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献给建党九十五周年
2016-06-30 19:42:3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秦杰 霍小光 张晓松 吴晶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
95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积贫积弱的国家摆脱苦难、迈向辉煌,团结起亿万华夏儿女力挽狂澜、击楫奋进。
95载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个政党和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
人间正道,砥柱中流。
勇于担当: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斩钉截铁的宣示。
沧海横流,方显勇毅。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总是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
“诸路皆走不通了”——1921年的新年,面对风雨如晦的神州大地,青年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俄国十月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在黑暗中寻路的希望。
1921年7月,13名来自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秘密集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把中国人民对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担在了肩上。
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超过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到用30多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
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到“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正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格局中,积极贡献着和谐共存的东方智慧。
回望峥嵘岁月,更显英雄本色。
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曾说,要了解中国,就必须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才会更加尊重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38岁的李大钊,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彭湃,25岁的王尔琢,22岁的寻淮洲……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愿甘洒热血写春秋。
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说,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政党,从领导层到基层党员,一批批为着他们信仰的事业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人民至上: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共同奋斗,不断书写领航中国的光辉篇章
“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扶贫工作,我向总书记保证,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说。
人民,在共产党的心头重于泰山。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解答,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哪条道路能够指引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就会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就是这样一种为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感召着亿万人民跟定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远大理想,感召着无数有识之士选择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代表着和平进步的政治主张,感召着大批国民党爱国将领认同共产党。
共产党人永远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生死相依的血脉联系,才会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好干部不断涌现;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天下归心的动人逻辑,才会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奇迹延续!
纵观古今,无数政治力量的兴衰沉浮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人民的选择,就是历史的必然。
延安枣园礼堂里高高悬挂的“为群众服务”,曾激励着当年筚路蓝缕的共产党人;今天,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仍时刻提醒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异常残酷的斗争中和曲折艰难的环境下,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中流砥柱。
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就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
百年梦想,曾经如此遥远;伟大复兴,今朝如此切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从不简单拿来,也不轻易摒弃,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适合的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
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百年以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多少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到建立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曾有外国政要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每五年就会有一个发展规划;更没有哪个政党,可以持续接力,直到目标达成。
知史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强党兴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兴则国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十八届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软实力”理论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
有专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书写着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系列篇”: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下蓝图,接下来的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顺理成章、呼之欲出。
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
“创新”一词71次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卓越超凡的政治智慧。
95年前,谁能意识到,在上海石库门一间客堂里召开的秘密会议,开辟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60多年前,谁能预见到,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30多年前,谁又能想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一艘驶向现代化的中国号巨轮。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世纪之问的答案清晰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上: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95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积贫积弱的国家摆脱苦难、迈向辉煌,团结起亿万华夏儿女力挽狂澜、击楫奋进。
95载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个政党和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
人间正道,砥柱中流。
勇于担当: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斩钉截铁的宣示。
沧海横流,方显勇毅。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总是挺身而出、肩负天下兴亡。
“诸路皆走不通了”——1921年的新年,面对风雨如晦的神州大地,青年毛泽东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俄国十月革命的火种,点亮了在黑暗中寻路的希望。
1921年7月,13名来自各地党组织的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秘密集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把中国人民对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担在了肩上。
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和贸易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超过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到用30多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茫走向自强。
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到“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正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格局中,积极贡献着和谐共存的东方智慧。
回望峥嵘岁月,更显英雄本色。
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曾说,要了解中国,就必须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才会更加尊重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38岁的李大钊,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彭湃,25岁的王尔琢,22岁的寻淮洲……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愿甘洒热血写春秋。
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说,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政党,从领导层到基层党员,一批批为着他们信仰的事业前赴后继、舍生忘死。
人民至上: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共同奋斗,不断书写领航中国的光辉篇章
“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扶贫工作,我向总书记保证,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说。
人民,在共产党的心头重于泰山。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正确解答,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哪条道路能够指引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就会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就是这样一种为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感召着亿万人民跟定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远大理想,感召着无数有识之士选择共产党;就是这样一种代表着和平进步的政治主张,感召着大批国民党爱国将领认同共产党。
共产党人永远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生死相依的血脉联系,才会有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好干部不断涌现;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天下归心的动人逻辑,才会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奇迹延续!
纵观古今,无数政治力量的兴衰沉浮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人民的选择,就是历史的必然。
延安枣园礼堂里高高悬挂的“为群众服务”,曾激励着当年筚路蓝缕的共产党人;今天,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仍时刻提醒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只有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异常残酷的斗争中和曲折艰难的环境下,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中流砥柱。
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就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
百年梦想,曾经如此遥远;伟大复兴,今朝如此切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新实践中,形成了以中国梦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从不简单拿来,也不轻易摒弃,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适合的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
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百年以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多少政治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从走上历史舞台到建立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曾有外国政要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每五年就会有一个发展规划;更没有哪个政党,可以持续接力,直到目标达成。
知史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强党兴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兴则国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十八届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深得人心,就是在增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软实力”理论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
有专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书写着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系列篇”: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下蓝图,接下来的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顺理成章、呼之欲出。
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
“创新”一词71次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中国共产党正在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卓越超凡的政治智慧。
95年前,谁能意识到,在上海石库门一间客堂里召开的秘密会议,开辟了“千年未有之变局”。
60多年前,谁能预见到,被讥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
30多年前,谁又能想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一艘驶向现代化的中国号巨轮。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世纪之问的答案清晰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上: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