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充分认识到了离退休干部的意义
2016-08-15 08:59:58 | 来源:人民日报
对“老同志下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形成人才资源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决策者应该保持敏锐的嗅觉
一名副部级干部主动申请做驻村书记的事迹,近日受到媒体关注。这位老同志经中组部批准,下沉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尽心做事,带领群众努力脱贫,受到当地群众好评。临近或已退休的高级干部,如何到广袤乡村发光发热,在当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新课题。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提高,60岁左右或退居“二线”的干部,很多仍然年富力强,且经过多年历练,有较宽的视野、丰富的阅历。“退而难休”的背后,除了较强的成事能力,更有已经看透沉浮、静下心做点具体事情的意愿。
另一方面,在当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人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有能耐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导致一些农村“空心化”;有些乡村干部,身在农村,心和家庭却在城里,很难与乡村“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没有人才的“润泽”,将资源导入并结合实际盘活,只是简单把钱和物投到农村,很难发挥可持续的造血功效。
上述两方面的诉求汇流到一起,有理由对此赋予更多期待。实际上,中央充分认识到了离退休干部的意义。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进“四个全面”中作出新贡献。在此之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已有不少退休官员主动下乡出力,成为奉献乡里的“新乡贤”。
与此同时,也有老干部在媒体上反映:自己也有到乡村做事出力的愿望和热情,就是不知道人家接受不接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怕“开始容易、成事儿难”。由此可见,“老同志下乡”目前虽然还属于自发的特例,但这种热情有普遍意义,应该加强引导,逐步探索工作机制,以组织规范和程序引导。
离退休干部有一定特殊性,中国农村更有着复杂的特殊性,这两方面的对接,并不如纸面上说起来那么容易,既可能两相契合带来积极可喜的变化,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从一开始就要严谨、细致,边探索、边总结、边规范、边完善。对于新生事物,我们不能简单盲目地叫好,而应该鼓励尝试、完善机制、因势利导,让更多有能力、有能量、有意愿的离退休干部,到农村大地“释放激情”。如果简单寄托于个别老同志的高境界、高觉悟,而一旦出现失败案例,就又把这种现象一竿子打死,将两方面需求与热情简单扼杀掉,显然也是一种轻率。组织与群众监督机制,不胜任工作的退出机制,与现有治理机构的沟通机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决策者应该保持敏锐的嗅觉。对“老同志下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形成人才资源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出台更多措施,鼓励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等多种类型的“告老还乡”,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也急需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营造开放格局避免局部封闭,以文化为底色,形成更有效的吸纳社会能量的运行模式,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努力弥合当下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差距。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努力。
一名副部级干部主动申请做驻村书记的事迹,近日受到媒体关注。这位老同志经中组部批准,下沉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尽心做事,带领群众努力脱贫,受到当地群众好评。临近或已退休的高级干部,如何到广袤乡村发光发热,在当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新课题。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提高,60岁左右或退居“二线”的干部,很多仍然年富力强,且经过多年历练,有较宽的视野、丰富的阅历。“退而难休”的背后,除了较强的成事能力,更有已经看透沉浮、静下心做点具体事情的意愿。
另一方面,在当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人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有能耐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导致一些农村“空心化”;有些乡村干部,身在农村,心和家庭却在城里,很难与乡村“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没有人才的“润泽”,将资源导入并结合实际盘活,只是简单把钱和物投到农村,很难发挥可持续的造血功效。
上述两方面的诉求汇流到一起,有理由对此赋予更多期待。实际上,中央充分认识到了离退休干部的意义。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推进“四个全面”中作出新贡献。在此之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已有不少退休官员主动下乡出力,成为奉献乡里的“新乡贤”。
与此同时,也有老干部在媒体上反映:自己也有到乡村做事出力的愿望和热情,就是不知道人家接受不接受,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怕“开始容易、成事儿难”。由此可见,“老同志下乡”目前虽然还属于自发的特例,但这种热情有普遍意义,应该加强引导,逐步探索工作机制,以组织规范和程序引导。
离退休干部有一定特殊性,中国农村更有着复杂的特殊性,这两方面的对接,并不如纸面上说起来那么容易,既可能两相契合带来积极可喜的变化,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从一开始就要严谨、细致,边探索、边总结、边规范、边完善。对于新生事物,我们不能简单盲目地叫好,而应该鼓励尝试、完善机制、因势利导,让更多有能力、有能量、有意愿的离退休干部,到农村大地“释放激情”。如果简单寄托于个别老同志的高境界、高觉悟,而一旦出现失败案例,就又把这种现象一竿子打死,将两方面需求与热情简单扼杀掉,显然也是一种轻率。组织与群众监督机制,不胜任工作的退出机制,与现有治理机构的沟通机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决策者应该保持敏锐的嗅觉。对“老同志下乡”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形成人才资源与乡村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出台更多措施,鼓励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等多种类型的“告老还乡”,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也急需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营造开放格局避免局部封闭,以文化为底色,形成更有效的吸纳社会能量的运行模式,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努力弥合当下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差距。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努力。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