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丰富创新司法公开内容和形式
2017-03-14 17:30:37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信息的需求日益丰富。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司法公开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民法院以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为推动,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广度,创新司法公开举措,推动司法公开工作进一步发展。
完善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
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各类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机制,通过发布工作报告、白皮书等方式,实现信息公开的常态化,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最高人民法院定期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中英文)》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司法文件、重大案件和法院工作情况。连续多年开展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知识产权年度十大案例、年度50个典型案件等,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良好形象。201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部海事审判白皮书,公布海事审判十大案例,展现了我国海事海商裁判的水平。2016年2月26日,发布人民法院首部司法改革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推进情况。2016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部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各地法院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分析案件信息和数据,发布行政、金融、破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审判白皮书,加大各专业审判领域司法信息公开力度。
各级人民法院加强对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院信息公开。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务网站、法院公告栏、电子显示屏、案件信息查询平台等查阅法院机构、法院人员、司法公开操作指南、诉讼指南、庭审公告、听证公告、审判指导文件等信息。许多法院将一些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司法统计数据及调研成果、法院“三公”经费情况、人民法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等面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的司法信息需求。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
各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完善重大司法信息的权威发布机制。201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开始统一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拓展新闻发布制度功能,扩大新闻发布影响。2013年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86场,共发布司法文件58件,通报工作情况28次。
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深化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布15批77个指导性案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召开典型案例通气会的方式,共公布典型案例484个。其中,2014年8月29日,发布人民法院征收拆迁十大案例;2014年9月12日,发布人民法院政府信息公开十大案例;2015年1月15日,发布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等;2015年4月20日,发布2014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例、2014年中国法院十大创新性知识产权案件;等等。
打造多功能法院政务网站
各级人民法院将法院政务网站作为司法公开最重要的平台,积极打造集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司法监督、互动联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院政务网站。各级人民法院均在官方网站建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直播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链接,方便人民群众从一个入口登录享受多项公开服务。201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全面改版,同时开通诉讼服务网,方便了当事人咨询查询、预约立案、网上阅卷、联系法官。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开通英文网站,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
各地加强对政务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并努力探索将单向发布信息资讯平台逐步转换为具备在线预约立案、查询、办事、咨询、答疑、下载等多功能的双向互动平台。北京法院于2013年12月底建成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具备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便捷查询等功能,成为北京法院司法公开和在线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浙江法院公开网于2014年7月开通,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全省法院全部连接起来,后台数据中心统一自动向该网安全输送司法公开信息,设置9个一级栏目和66个二级栏目,当事人凭密码查询案件信息,公众和当事人可通过网站查阅诉讼指南、裁判文书、司法文件、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拍卖等信息,观看庭审直播和录像,预约庭审旁听、网上阅卷、网上调解等。网站同步运行移动微网站,支持手机、iPad等移动平台终端和浏览器,实现随时、随地、随身访问。吉林法院建立专门司法信息公开网,将法院官网、吉林电子法院、司法公开平台三网进行有效链接,在平台栏目设置上将公开信息分成审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4个一级目录,下设组织结构、诉讼须知、申诉信访、减刑假释、执行公告等18个二级目录以及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信访须知、听证公告等66个三级目录,并实时发布审判相关信息。
推进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
各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大力加强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跨界融合,广泛采用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形式,拓展司法公开新途径。
自2013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开通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上线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全面进驻国内主流微博平台。截至2016年年底,三个官方微博粉丝总数达3312万余人,发布微博2.5万条,被转发、评论345万条。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十大部委微博中均位于前列,并荣获全国政务微博十佳应用奖和十大司法微博第一名。201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居2014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第三名。“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成为首个国家级官方微博集群,下涵全国31个省级机构的微博发布厅,初步建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截至2016年年底,经新浪平台认证的法院系统微博数达到了3547个。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2014年4月进行了全新改版,整合法院系统各类媒体资源,为用户提供司法资讯、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等多项服务,成为综合性公开、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年底,已发布1120期图文消息,订阅用户41.4万余人。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政务微信”。
201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入驻搜狐新闻移动客户端。此后相继开通搜狐、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企鹅号等多个客户端。截至2016年年底,六个客户端发布各类文章3.1万余篇,订阅用户达到2080万余人。
2015年2月27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正式上线运行,该APP已开设法制新闻、法治热点、庭审直播等栏目,具有热门推荐、直播预约、视频点播等功能。最高人民法院上线视频4886个,目前订阅量已达67.6万人,最高点击量达361.67万次。
推进多样化司法互动沟通
