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甚于受刑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2016-08-25 14:39:3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颜剑箫
  《虚无的十字架》被称为是继《白夜行》后,东野圭吾最刺痛人心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突破了以往侦探推理小说的固有模式,里面没有构思巧妙的犯罪手法,没有思维缜密的逻辑推理,更没有心理变态的杀手狂魔,而是透过个人犯罪,从深层次上探讨刑罚的意义。

  书中主要写了两个杀人事件。一个是凶手蛭川曾经因抢劫杀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服刑二十六年后被假释出狱。在假释期间,他因为身无分文决定入室盗窃,在盗窃过程中被暂时留在家中的八岁女孩爱美撞见。蛭川由于害怕爱美事后会向警察指认出自己,于是杀人灭口,残忍的将爱美掐死。尽管蛭川最终被判处死刑,但是爱美无法复活,爱美父母的丧女之痛也难以治愈。

  另一个是沙织和史也在高中时是一对恋人,两人在爱的冲动下偷尝禁果,导致沙织怀孕。害怕事情败露,影响将来,两人一起用手将沙织刚生下来的婴儿也就是他们的亲生骨肉闷死,并将尸体埋入树林中。但从此以后,沙织和史也无不倍受内心的煎熬,深陷痛苦之中。

  同样是杀人,凶手却在事后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人生命运。

  蛭川选择继续作恶,错上加错。他在第一次因抢劫杀人被关入监牢后,不但没有反省,出狱后仍然选择残害他人。直至死亡,他都没有对他所犯下的罪行进行忏悔,只是认为自己时运不济才被迫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自省力和悔改心的罪犯而言,刑罚对其又有什么意义呢?刑罚的处罚,如同有形的十字架,蛭川虽背负在身,却形同虚设。

  沙织选择自甘堕落,消极生活。她通过自我惩罚的方式赎罪,几次自杀未遂,偷窃成瘾,一生不幸。她认为自己只配吃偷窃来的食物,世人的唾弃能够减轻她心中的罪恶感。然而她的这种自虐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还给自己和家人造成更多的痛苦。

  史也选择诚心悔过,救人无数。他通过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不辞辛劳地拯救了无数罹患罕见疾病的儿童,并且帮助已决心寻死的孕妇花惠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希望,来弥补自己年少时犯下的过错。

  尽管沙织和史也侥幸地暂时逃脱了法律制裁,没有被关入监狱,但是监狱外的他们就不比监狱里的蛭川痛苦吗?其实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有时甚至比入狱服刑更加残酷。道德的谴责,如同隐形的十字架,他们终生背负,沉重无望。

  刑罚之于罪犯,只是用物理手段阻隔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切断他们再次犯罪的机会。这样的方式也许“快、狠、准”,但是通过限制自由的方法能矫正罪犯的心灵吗?看着再犯率居高不下的数据,我们心存疑虑。道德的感化也许才是一剂碱性良药,用它来发生化学反应,中和治疗罪犯那似受到硫酸般腐蚀的内心。但这是一段极其艰难且漫长的治疗过程,除了罪犯的良知尚未湮灭,仍有改邪归正的可能外,还需要社会的接纳支持和众人的宽容对待。当人性开始向善,当恶行转为善行,才是真正的弥补和救赎。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