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已倦渐归林,何日东还再朝凤?
——电影《百鸟朝凤》赏析
2016-07-18 10:40: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晓华
唢呐声起时,师傅孤坟处。终生为一好,泣血再朝凤。电影《百鸟朝凤》落幕时,整个剧场里已寥寥无几人,但我身边不远位置上有人默默无声地擦着眼泪,我则浑身无力或者说被一种不可言状的力量按在座位上,半天不可起身。这,可能就是优秀电影的魅力所在了。
如果说,唢呐曲《百鸟朝凤》是焦三爷毕其一生的所爱所在,那么,电影《百鸟朝凤》则是吴天明导演毕其一役、泣血所成的经典作品。吴天明对于中国电影史有着的重要影响,他的电影风格和情怀在共同塑造着中国第四代导演群体的同时,深刻影响着第五代乃至第六代导演群,陈凯歌、张艺谋等深受其影响,他们共同托举起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甚至包括后来的贾樟柯电影的写实夸张主义及乡土人文。可以这么说,《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佳作《人生》、《老井》的另外一种延续,不同的是电影母体剧本故事情节,相同的是共同的人文关怀、对于黄土地情结的阐释、电影美感的存在和宏大的历史背景等。
首先,电影脚本决定了故事内容的演进,确定了一个无奈却现实存在的巨大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市场尴尬化和历史消退化。唢呐技艺本身只是一个小口,撕开这个小口有一个很大的面,这里面曾经都堪称国粹,经过历代艺人的口传心授,与日月同在,与山水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一切艺术的存在都在于受众的追捧,没有人民群众,任何艺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如今,这些技艺渐渐成为记忆,多年后,记忆或许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历史向来注重政治经济,轻视文化记载。民族小乐器、地方剧种、民间绝技等等,随着观众及爱好者的流失,已经渐渐呈现出了后继无人之势。势必有一天,文艺的“百花园”里或许只有品种单一的“月季”与“玫瑰”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着历史,而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毁灭着历史。
再次,共同的黄土高原情结,构成了吴氏电影风格的重要特色:自然环境单调、黄土漫天遍地、角色淳朴厚重及传统思想历久弥新。黄土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区域,这里土地贫瘠,景观单一,缺水少植被,生存条件相对比较恶劣,而这里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乐观的情绪并未受到恶劣环境的束缚。朝天一声吼的秦腔,拉开嗓子震天响的信天游,与黄河同怒吼的威风锣鼓,黄沙漫天与天共舞的安塞腰鼓,嗓音粗狂唱腔浑厚的蒲州梆子……
这里的文艺形式的多样化、艺术种类的繁复性丝毫不弱于其他地方。电影《百鸟朝凤》的故事发生在这片土地,给这里赋予了一种生命力,也可以说这里是唢呐受众最后的栖息地,如果说这片神奇的黄土地都变成了唢呐的“毛乌素沙地”,那么,这里的千年所积累的繁星似的历史文化也将陆续消亡。
继而,炉火纯青的电影镜头使用,明确的色彩感,极佳的取景构图,为故事内容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锦上添花,独具特色的电影手法之“如椽巨笔”在吴导的自由挥发中空灵生动、熠熠生辉。影片开头的长镜头、短镜头、远镜头、近镜头的交错使用,刻画出游本盛内心地急切和对于游天鸣的殷切期盼,游天鸣的不知所措、很不情愿的心理状态;游天鸣和蓝玉学唢呐时吸水的芦苇泊,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将枯燥无趣的学艺过程融进了自然唯美的山水一体中,唢呐声伴着百鸟叫声婉转而起,两个少年的身影在风吹芦苇、麦浪丛丛中飘然而往,如王维的诗画一体,引人入胜。电影中山水的青绿,麦地的金黄色、焦三爷家院落的暗黑色、唢呐上所系红绸子的鲜艳,如此错落有致的层峦叠嶂式色泽交替画面的出现,触动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想象灵感。值得回味的是,在苍茫荒芜的黄土高原下,焦三爷所在的村落却是一派塞上江南的壮景,这似乎也象征着唢呐这门技艺给予当地老百姓黑白单一的生活带来一些缤纷色彩呢?
