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治乱象:2016,你的生活因它们而改变
2016-12-23 09:07:2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于子茹
2016年即将过去,回顾过去一年,又有很多新的法律法规出台、施行,规范着你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乱象”。
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实施,遭受暴力可不忍气吞声
说到家庭暴力,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丈夫打老婆”,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身体等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2016年3月1日,国内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行为细化规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缺法可依、难以取证、羞于举报等国人“反家暴”的几大拦路虎将被逐步赶出门外。
反家暴法除了明确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外,还有一大亮点,即建立多机构有效合作的干预模式。一位律师表示,各方面能否形成合力,是反家暴法能否真正发挥好作用的关键。
合力并不仅仅针对外部力量而言。受“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影响,许多家暴受害人在报案时顾虑重重,反家暴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受害人打消顾虑,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抵御暴行。
网络直播新规打击“歪风”,主播不能再任性
2016年,网络直播井喷式发展,随之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性挑逗、裸露身体等低俗直播充斥于网络直播,甚至伪公益伪慈善也成为一些主播“吸粉”的手段。
针对网络直播的种种乱象,国家网信办于今年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于12月1日起实施,对直播平台、直播者和观看者做了具体要求。
根据《规定》,直播平台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网络直播平台应记录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六十日;对网络主播施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对于观看者则要求,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这相当于在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阶段注入了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意义重大。”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特别强调,实名制和黑名单制度更是对主播有警示和引导作用,一些主播想靠色情“碰瓷”时,就会有一定的顾忌。
严惩网络电信诈骗,10种情形酌情重罚
近年来,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公害,让人深恶痛绝。公安部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从过去的“漫天撒网”转向现在的“精准诈骗”,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于今年12月2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向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公害”宣战,以刑法相关法条的“上限”对电信诈骗罪行予以严惩。
意见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此外,意见明确了对电信诈骗犯罪“酌情从重处罚”的10种情形,包括“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
报道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共9.3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2万人。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11.5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5万人,关停诈骗电话80多万个,已返还1.3亿元人民币给受害人。
网约车合法化,种种乱象或将终结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滴滴打车等网约车业务迅速发展,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种种网约车乱象也备受诟病,舆论呼吁对网约车加强监管。
今年7月底,《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发布,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国家合法化监管范畴。其中,《暂行办法》共分7章40条,涵盖总则、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7方面内容,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日前,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网约车细则落地,分别对对网约车平台公司条件、车辆条件、驾驶员条件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北京保留“京人京车”等要求,并对已开展网约车业务的平台、驾驶员和车辆设置5个月的过渡期。
我国首部反家暴法实施,遭受暴力可不忍气吞声
说到家庭暴力,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丈夫打老婆”,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身体等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2016年3月1日,国内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行为细化规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长期以来缺法可依、难以取证、羞于举报等国人“反家暴”的几大拦路虎将被逐步赶出门外。
反家暴法除了明确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外,还有一大亮点,即建立多机构有效合作的干预模式。一位律师表示,各方面能否形成合力,是反家暴法能否真正发挥好作用的关键。
合力并不仅仅针对外部力量而言。受“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影响,许多家暴受害人在报案时顾虑重重,反家暴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受害人打消顾虑,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抵御暴行。
网络直播新规打击“歪风”,主播不能再任性
2016年,网络直播井喷式发展,随之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性挑逗、裸露身体等低俗直播充斥于网络直播,甚至伪公益伪慈善也成为一些主播“吸粉”的手段。
针对网络直播的种种乱象,国家网信办于今年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于12月1日起实施,对直播平台、直播者和观看者做了具体要求。
根据《规定》,直播平台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网络直播平台应记录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六十日;对网络主播施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对于观看者则要求,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这相当于在网络直播快速发展的阶段注入了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意义重大。”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特别强调,实名制和黑名单制度更是对主播有警示和引导作用,一些主播想靠色情“碰瓷”时,就会有一定的顾忌。
严惩网络电信诈骗,10种情形酌情重罚
近年来,电信诈骗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公害,让人深恶痛绝。公安部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从过去的“漫天撒网”转向现在的“精准诈骗”,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为了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于今年12月20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向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公害”宣战,以刑法相关法条的“上限”对电信诈骗罪行予以严惩。
意见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此外,意见明确了对电信诈骗犯罪“酌情从重处罚”的10种情形,包括“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
报道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共9.3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2万人。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11.5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5万人,关停诈骗电话80多万个,已返还1.3亿元人民币给受害人。
网约车合法化,种种乱象或将终结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滴滴打车等网约车业务迅速发展,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种种网约车乱象也备受诟病,舆论呼吁对网约车加强监管。
今年7月底,《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发布,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国家合法化监管范畴。其中,《暂行办法》共分7章40条,涵盖总则、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以及附则等7方面内容,并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日前,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网约车细则落地,分别对对网约车平台公司条件、车辆条件、驾驶员条件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北京保留“京人京车”等要求,并对已开展网约车业务的平台、驾驶员和车辆设置5个月的过渡期。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