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美的歌谣
——读《诗经》有感
2016-06-13 15:21:2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冬英
  一直都自诩喜欢古典文学,但只是浅尝辄止,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那时心气浮躁,所以也不能深刻的理解虽文辞优雅然而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一颗浮躁的心总是沉潜不下来,那些总说要读的书,多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始终只是闲置。时光飞逝,年轮在增加,经过生活的历练,没有了年轻时的狂热和浮躁,更多的是沉静和淡然,恰逢我院图书阅览室开通,在书架上偶然看到《诗经》,让我眼前一亮。初次接触《诗经》是学生时代通过语文课本的两篇古文,《伐檀》和《硕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学生时代的琅琅读书声如古青铜钟磐之音,至今犹在耳畔,令人怀想不已。于是借之回来,工作之余,闭门品读,让人如沐春风,感觉是如此的美好。

   的确,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佳人一样,让人黯然心动,难怪古人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观《诗经》,以抒情诗居多,有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爱憎感伤和对自由、公义的渴望,以及伦理上的敬畏和感恩,这种蕴含着纯净之心的“思无邪”,这种用它最本质,最朴素的文字传递着尘世间的真善美,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已难觅踪迹了,在物质泛滥,心灵荒芜,人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当今的政法干警,要求慎独、慎行、慎言的执法工作中。沏一杯清茶,一卷诗书古籍,偶发思古之幽情,也许不失为一种绝佳的休闲生活方式。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那虚伪俗耐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经向往过的声音,是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诗经》在它的整卷诗中倾诉了强烈的爱憎感伤和对自由正义的渴望,伦理上的敬畏和感恩,对友情的坚定。《诗经》里的每一首歌谣都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的情感。在它的诗中既豪放又忧伤,豪放是外露的肌骨,忧伤是内敛的精魂。我觉得读《诗经》中的文字总能让我感到一种沉静恬淡,唯美中又不失柔情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 《周南•桃夭》。通篇读来还是感觉这首最为美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要读起头这一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读着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美艳的总让人想起一位绝代佳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出自《诗•邶风•绿衣》意思是: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短短几行,但都情至深处,怀念悼念之情沸腾在诗中蔓延。“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死,一起一灭,看过凡尘荣辱,知晓世情风霜。《诗经》用最简单的语言成就了最伟大的婚姻爱情观,与现代社会“闪婚、离婚”好似家常便饭一般的婚姻观,它又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惬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读后让你不由得感觉突然被一种清新、文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出自《诗经•召南•甘棠》意思是:前人栽下的树木,可供后人乘凉;前人创下的基业,可让后人坐享。后人不忘前人,留下树木睹物思人;后人为了感念前人, 把基业代代相传。是人民对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出自《诗•大雅•桑柔》是诗人对昏庸腐败政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的聆听,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心灵的呼唤,更会让你想到三千年的那片土地是那样圣洁,不参杂一丝杂质,让三千年后的我们沉醉在一份至善至美的回忆里。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的释然,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那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的恬静豁达、令人神往。

  捧读《诗经》使我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让我感受到了“极简”生活的美丽。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如果没有一颗潋滟坦白的心,就无法走进古人留在书册中的美丽幻境。自我收敛,内心沉静,心本向善,一直是我希望的心境,我也在《诗经》的顿悟中渐渐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