最后,电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了人性的追寻与反思上,唢呐作为载体,联系起几个主人公的抉择,反馈出人性在抉择面前的决绝、坚定、无奈、痛苦与纠结。电影的最终还原了人、塑造了人、提升了人,也感染了人。焦三爷最终选择了游天鸣,让蓝玉回家,多年后,他说:你娃的一个动作让我坚定了选择你,你大(爹)跌倒后,你跑过去擦头上的血,还有流的泪。武侠里面常有所谓的“琴痴”、“剑魔”,但凡进入某一技艺,人艺合一,如《天龙八部》里游氏兄弟所说“盾在人在,盾毁人亡”,焦三爷对于游天鸣及众师兄弟的要求亦如此:唢呐不可丢,于是出现了打麦场起火后的那一巴掌,出现了焦三爷最后的泣血毁身《百鸟朝凤》唢呐曲。游天鸣接棒师傅的技艺后,带领着游家帮面对着日渐式微的“唢呐市场”,师兄弟为了养家糊口都外出谋生,连小师弟蓝玉都成为了包工头,他一人默默坚守在昔日故土,面对着亲友的不支持、混混地调谑、西洋乐器的冲击,一不忘在师傅面前的誓言坚守唢呐,二不忘养育自己的师傅师娘,三为师傅养老送终,体现出大技艺者背后的大人品。最悲凉的莫过于,游天鸣一身艺装在焦三爷坟前的那一曲苍凉悲壮的《百鸟朝凤》,逆风而立,游天鸣簌簌落泪,吹给一生为唢呐的焦三爷,吹给日渐末路的唢呐技艺,也吹给不知何去何从的漫漫人生路……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里记载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梨园名伶,他们不止于艺高技奇,关键在于他们有自己的艺术操守,在从艺中顶起一个人字,不睦权贵,不畏强权,艺出有德,德艺双馨。电影里焦三爷对于唢呐曲《百鸟朝凤》的阐释也体现出这种艺德:此曲是大曲子,只有德行配得起的人才能够享用。也就是说,并不是你给多少钱,我就一定会给你演,我有我的操守,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绝艺的魂所在。
好的电影从来不止于影院里的震撼感,它会历久弥新地给予你很多启示和感触。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内地很多电影要远比欧美大片精彩得多。我们还是要体会自己的故事,再弘大的场面、高超的科技、先进的手段,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情节、深厚的人文底蕴,始终是苍白的票房而已。值得唏嘘的是,时至今日的八千多万的票房,还是因制片人方励的惊人一跪,拉长了下线时间而形成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魔兽》上映后,一天内几个亿。我不否认众多玩家对此影片的追捧,但是不胜枚举的影片票房对比,也在警醒着我们:西方的文化侵袭已经到了“润物细无声”、铺天盖地、自主接受的地步。是幸,国人的娱乐选择性更加丰满,越来越西化;是不幸,优秀的国产电影很难摆脱“叫座不叫卖”的尴尬境地,更何况乎传统技艺呢?
记得在大学图书馆影视文学书库里看到过一句话:好的导演都是由好的观众培养出来的,好的电影都是由好的市场引导出来得。何为好?《一代宗师》的制片人说了一句话有点意思:让观众们先到电影院来,然后再慢慢甄别,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我想看的电影,这总归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情怀还有待很大提高,受到传统教育影响,观众大多以看大戏、观热闹的出发点走进影院,以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单一判定离开影院。中国电影市场的判定除了票房,还应该有其他;同样,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大众观影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情怀引导,也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不建议每个人都成为高大上的“文化自定位者”,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倾向。这一曲哀怨惆怅的《百鸟朝凤》,不仅仅吹奏出吴天明导演的无奈,更加吹奏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畸形和一声声叹息!
百鸟已倦渐归林,何日东还再朝凤?于唢呐如此,于传统技艺如此,于民族文化如此,于电影市场亦如此!中国的电影只有真正低下头,埋头苦学,认真苦干,逐步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分工化、产业化,才有可能真正抬起头,真正占据电影市场。莫因一两部十多亿的影片就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与好莱坞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长!
