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招破解执行难 老赖申城日子“难过”
2016-11-29 22:10:2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李姝徵
“老赖”当道,执行困难,是长期困扰中国各级法院的工作难题。今年以来,上海各级法院“各显神通”,攻破执行难“攻坚战”成效初显。
“1至11月间收执行案件1688件,同比上升26.69%。执结案件1607件,同比上升23.93%,执行到位金额33.01亿元(人民币,下同)。”这是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中院)召开的破解执行难工作情况通报会上通报的一组执行数据。
一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唐卓青当日现场表示,今年以来,一中院将139名自然人、法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对20余名被执行人采取边控措施;平均执行天数、实际执行率、执行终结率等多项指标均较去年优化。
案件标的额大、执行难度大是一中院执行案件的特点。对此,该院成立了执行裁判庭,实现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的分离;同时成立执行法警大队,加强执行警务保障;且在执行局内部推动法官主导的“1+X+1”,即:1名执行长(由入额法官担任)+若干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1名执行司法警察的办案模式。
一中院副院长孙敬沪表示,这些改革措施,成为其破解“执行难”的巨大推力。今年8月,海航置业在一中院“重拳出击”下清偿了高达3.1亿元‘借壳费’。该案在147天内快速全额执结,这在大标的额执行案中属少见。
随着法院的“攻坚破垒”,“老赖”在申城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据上海高院透露,截至9月,上海司法拘留“老赖”560人,发布限高令23958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7358条,限制出境1390人次,1.31万件案件被执行人摄于压力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
据悉,上海法院还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将查控内容覆盖到社保、公积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网络虚拟财产、个人信用等领域,做到所有财产形式“全覆盖”;并缩短查控反馈时间,提高查控自动化程度,做到“查、扣、冻”一条龙服务,用信息技术“秒控”被执行人财产,防止财产被非法转移或隐匿。
“1至11月间收执行案件1688件,同比上升26.69%。执结案件1607件,同比上升23.93%,执行到位金额33.01亿元(人民币,下同)。”这是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中院)召开的破解执行难工作情况通报会上通报的一组执行数据。
一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唐卓青当日现场表示,今年以来,一中院将139名自然人、法人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对20余名被执行人采取边控措施;平均执行天数、实际执行率、执行终结率等多项指标均较去年优化。
案件标的额大、执行难度大是一中院执行案件的特点。对此,该院成立了执行裁判庭,实现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的分离;同时成立执行法警大队,加强执行警务保障;且在执行局内部推动法官主导的“1+X+1”,即:1名执行长(由入额法官担任)+若干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1名执行司法警察的办案模式。
一中院副院长孙敬沪表示,这些改革措施,成为其破解“执行难”的巨大推力。今年8月,海航置业在一中院“重拳出击”下清偿了高达3.1亿元‘借壳费’。该案在147天内快速全额执结,这在大标的额执行案中属少见。
随着法院的“攻坚破垒”,“老赖”在申城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据上海高院透露,截至9月,上海司法拘留“老赖”560人,发布限高令23958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7358条,限制出境1390人次,1.31万件案件被执行人摄于压力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
据悉,上海法院还将进一步完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将查控内容覆盖到社保、公积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网络虚拟财产、个人信用等领域,做到所有财产形式“全覆盖”;并缩短查控反馈时间,提高查控自动化程度,做到“查、扣、冻”一条龙服务,用信息技术“秒控”被执行人财产,防止财产被非法转移或隐匿。
责任编辑:边江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