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姜晓亭:环境治理成效要更加贴近百姓感受
2017-01-16 09:11:03 | 来源:华西都市报 | 作者:杜江茜 殷航
两会会客厅
嘉宾
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姜晓亭
在省环保厅任职7年后,姜晓亭卸下厅长一职,成为省政府参事中的一员,并兼任四川省环科学会会长。
2009年12月,一纸任命书,将他从乐山市市委书记一职调任至四川省环保厅,从2010年1月开始,他担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直至今年1月卸任。
又是一年省两会,相较往年,他剪了一个更利落的发型,前额的白发已经成为他毫不避讳的“标志”。“白了好多哦,压力太大。”面对媒体,这位曾经的环保厅长向来坦承。
谈污染防治,他曾感叹,环保这事,“上、下、左、右”都难满意;说总量减排,他认为不能“一刀切”,应“差异化”管理;聊垂直管理,他强调改革中一定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主体责任,环保不能成为环保部门一家的事。
“从事环保管理七年,对环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一路艰辛,但功成不必在我。”1月15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姜晓亭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坦言:“未来,还会一直关注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心系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谈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形势仍严峻改善环境质量成环保工作的核心
在你看来,总体上四川的环保形势如何?
姜晓亭:应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绿色发展决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四川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环境安全隐患仍然较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意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较薄弱,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和压力仍较大。
需要强调的是,从战略上看,环境管理战略已经做出重大调整,一切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目的就是使得环境治理成效更加贴近百姓感受。
谈环评改革
环评是道“防火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你曾说过,环评是环境保护的“防火墙”,为何有此说法?
姜晓亭:所谓防患于未然,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控制环境准入的源头把关。
眼下,环评管理正在改革。我们要坚定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环评改革不是弱化、退出,而是要让环评归位、优化、强化,真正发挥在源头预防上的关键作用。
四川应该如何用好环评这道“防火墙”?
姜晓亭:从实践上看,要以环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既需要“踩刹车”,也需要“踩油门”。在环评审批中,我们一直坚持做到:凡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以及符合产业政策并且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对有可能存在政策和环保障碍的项目,尽力通过优化和技术措施使之具有环境可行性;对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和严重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守住底线、坚决说“不”。
你觉得,眼下环评工作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姜晓亭:首先是要进一步坚定环评工作的信心。要以环评改革为契机,让环评“归位”。环评改革要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准确把握新时期环评工作的坐标定位,下决心转变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用改革激发环评制度的活力。
其次是要注意防止和避免公众过度反应。当前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高,环境诉求日益复杂,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环境意识增长、环保知识相应没有跟上,环评工作中如何推进信息公开,如何改善公众参与方式,如何引导公众客观理性看待涉及重大民生的项目上马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
谈铁腕治污
实施“三大战役”推进全省各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尽快达标
四川已出台《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目前实施进展如何?
姜晓亭:去年12月29日,我省“三大战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它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重拳出击、铁腕治污、集中攻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大气环境达标个数超过50%。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方向在成都、自贡、泸州、达州、广安等16个不达标的地级以上城市及城市周边区域。
在现有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力争2017年雅安市、巴中市达标,2020年广安市、遂宁市、绵阳市、资阳市达标,2025年泸州市、南充市、内江市、宜宾市、乐山市、德阳市达标,2030年自贡市、眉山市、达州市、成都市达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优良天数达标率84%以上。
除了已经打响的“三大战役”外,四川还率先在全国推出环保督察工作方案,有何亮点?
姜晓亭:去年以来,四川正式试点启动环境保护督察,并选择省内五个市(州)开展督察,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及任免的重要依据,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则实行终身追究制。
环保督察主要针对各市(州)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下沉至部分县级党政部门,主要针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督察结果还将移交四川省委组织部,作为对被督察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对党政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目前成效如何?
姜晓亭:截至去年底,四川已经对德阳、乐山、广安、泸州、达州五市开展了督察,已完成了三个市的意见反馈,已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69人,发现问题线索879个,对40名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人员实施了问责,对198家违法违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今年4月底前,我省还将对剩余16个市州分两批次开展督察,这意味着我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市州环保督察“全覆盖”。
谈职责分工
出台环保职责分工明细厘清各级环保职责
去年底,四川出台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厘清了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等机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对此,你怎么看?
姜晓亭: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决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环保责任分工,划清了责任界线,拧紧了责任发条,环保、发改、住建等45家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环保新格局。
党委、政府和部门是否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公众如何参与监督?
