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2016-11-25 17:04:3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龙飞
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我以为《驴得水》是一部喜剧片,看完之后却觉得心里堵得慌。然后看了这部影片的海报,文案是,“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几个怀揣着振兴农村教育梦想的教师,在一个偏僻得只能靠驴走20里山路取水的地方找到一座雨神庙,建了一所学堂,有学生整六人。在条件艰苦得连驴都养不起的时候,校长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那头名叫得水的驴作为一个老师上报,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这头驴,并补贴学校其他开支。从此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搪塞来视察的官员变成了这所学校的头等大事。终于避无可避,教育部特派员指明一定要见到这位吕得水老师。于是刚好到学校来修理上课铃的铜匠成了救命的稻草。
有些人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一出捧着爆米花插科打诨的喜剧,但笑话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剧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丰满到让人感觉他就在你我身边,他有着谁谁的影子,更让人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臆想。
整个故事不过是因为那个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校长,怀着最良善的愿望撒了一个谎,从那之后为了圆这一个谎而搭上了无数的谎言。校长怀揣着最伟大的理想,付出着最艰辛的努力,全心全意千方百计维持着自认为最重要的大局,到头来仍旧竹篮打水一场空。谁不是这样,犯错的初衷也许真的是美好的,可是走到最后,谁知道要如何收场。所谓的大局所谓的梦想,难道可以靠谎言实现?可怜这满怀雄心壮志的校长,还不如自己幼稚莽撞的小女儿看得清楚。
周铁男也幼稚莽撞。但我想这个角色应当是自觉人如其名,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矛盾的东西。他最大的特点应当是“冲”,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横劲,敢说敢做,敢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叫板。但他偏偏不敢对心上人表白。有人说外表越自大的人内心其实越自卑,我想也许放在如周铁男一般的人身上,那就是外表越蛮横的人内心其实越软弱。所以当子弹擦过他脸颊之后,这个人彻底变了,前一分钟还在指着持枪者叫嚣“我看你们谁敢!”后一分钟,跪在地上止不住的磕头哀求。其实软弱并不是错,也无须伪装勇敢。因为经历过绝境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只有被生活折磨过,才能直面生活。
裴魁山是整部戏中我最讨厌的角色,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大恶,然而这张软弱虚伪而自私的嘴脸从一出场就让人觉得膈应。最初在“三民小学期末总结会议”上的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还遮遮掩掩。促使他改变的是对张一曼的感情,求而不得便要贬低和毁灭。他在没有看清张一曼的时候便仓促的爱上她,又接受不了张一曼放纵追求自由和不被现实束缚的天性。所以那一夜他站在张一曼和铜匠的窗外听着屋里的声音,有着能够溢出屏幕的愤怒和悲伤,却最终没有任何行动,甚至在校长对他说“一曼的事,对不起”的时候只关心钱该怎么分。从那时起,他唯利是图,尖酸刻薄,奴颜媚骨,用这样不加压抑的丑恶来报复张一曼,报复他自己。其实爱钱并没有错,物质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然而逻辑应当是钱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钱。同样,很多人心中都可能爱上某个人却发现自己无法接受他,因为他爱的根本就不是这个人,而是他想象中的这个人而已。
而那个被爱上的张一曼,是这部电影中最美好的部分。在女权压抑的旧社会,她放纵甚至放荡,崇尚自由,爱美,爱生活,爱自己。她不愿意活成被别人定型的样子,所以她说,“你别管我好么”。影片开头她唱着歌用蒜皮下雪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本以为按照一般爱情喜剧的套路,应当是女主永远坚持自我,终于遇上能够理解和支持的男主,然后两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个故事不是的。在那个时候的旧中国,女人是不能放纵的,更别说放荡。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不得不接受裴魁山的辱骂蔑视和中伤,也不得不承受铜匠恶毒的报复。其实促成铜匠假扮吕得水瞒天过海一事张一曼居功至伟,每个人都从中得了好处。而到头来付出代价的,似乎只有张一曼。她纤纤女子,终究扛不过人,社会和命运的折磨。只愿她再生于当下,长长的旗袍,卷卷的头发,高跟鞋轻盈的舞蹈,一定能活出她想要的模样。
而那根曾经醇厚朴实救命稻草,最终也变成了压垮骆驼的那一根。这个故事里,铜匠的世界因蒙昧无知而简单,看不懂这几个知识分子的大局和权宜,更无法直面并包容伤害。所以他无法理解张一曼的不得已,认为张一曼侮辱了他,一朝得势,赶尽杀绝。铜匠其实是我们多少平凡人的缩影,本来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所以一直珍藏着张一曼那一缕头发。然而脆弱的内心却无法接受期待的幻灭,听不见身后张一曼那一声呓语“对不起”。无知使他不懂得理解和宽恕,无知使他不懂得遏制内心的恶念,才将人性的恶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又回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教育。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除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