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期待,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创新互动交流方式,通过法院公众开放日、开通留言栏目、搭建专门化沟通平台等方式,构建法院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沟通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常年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未成年人等走进最高人民法院,直观感受最高审判机关的魅力和中国司法事业发展成就。建成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传承中华司法文化,展示法治建设成果。2015年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举办“走进一巡•感受法治”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广东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商界代表、居民代表、大学生代表等走进巡回法庭观摩庭审和信访接待工作,全面展现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改革成果。2015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12•4”公众开放日“我为法治代言”主题活动,由全国法院“十佳新闻发言人”进行主题演讲,并和新闻媒体进行互动交流,推动社会各界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2014年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面向未成年人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同日举办《法在身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一书首发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回答了受邀参观的代表提问。2014年7月初,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开展“法在身边——送法进校园”专题宣传活动,全国25个省区市近500家法院参与了活动。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创办《法治天下》栏目,让主审法官走进演播室以案释法,弘扬法治理念,传播法治精神。2014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主题开放活动,16个驻华使馆的25位外交使节参观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情况,旁听了案件庭审过程。通过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金砖国家大法官论坛暨2015博鳌亚洲论坛环境司法分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中英司法圆桌会议等,向世界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成就,传播中国法治声音。
为全面收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了解公众司法需求,扩大司法民主,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开通了民意沟通电子邮箱,“大法官留言”栏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沟通平台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作出回复。截至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2.3万条,“大法官留言”栏目共收到留言7.2万条,均及时回复。最高人民法院在官方网站开通征求意见专栏,将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了有效渠道。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安徽法院自2014年起,开展“双千三百”活动,每年全省法院要举办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千场庭审网络直播;百场新闻发布会,百场“法院开放日”活动。截至2016年4月,共组织1584场法院开放日活动,听取1万名(人次)省、市、县代表委员评议法院。重庆法院开展“法官在社区”专题活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安排162个法官工作组与全区162个社区无缝对接,将法院庭审同步直播搬进课堂,高校学生可通过远程视频观摩庭审实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促进司法公开透明。
各地法院积极通过法院信箱、司法互动平台、阳光司法指数评估等方式,不断增进与公众的沟通,树立法院和法官良好形象,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将三级法院院长邮箱向社会公布,2015年全市法院院长邮箱共处理电子邮件3911件。福建法院组织开展“司法大走访”活动,落实“司法进社区”,通过互动交流、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各界通报法院工作情况。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浙江大学研制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2013年起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为中立第三方独立对司法公开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法院司法公开的成效和问题,促进法院整改不足,进一步推动司法公开。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吉林省法院司法阳光指数评估体系》,量化公开标准,对全省司法公开情况作出有效考核和评估,客观反映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的感受和评价,推动司法公开工作不断改进。
完善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
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各类司法信息常规性发布机制,通过发布工作报告、白皮书等方式,实现信息公开的常态化,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最高人民法院定期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中英文)》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司法文件、重大案件和法院工作情况。连续多年开展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发布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知识产权年度十大案例、年度50个典型案件等,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良好形象。201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部海事审判白皮书,公布海事审判十大案例,展现了我国海事海商裁判的水平。2016年2月26日,发布人民法院首部司法改革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推进情况。2016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部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各地法院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分析案件信息和数据,发布行政、金融、破产、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审判白皮书,加大各专业审判领域司法信息公开力度。
各级人民法院加强对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院信息公开。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务网站、法院公告栏、电子显示屏、案件信息查询平台等查阅法院机构、法院人员、司法公开操作指南、诉讼指南、庭审公告、听证公告、审判指导文件等信息。许多法院将一些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司法统计数据及调研成果、法院“三公”经费情况、人民法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等面向社会公开,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的司法信息需求。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
各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完善重大司法信息的权威发布机制。201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开始统一实施新闻发布月度例会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拓展新闻发布制度功能,扩大新闻发布影响。2013年至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86场,共发布司法文件58件,通报工作情况28次。
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深化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截至2016年年底,共发布15批77个指导性案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召开典型案例通气会的方式,共公布典型案例484个。其中,2014年8月29日,发布人民法院征收拆迁十大案例;2014年9月12日,发布人民法院政府信息公开十大案例;2015年1月15日,发布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等;2015年4月20日,发布2014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例、2014年中国法院十大创新性知识产权案件;等等。
打造多功能法院政务网站
各级人民法院将法院政务网站作为司法公开最重要的平台,积极打造集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司法监督、互动联络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院政务网站。各级人民法院均在官方网站建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直播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链接,方便人民群众从一个入口登录享受多项公开服务。201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政务网站全面改版,同时开通诉讼服务网,方便了当事人咨询查询、预约立案、网上阅卷、联系法官。2015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开通英文网站,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