姜晓亭:分工方案的细化程度较高,明确了一些长久以来责任相对模糊的职责。应该进一步加大这个职责分工的宣传,督促部门履职尽责,让公众广泛知晓,也便于公众参与监督。毕竟环境保护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美丽四川需共建共享。通过环保职责分工和公众参与监督,有利于促进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威慑和打击力度,加快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四川环保新格局。
嘉宾
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姜晓亭
在省环保厅任职7年后,姜晓亭卸下厅长一职,成为省政府参事中的一员,并兼任四川省环科学会会长。
2009年12月,一纸任命书,将他从乐山市市委书记一职调任至四川省环保厅,从2010年1月开始,他担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直至今年1月卸任。
又是一年省两会,相较往年,他剪了一个更利落的发型,前额的白发已经成为他毫不避讳的“标志”。“白了好多哦,压力太大。”面对媒体,这位曾经的环保厅长向来坦承。
谈污染防治,他曾感叹,环保这事,“上、下、左、右”都难满意;说总量减排,他认为不能“一刀切”,应“差异化”管理;聊垂直管理,他强调改革中一定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主体责任,环保不能成为环保部门一家的事。
“从事环保管理七年,对环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虽然一路艰辛,但功成不必在我。”1月15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姜晓亭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坦言:“未来,还会一直关注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心系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谈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形势仍严峻改善环境质量成环保工作的核心
在你看来,总体上四川的环保形势如何?
姜晓亭:应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绿色发展决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四川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环境安全隐患仍然较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意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较薄弱,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和压力仍较大。
需要强调的是,从战略上看,环境管理战略已经做出重大调整,一切环保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目的就是使得环境治理成效更加贴近百姓感受。
谈环评改革
环评是道“防火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你曾说过,环评是环境保护的“防火墙”,为何有此说法?
姜晓亭:所谓防患于未然,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控制环境准入的源头把关。
眼下,环评管理正在改革。我们要坚定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环评改革不是弱化、退出,而是要让环评归位、优化、强化,真正发挥在源头预防上的关键作用。
四川应该如何用好环评这道“防火墙”?
姜晓亭:从实践上看,要以环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既需要“踩刹车”,也需要“踩油门”。在环评审批中,我们一直坚持做到:凡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以及符合产业政策并且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对有可能存在政策和环保障碍的项目,尽力通过优化和技术措施使之具有环境可行性;对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和严重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守住底线、坚决说“不”。
你觉得,眼下环评工作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姜晓亭:首先是要进一步坚定环评工作的信心。要以环评改革为契机,让环评“归位”。环评改革要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准确把握新时期环评工作的坐标定位,下决心转变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用改革激发环评制度的活力。
其次是要注意防止和避免公众过度反应。当前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高,环境诉求日益复杂,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环境意识增长、环保知识相应没有跟上,环评工作中如何推进信息公开,如何改善公众参与方式,如何引导公众客观理性看待涉及重大民生的项目上马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
谈铁腕治污
实施“三大战役”推进全省各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尽快达标
四川已出台《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目前实施进展如何?
姜晓亭:去年12月29日,我省“三大战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它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重拳出击、铁腕治污、集中攻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大气环境达标个数超过50%。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方向在成都、自贡、泸州、达州、广安等16个不达标的地级以上城市及城市周边区域。
在现有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力争2017年雅安市、巴中市达标,2020年广安市、遂宁市、绵阳市、资阳市达标,2025年泸州市、南充市、内江市、宜宾市、乐山市、德阳市达标,2030年自贡市、眉山市、达州市、成都市达标。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优良天数达标率84%以上。
除了已经打响的“三大战役”外,四川还率先在全国推出环保督察工作方案,有何亮点?
姜晓亭:去年以来,四川正式试点启动环境保护督察,并选择省内五个市(州)开展督察,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及任免的重要依据,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则实行终身追究制。
环保督察主要针对各市(州)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下沉至部分县级党政部门,主要针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督察结果还将移交四川省委组织部,作为对被督察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对党政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目前成效如何?
姜晓亭:截至去年底,四川已经对德阳、乐山、广安、泸州、达州五市开展了督察,已完成了三个市的意见反馈,已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69人,发现问题线索879个,对40名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人员实施了问责,对198家违法违规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今年4月底前,我省还将对剩余16个市州分两批次开展督察,这意味着我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市州环保督察“全覆盖”。
谈职责分工
出台环保职责分工明细厘清各级环保职责
去年底,四川出台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厘清了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等机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对此,你怎么看?
姜晓亭: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决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环保责任分工,划清了责任界线,拧紧了责任发条,环保、发改、住建等45家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环保新格局。
党委、政府和部门是否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公众如何参与监督?
姜晓亭:分工方案的细化程度较高,明确了一些长久以来责任相对模糊的职责。应该进一步加大这个职责分工的宣传,督促部门履职尽责,让公众广泛知晓,也便于公众参与监督。毕竟环境保护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美丽四川需共建共享。通过环保职责分工和公众参与监督,有利于促进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威慑和打击力度,加快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四川环保新格局。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