其实这部电影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就如校长所说,起码学校还在,只要他们不忘初心,仍旧可以继续努力。然而所有错误都需要付出代价,这个故事的代价,就是最后的枪声。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法院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旧社会,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几个怀揣着振兴农村教育梦想的教师,在一个偏僻得只能靠驴走20里山路取水的地方找到一座雨神庙,建了一所学堂,有学生整六人。在条件艰苦得连驴都养不起的时候,校长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那头名叫得水的驴作为一个老师上报,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这头驴,并补贴学校其他开支。从此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搪塞来视察的官员变成了这所学校的头等大事。终于避无可避,教育部特派员指明一定要见到这位吕得水老师。于是刚好到学校来修理上课铃的铜匠成了救命的稻草。
有些人可以把这部电影看成一出捧着爆米花插科打诨的喜剧,但笑话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剧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丰满到让人感觉他就在你我身边,他有着谁谁的影子,更让人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臆想。
整个故事不过是因为那个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校长,怀着最良善的愿望撒了一个谎,从那之后为了圆这一个谎而搭上了无数的谎言。校长怀揣着最伟大的理想,付出着最艰辛的努力,全心全意千方百计维持着自认为最重要的大局,到头来仍旧竹篮打水一场空。谁不是这样,犯错的初衷也许真的是美好的,可是走到最后,谁知道要如何收场。所谓的大局所谓的梦想,难道可以靠谎言实现?可怜这满怀雄心壮志的校长,还不如自己幼稚莽撞的小女儿看得清楚。
周铁男也幼稚莽撞。但我想这个角色应当是自觉人如其名,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矛盾的东西。他最大的特点应当是“冲”,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横劲,敢说敢做,敢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叫板。但他偏偏不敢对心上人表白。有人说外表越自大的人内心其实越自卑,我想也许放在如周铁男一般的人身上,那就是外表越蛮横的人内心其实越软弱。所以当子弹擦过他脸颊之后,这个人彻底变了,前一分钟还在指着持枪者叫嚣“我看你们谁敢!”后一分钟,跪在地上止不住的磕头哀求。其实软弱并不是错,也无须伪装勇敢。因为经历过绝境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只有被生活折磨过,才能直面生活。
裴魁山是整部戏中我最讨厌的角色,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大恶,然而这张软弱虚伪而自私的嘴脸从一出场就让人觉得膈应。最初在“三民小学期末总结会议”上的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还遮遮掩掩。促使他改变的是对张一曼的感情,求而不得便要贬低和毁灭。他在没有看清张一曼的时候便仓促的爱上她,又接受不了张一曼放纵追求自由和不被现实束缚的天性。所以那一夜他站在张一曼和铜匠的窗外听着屋里的声音,有着能够溢出屏幕的愤怒和悲伤,却最终没有任何行动,甚至在校长对他说“一曼的事,对不起”的时候只关心钱该怎么分。从那时起,他唯利是图,尖酸刻薄,奴颜媚骨,用这样不加压抑的丑恶来报复张一曼,报复他自己。其实爱钱并没有错,物质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然而逻辑应当是钱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钱。同样,很多人心中都可能爱上某个人却发现自己无法接受他,因为他爱的根本就不是这个人,而是他想象中的这个人而已。
而那个被爱上的张一曼,是这部电影中最美好的部分。在女权压抑的旧社会,她放纵甚至放荡,崇尚自由,爱美,爱生活,爱自己。她不愿意活成被别人定型的样子,所以她说,“你别管我好么”。影片开头她唱着歌用蒜皮下雪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本以为按照一般爱情喜剧的套路,应当是女主永远坚持自我,终于遇上能够理解和支持的男主,然后两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个故事不是的。在那个时候的旧中国,女人是不能放纵的,更别说放荡。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她不得不接受裴魁山的辱骂蔑视和中伤,也不得不承受铜匠恶毒的报复。其实促成铜匠假扮吕得水瞒天过海一事张一曼居功至伟,每个人都从中得了好处。而到头来付出代价的,似乎只有张一曼。她纤纤女子,终究扛不过人,社会和命运的折磨。只愿她再生于当下,长长的旗袍,卷卷的头发,高跟鞋轻盈的舞蹈,一定能活出她想要的模样。
而那根曾经醇厚朴实救命稻草,最终也变成了压垮骆驼的那一根。这个故事里,铜匠的世界因蒙昧无知而简单,看不懂这几个知识分子的大局和权宜,更无法直面并包容伤害。所以他无法理解张一曼的不得已,认为张一曼侮辱了他,一朝得势,赶尽杀绝。铜匠其实是我们多少平凡人的缩影,本来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所以一直珍藏着张一曼那一缕头发。然而脆弱的内心却无法接受期待的幻灭,听不见身后张一曼那一声呓语“对不起”。无知使他不懂得理解和宽恕,无知使他不懂得遏制内心的恶念,才将人性的恶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又回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教育。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教育,除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
其实这部电影算是有个不错的结局。就如校长所说,起码学校还在,只要他们不忘初心,仍旧可以继续努力。然而所有错误都需要付出代价,这个故事的代价,就是最后的枪声。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