在我的北方老家,有一位叫傅青的民间艺术学者,他看了《百鸟朝凤》后说,中国唢呐使这部电影火了、主创者赚了,但中国民间的唢呐及其他技艺文化的消亡脚步却并未停歇,这如同人的命运,人生演技再精彩,也得服从命运剧情的安排,或生的延续,或亡的归宿,都得坦然去面对,用心去演绎。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
如果说,唢呐曲《百鸟朝凤》是焦三爷毕其一生的所爱所在,那么,电影《百鸟朝凤》则是吴天明导演毕其一役、泣血所成的经典作品。吴天明对于中国电影史有着的重要影响,他的电影风格和情怀在共同塑造着中国第四代导演群体的同时,深刻影响着第五代乃至第六代导演群,陈凯歌、张艺谋等深受其影响,他们共同托举起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甚至包括后来的贾樟柯电影的写实夸张主义及乡土人文。可以这么说,《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佳作《人生》、《老井》的另外一种延续,不同的是电影母体剧本故事情节,相同的是共同的人文关怀、对于黄土地情结的阐释、电影美感的存在和宏大的历史背景等。
首先,电影脚本决定了故事内容的演进,确定了一个无奈却现实存在的巨大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市场尴尬化和历史消退化。唢呐技艺本身只是一个小口,撕开这个小口有一个很大的面,这里面曾经都堪称国粹,经过历代艺人的口传心授,与日月同在,与山水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一切艺术的存在都在于受众的追捧,没有人民群众,任何艺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如今,这些技艺渐渐成为记忆,多年后,记忆或许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历史向来注重政治经济,轻视文化记载。民族小乐器、地方剧种、民间绝技等等,随着观众及爱好者的流失,已经渐渐呈现出了后继无人之势。势必有一天,文艺的“百花园”里或许只有品种单一的“月季”与“玫瑰”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着历史,而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毁灭着历史。
再次,共同的黄土高原情结,构成了吴氏电影风格的重要特色:自然环境单调、黄土漫天遍地、角色淳朴厚重及传统思想历久弥新。黄土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区域,这里土地贫瘠,景观单一,缺水少植被,生存条件相对比较恶劣,而这里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乐观的情绪并未受到恶劣环境的束缚。朝天一声吼的秦腔,拉开嗓子震天响的信天游,与黄河同怒吼的威风锣鼓,黄沙漫天与天共舞的安塞腰鼓,嗓音粗狂唱腔浑厚的蒲州梆子……
这里的文艺形式的多样化、艺术种类的繁复性丝毫不弱于其他地方。电影《百鸟朝凤》的故事发生在这片土地,给这里赋予了一种生命力,也可以说这里是唢呐受众最后的栖息地,如果说这片神奇的黄土地都变成了唢呐的“毛乌素沙地”,那么,这里的千年所积累的繁星似的历史文化也将陆续消亡。
继而,炉火纯青的电影镜头使用,明确的色彩感,极佳的取景构图,为故事内容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锦上添花,独具特色的电影手法之“如椽巨笔”在吴导的自由挥发中空灵生动、熠熠生辉。影片开头的长镜头、短镜头、远镜头、近镜头的交错使用,刻画出游本盛内心地急切和对于游天鸣的殷切期盼,游天鸣的不知所措、很不情愿的心理状态;游天鸣和蓝玉学唢呐时吸水的芦苇泊,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将枯燥无趣的学艺过程融进了自然唯美的山水一体中,唢呐声伴着百鸟叫声婉转而起,两个少年的身影在风吹芦苇、麦浪丛丛中飘然而往,如王维的诗画一体,引人入胜。电影中山水的青绿,麦地的金黄色、焦三爷家院落的暗黑色、唢呐上所系红绸子的鲜艳,如此错落有致的层峦叠嶂式色泽交替画面的出现,触动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想象灵感。值得回味的是,在苍茫荒芜的黄土高原下,焦三爷所在的村落却是一派塞上江南的壮景,这似乎也象征着唢呐这门技艺给予当地老百姓黑白单一的生活带来一些缤纷色彩呢?
