过去,二巡的精神亮了,现在院本部及其他五个巡回法庭都有二巡的人了,在不同的地点,二巡的人正在传播二巡的精神,司法为民为己任;两年过去,二巡第一期人任期也满了,我亲爱的微微一笑倾二巡的郑庭长走了,我亲爱的认认真真工作的虞庭长走了,我亲爱的和蔼无比亲和力爆表的曾庭长也走了,我亲爱的二巡一期,我们从不说分离,只期待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流去,一晃又到了春季,二巡的庭院绿意葱葱,海棠花开得正艳,第二期来巡回的同志都已到岗。有幸被分配到骆电审判团队工作,骆审个性率真、办案神速,仅仅两个月过去,结案就已达到21件,真真让我佩服至极。骆审为了二巡的宣传工作也铆足了力,4月20日,“庭审走进法学院第三季”来到吉林大学,由副庭长郑学林担任审判长,与主审法官董华老师、骆电老师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了一起股权转让纠纷再审案件。校内外学者、律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共300余人旁听观摩庭审。庭后,双方代理人及旁听人员都对这种模式的庭审表示欢迎至极。

    二巡的小庭院已满是花香,二巡的同志斗志昂扬,苗庭长、冯庭长已经到位,对接下来的两年时光,我心生向往。请让我继续感受司法公正的光芒,铭刻司法为民的模样,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长。

 

追道路之曲直 问内心之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青联委员、监察局副调研员 王炜

    在院领导推荐的书目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阅读了刘海泉组长推荐的《追问》一书。该书是一本反腐纪实文学,作者丁捷从中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数百起案件中精选出8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评述。读后,使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读到许多地方都与自己的实际工作产生共鸣。下面,我结合书中一些打动人心的话,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第一,纪检工作是在做“人情、人心、人性”的工作。本书的作者除了作家的身份外,还是省属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书中对纪检工作的描写真实而深刻。书里提到,纪检这条战线的辛劳,往往被神秘的面纱笼罩,太多的故事在口口相传之间,变形走样,最终成了八卦。的确如此,我们工作的价值不仅仅是查处一个个具体的违纪案件,而在于追问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真实”,在于维护这些个案背后遗失的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每查处一起违规收受贿赂、违规过问案件、接受吃请等违法违纪案件,都是在为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给予有力保障。如果说,法官是司法的主体,是公平正义的守护神,而我愿默默地做这个神圣群体的小小“报警器”,在发现违纪苗头的时候发出自己的“提示音”,为预防和惩治司法不公、提高司法公信力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第二,“修改工程容易,修改人生难。”书中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该案例的主人公曾是交通部门的一位领导干部,他讲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跟规划一条实体公路不一样,没有图纸让你改来改去,一旦上路了,没那么容易来回调整方向,甚至重修一条路出来。”的确,书中的违纪人员最初大多都勤奋上进,属于行业里面的佼佼者,但后来出于各种原因,有的被金钱吞没、有的被美色俘虏、有的被所谓“兄弟”拉下水,往往只是一次松懈,开了一个口子,慢慢的口子越开越大,最终走上了不归路。究其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丧失。

    第三,“真正反腐的最终一定是正能量,扭转乾坤的一定是大法大德、依纪依法、大情大义、真情实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司法工作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可以说,人民立场就是反腐败工作的最大立场。

    我2006年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局工作,主要负责从群众举报信件中筛查违纪线索和对违纪人员作出纪律处分,已经处理了6万多件信访举报。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封信访举报都代表了群众盼望公正审判的迫切心情,对我而言是一封信,对于举报人而言却是一件大事。虽然我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但是我也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天平的公正、政法的圣洁。这份初心,我从未改变,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