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变课堂:在黑土地播撒法治种子
——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审走进法学院”活动侧记
2015-11-28 09:08:48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荆龙 乔文心
  秋冬时节,天高云淡。

  10月27日上午9时,在辽宁师范大学的模拟法庭内,随着大法官胡云腾庭长的一声开庭槌响,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审走进法学院”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历时近一个月,第二巡回法庭完成了在巡回区7所高校法学院内的公开开庭。之前,黑龙江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的法学院内相继回荡起了法槌的铿铿公正之音。

  鲜活以案说法

  学子追捧一票难求

  10月27日,来自辽宁省的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律师代表、法官代表以及部分学生代表等140余人,来到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观摩庭审。

  上午9时许,审判长胡云腾宣布开庭。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是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的第一起虚假民事诉讼案,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社会反响强烈。

  该案主审法官、承办人范向阳表示:“近年来虚假诉讼的案件呈现泛滥势头,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本案可能会成为经典案例,在全国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第一槌”结束后,“二巡”、“庭审”、“虚假诉讼”成为辽宁师范大学的校园热词。

  “这是第一次旁听民事案件,对于熟悉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帮助很大。”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王宁坦言收获颇丰,并期待未来能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的一名实习助理。

  受模拟法庭场地和旁听席位的限制,每个学校只能限定一定数量的学生观摩庭审,庭审入场券可谓“一票难求”。

  “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便被法学院师生的热情打动了。”参加了黑龙江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庭审,并受聘为吉林大学兼职教授的苏戈法官对活动感触颇多,“法学本身实践性很强,庭审进校园是法学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新尝试,对法院来讲这是展现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好平台,对高校来讲这是了解人民法院工作内容、感受司法现状的好机会。”

  精选典型案例

  庭审化身“法学示范课”

  在大学里进行庭审,选取的案件既要符合审判公开的法律规定,又要体现司法便民的办案宗旨,同时也应具备庭审示范的教学效果,为此,第二巡回法庭煞费苦心,选案过程亦是几经周折。

  “案件选择是活动的首要问题,案件选得好,庭审效果就好。真实的案件,真实的庭审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区分出真实庭审与模拟法庭的区别,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副庭长虞政平表示,在甄选案件时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要满足程序完整的要求,从二巡审理案件的范围看,二审案件程序最完整,符合教学示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考虑二审案件,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使得案件选择经过了多次协调。

  由于巡回区包括东北三省,合作院校又分处三省四地,既要考虑案件当事人的诉讼便利,又要满足全庭参与的要求,还要尊重当事人意见,使得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审理案件成为可能。巡回法庭提前部署,多方协调,积极准备,实现了庭审对7所合作院校的全覆盖。

  “有一例案件就由于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因此未能列入此次活动的案件范围,这充分体现了法庭对当事人意见的尊重,也成为选案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副庭长虞政平说。

  当被问到法官是否有办案顾虑时,虞政平还特别指出“对于此次活动,主审法官内部看法总体是一致的,大家都赞同,这充分体现了全庭法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由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复杂程度的不同,主审法官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了时间调整、案情研究和庭前准备等工作,全力配合整个活动安排。”

  创新合作机制

  “互聘”让法官教授双向交流

  “不出校门就能观摩到这么高水平的庭审,对实务操作帮助很大,不仅对学生们是一种教育,让他们真切体验了法庭的威严氛围、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开与公正,成为他们难忘的法学课程与法治体验,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提升。”在辽宁大学的模拟法庭里,法学院院长杨松感慨道。

  早在第二巡回法庭3月份敲响“第一槌”后,有感于公开示范庭直观的教育效果,就有高校学者表示了期待二巡将其高水平庭审搬入大学校园的愿望。

  为此,第二巡回法庭于今年7月与巡回区7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以“实习助理机制”、“法律志愿者机制”、“专项课题共同研究机制”、“主审法官与法学专家互聘机制”及“互动交流教学培训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全面双向交流合作机制,既缓解了第二巡回法庭办案压力的现实需求,又满足了法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才干的愿望。

  10月29日,二巡法官来到了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胡东在观摩庭审后高兴地表示,庭审走进法学院,不仅让师生们亲身体会到最高人民法院高水平的开庭审判技能,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提高他们今后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未来我们也会在课题研究、互聘人员等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让第二巡回法庭的法官来担任我们的兼职教授,推荐我们的研究生到法庭担任实习助理等,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合作共赢”是此次活动中第二巡回法庭和各高校之间的共同心声,双方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加强学术前沿和审判前沿沟通合作上均实现了共赢。

  “谁执法,谁普法”

  法官成为普法宣传员

  庭审进校园对观摩者而言是“视听盛宴”,对二巡的主审法官而言则是办案能力的集中展现。主审法官们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次活动最好的宣传名片,他们用熟练的专业技能诠释出何谓司法权威,何谓公平正义。

  尽管法官拥有多年的审判经验,也都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精英,但在高校敲法槌恐怕也是头一次,因此庭审也像是一块试金石,一座检验台,要求法官们更加审慎,精益求精。

  “庭审走进法学院对法治宣传和司法公开意义重大,对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从案件审理效果看,案件经过调解当庭签署了调解协议,收效很好。”董华法官表示,她离开母校吉林大学25年了,再次回到母校十分激动,“在座谈会上我还特别叮嘱我的小师弟师妹们要抓住大好的学习机会,多看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利用各种实践机会积累经验。”当被问及是否有办案压力时,董华十分自信地笑着说:“办案压力,有吗?没有吧!要说压力只能说面对那么多学生有些紧张,对于办案则没有压力。因为平时办案也是很规范的、依据法律严格执行的,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办案程序已经很熟悉了,我还是有自信的。”

  “谁执法谁普法”是胡云腾接受媒体采访时常说的一点。执法者有执法权和执法力,要用好执法权,控好执法力,同时也要学会用每一次的执法机会做好普法宣传,“庭审走进法学院”便是二巡探索全新普法方式的首开之举。

  第二巡回法庭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做了一次深入人心的普法宣传活动,打造出培养法治理念的教育范本。整个活动有近2000名学生观摩庭审,百余名教师与二巡法官面对面座谈交流,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网络检索信息多达6000余条。

  金风爽过,冬雪未眠。二巡人用创新的思想和改革的理念,扮演着培育法治人才的探索者、普及法治思想的宣传员的角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国当代司法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