各地加强对政务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并努力探索将单向发布信息资讯平台逐步转换为具备在线预约立案、查询、办事、咨询、答疑、下载等多功能的双向互动平台。北京法院于2013年12月底建成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具备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便捷查询等功能,成为北京法院司法公开和在线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浙江法院公开网于2014年7月开通,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全省法院全部连接起来,后台数据中心统一自动向该网安全输送司法公开信息,设置9个一级栏目和66个二级栏目,当事人凭密码查询案件信息,公众和当事人可通过网站查阅诉讼指南、裁判文书、司法文件、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拍卖等信息,观看庭审直播和录像,预约庭审旁听、网上阅卷、网上调解等。网站同步运行移动微网站,支持手机、iPad等移动平台终端和浏览器,实现随时、随地、随身访问。吉林法院建立专门司法信息公开网,将法院官网、吉林电子法院、司法公开平台三网进行有效链接,在平台栏目设置上将公开信息分成审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4个一级目录,下设组织结构、诉讼须知、申诉信访、减刑假释、执行公告等18个二级目录以及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信访须知、听证公告等66个三级目录,并实时发布审判相关信息。
推进新媒体公开平台建设
各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大力加强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的跨界融合,广泛采用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形式,拓展司法公开新途径。
自2013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开通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上线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全面进驻国内主流微博平台。截至2016年年底,三个官方微博粉丝总数达3312万余人,发布微博2.5万条,被转发、评论345万条。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十大部委微博中均位于前列,并荣获全国政务微博十佳应用奖和十大司法微博第一名。201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居2014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第三名。“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成为首个国家级官方微博集群,下涵全国31个省级机构的微博发布厅,初步建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截至2016年年底,经新浪平台认证的法院系统微博数达到了3547个。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2014年4月进行了全新改版,整合法院系统各类媒体资源,为用户提供司法资讯、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等多项服务,成为综合性公开、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年底,已发布1120期图文消息,订阅用户41.4万余人。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政务微信”。
201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入驻搜狐新闻移动客户端。此后相继开通搜狐、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网易、一点资讯、企鹅号等多个客户端。截至2016年年底,六个客户端发布各类文章3.1万余篇,订阅用户达到2080万余人。
2015年2月27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正式上线运行,该APP已开设法制新闻、法治热点、庭审直播等栏目,具有热门推荐、直播预约、视频点播等功能。最高人民法院上线视频4886个,目前订阅量已达67.6万人,最高点击量达361.67万次。
推进多样化司法互动沟通
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与期待,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创新互动交流方式,通过法院公众开放日、开通留言栏目、搭建专门化沟通平台等方式,构建法院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沟通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常年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未成年人等走进最高人民法院,直观感受最高审判机关的魅力和中国司法事业发展成就。建成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传承中华司法文化,展示法治建设成果。2015年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举办“走进一巡•感受法治”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广东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商界代表、居民代表、大学生代表等走进巡回法庭观摩庭审和信访接待工作,全面展现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的改革成果。2015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12•4”公众开放日“我为法治代言”主题活动,由全国法院“十佳新闻发言人”进行主题演讲,并和新闻媒体进行互动交流,推动社会各界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2014年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面向未成年人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同日举办《法在身边——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一书首发活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回答了受邀参观的代表提问。2014年7月初,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开展“法在身边——送法进校园”专题宣传活动,全国25个省区市近500家法院参与了活动。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创办《法治天下》栏目,让主审法官走进演播室以案释法,弘扬法治理念,传播法治精神。2014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举办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主题开放活动,16个驻华使馆的25位外交使节参观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情况,旁听了案件庭审过程。通过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金砖国家大法官论坛暨2015博鳌亚洲论坛环境司法分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中英司法圆桌会议等,向世界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成就,传播中国法治声音。
为全面收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了解公众司法需求,扩大司法民主,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开通了民意沟通电子邮箱,“大法官留言”栏目,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沟通平台等,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作出回复。截至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2.3万条,“大法官留言”栏目共收到留言7.2万条,均及时回复。最高人民法院在官方网站开通征求意见专栏,将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了有效渠道。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安徽法院自2014年起,开展“双千三百”活动,每年全省法院要举办千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千场庭审网络直播;百场新闻发布会,百场“法院开放日”活动。截至2016年4月,共组织1584场法院开放日活动,听取1万名(人次)省、市、县代表委员评议法院。重庆法院开展“法官在社区”专题活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安排162个法官工作组与全区162个社区无缝对接,将法院庭审同步直播搬进课堂,高校学生可通过远程视频观摩庭审实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促进司法公开透明。
各地法院积极通过法院信箱、司法互动平台、阳光司法指数评估等方式,不断增进与公众的沟通,树立法院和法官良好形象,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将三级法院院长邮箱向社会公布,2015年全市法院院长邮箱共处理电子邮件3911件。福建法院组织开展“司法大走访”活动,落实“司法进社区”,通过互动交流、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各界通报法院工作情况。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浙江大学研制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2013年起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作为中立第三方独立对司法公开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法院司法公开的成效和问题,促进法院整改不足,进一步推动司法公开。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吉林省法院司法阳光指数评估体系》,量化公开标准,对全省司法公开情况作出有效考核和评估,客观反映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的感受和评价,推动司法公开工作不断改进。
责任编辑:胥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