最后,电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了人性的追寻与反思上,唢呐作为载体,联系起几个主人公的抉择,反馈出人性在抉择面前的决绝、坚定、无奈、痛苦与纠结。电影的最终还原了人、塑造了人、提升了人,也感染了人。焦三爷最终选择了游天鸣,让蓝玉回家,多年后,他说:你娃的一个动作让我坚定了选择你,你大(爹)跌倒后,你跑过去擦头上的血,还有流的泪。武侠里面常有所谓的“琴痴”、“剑魔”,但凡进入某一技艺,人艺合一,如《天龙八部》里游氏兄弟所说“盾在人在,盾毁人亡”,焦三爷对于游天鸣及众师兄弟的要求亦如此:唢呐不可丢,于是出现了打麦场起火后的那一巴掌,出现了焦三爷最后的泣血毁身《百鸟朝凤》唢呐曲。游天鸣接棒师傅的技艺后,带领着游家帮面对着日渐式微的“唢呐市场”,师兄弟为了养家糊口都外出谋生,连小师弟蓝玉都成为了包工头,他一人默默坚守在昔日故土,面对着亲友的不支持、混混地调谑、西洋乐器的冲击,一不忘在师傅面前的誓言坚守唢呐,二不忘养育自己的师傅师娘,三为师傅养老送终,体现出大技艺者背后的大人品。最悲凉的莫过于,游天鸣一身艺装在焦三爷坟前的那一曲苍凉悲壮的《百鸟朝凤》,逆风而立,游天鸣簌簌落泪,吹给一生为唢呐的焦三爷,吹给日渐末路的唢呐技艺,也吹给不知何去何从的漫漫人生路……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里记载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梨园名伶,他们不止于艺高技奇,关键在于他们有自己的艺术操守,在从艺中顶起一个人字,不睦权贵,不畏强权,艺出有德,德艺双馨。电影里焦三爷对于唢呐曲《百鸟朝凤》的阐释也体现出这种艺德:此曲是大曲子,只有德行配得起的人才能够享用。也就是说,并不是你给多少钱,我就一定会给你演,我有我的操守,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绝艺的魂所在。
好的电影从来不止于影院里的震撼感,它会历久弥新地给予你很多启示和感触。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内地很多电影要远比欧美大片精彩得多。我们还是要体会自己的故事,再弘大的场面、高超的科技、先进的手段,如果没有好的故事情节、深厚的人文底蕴,始终是苍白的票房而已。值得唏嘘的是,时至今日的八千多万的票房,还是因制片人方励的惊人一跪,拉长了下线时间而形成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魔兽》上映后,一天内几个亿。我不否认众多玩家对此影片的追捧,但是不胜枚举的影片票房对比,也在警醒着我们:西方的文化侵袭已经到了“润物细无声”、铺天盖地、自主接受的地步。是幸,国人的娱乐选择性更加丰满,越来越西化;是不幸,优秀的国产电影很难摆脱“叫座不叫卖”的尴尬境地,更何况乎传统技艺呢?
记得在大学图书馆影视文学书库里看到过一句话:好的导演都是由好的观众培养出来的,好的电影都是由好的市场引导出来得。何为好?《一代宗师》的制片人说了一句话有点意思:让观众们先到电影院来,然后再慢慢甄别,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我想看的电影,这总归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情怀还有待很大提高,受到传统教育影响,观众大多以看大戏、观热闹的出发点走进影院,以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单一判定离开影院。中国电影市场的判定除了票房,还应该有其他;同样,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大众观影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情怀引导,也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不建议每个人都成为高大上的“文化自定位者”,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倾向。这一曲哀怨惆怅的《百鸟朝凤》,不仅仅吹奏出吴天明导演的无奈,更加吹奏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畸形和一声声叹息!
百鸟已倦渐归林,何日东还再朝凤?于唢呐如此,于传统技艺如此,于民族文化如此,于电影市场亦如此!中国的电影只有真正低下头,埋头苦学,认真苦干,逐步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分工化、产业化,才有可能真正抬起头,真正占据电影市场。莫因一两部十多亿的影片就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与好莱坞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长!
在我的北方老家,有一位叫傅青的民间艺术学者,他看了《百鸟朝凤》后说,中国唢呐使这部电影火了、主创者赚了,但中国民间的唢呐及其他技艺文化的消亡脚步却并未停歇,这如同人的命运,人生演技再精彩,也得服从命运剧情的安排,或生的延续,或亡的归宿,都得坦然去面对,用心去演绎。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赞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