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遗憾
——再读《红楼梦》有感
2015-11-18 14:41:3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昌婵
张爱玲说平生三大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海棠无香,鲥鱼多刺,较直观,从字面上既可理解。对于“红梦未完”一说,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曹大家未写完,高鄂(也有版本言“无名氏”续)不是续了后四十回吗,也算有了完整的情节和结局,给了读者一个交待,怎么会有“红梦未完”之感叹呢?
小学时曾翻阅过《红楼梦》,因拿到手时就没有封面,当时并不知什么书,前面页面缺失,破损,边角卷起,但现在想来,那是一个很好的版本。当时大字不识几个,把黛玉念成“熏玉”,宝钗念成“宝叉”,只记得个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真奇怪啊,怎么独独记得这一段。还有宝玉、黛玉、宝钗等三个人的人名,且觉得宝钗的名字很奇怪。中学时课本里有了节选,林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但与整本书无法衔接。对“茄鲞”印象深刻,但仍不知“鲞”字怎么念,也奇怪,我们的语文老师怎么上的课。大学时买了书来,打算细细看一遍,但那众多的生、冷僻字,深奥难解的诗词,浮躁着的心始终无法静下来,只能草草了事,跳过很多自认为无趣的段落,囫囵吞枣地看过一遍,竟无整体印象。曾经想过走捷径,看电视剧。很想看87年版的电视剧。可惜,西游年年播,红楼芳踪无。对重拍的《红楼梦》有过很大期待,但那一个个“铜钱头”,一阵阵惊悚风,再加上麻杆似的宝玉,让胃口尽失,深恶痛绝。所以,一直无法理解张爱玲的第三憾事。
最近再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注明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鄂整理。也许是年龄大了,少了浮躁,再加上该版本注释颇多,对生、冷僻字标注了拼音,读起来轻松很多,竟然细细读了一遍,竟然有了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读完后,脑子里突然跳出了张爱玲的三大遗憾,也对她的感叹有了些许理解。
整体感觉,相较于前八十回而言,后续的四十回在行文叙事及故事结构布局等从容流畅不足,仓促潦草有余。总觉得全书的高潮部分未出现,在后四十回里,很多重大事件写得过于简单,如黛玉之死、宝玉大婚、贾母出丧与王熙凤之死等,与前八十回的情节、风格不符。让人不禁想象,曹大家当初的全书计划应当是一百六十回或一百八十回,而不应该是一百二十回。据学者考究:早在嘉庆年间,裕瑞就对后四十回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他说“诚所谓一美俱无,诸恶具备之物。乃用之曹雪芹原书,苦哉苦哉”。“一美俱无,诸恶具备”太夸张了,但差距与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林黛玉、贾母、王熙凤三人之死,都是很简单的交待,三人都是全书中份量很重的人物,三人之死或出发丧,至少其中一个应该有一到两章的笔墨,或黛玉或贾母。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发丧排场之盛大,礼仪之繁复细细道来,王熙凤之心性、心机和管理之能描写得淋漓尽致。从本章可以看出王熙凤争强好胜,个性张扬,但其管理能力强,能以身作则,善规划,强调度,制度在先,处罚在后,毫不手软,且有理有据,让一众下人等虽有微词,但不得不服。为后面故事的开展做了丰富的铺垫。区区一个贾蓉之妻,从发病到出世到发丧,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不惜笔墨,到了林黛玉、贾母和王熙凤却那样草草了事。特别是贾母,又是高寿之人,即使死不逢时,又遭内盗,也不会那样寒简出殡。且贾母死后,除了对王熙凤有点影响外,对其余人好像没有任何影响似的,也不太符合全书风格。贾家失窃后报官,其结局也没作交待,只是让人想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红楼梦》的高潮是在第九十七回和第九十八回。想想也对,黛玉归天,宝玉、宝钗大婚,不论如何也该是全书的一个高潮部分。这两个章回写得很好,很精彩,但不够细致。既然《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当时的嫁娶场面应有了详细描写,让读者通过阅读而了解。全书没有一起盛大的婚嫁场面,一些婚嫁礼仪,繁文缛节完全应该可以通过宝玉宝钗大婚体现出来,但是全书没有。探春、湘云出嫁都是草草一两句话就交待完毕。
贾探春心胸才智堪比王熙凤,但无王熙凤之贪婪与毒辣,她兴利除弊,精简人员,节约开支;安排人员管理大观园,达到以园养人之目的,实现“双赢”,其聪明才智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仅此一回,如昙花一现,后四十回中再无提及,没有了接应。在贾母归天或贾政、贾琏、贾蓉外出,贾府群龙无首时,贾探春完全可以出现。如果由她来协理家事,既跟前面有了呼应,也为贾家后来“延世泽”作了铺垫,但后四十回只让她草草远嫁,再简单交待她有了好结局,像是完成一个任务似的。
第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中,宝玉对莺儿说:“……你姑娘既是有造化的,你跟着他自然也是有造化的了。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这话总不相信出自宝玉之口,且宝玉无缘无故地说上这样一句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在此一章中都显得很突兀。袭人虽为丫环,但实为宝玉屋里人,与平儿、鸳鸯两个同一阶层的人相比,她的地位显然在平儿和鸳鸯之上。因其性格温和平厚,纵观全书,上至贾母、王夫人等,下至众小丫头子们,没人说一句袭人的不好,且宝玉一向与袭人亲密无间,待他自与众人不同,倒会说出这样的话?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袭人回家一天,宝玉也要去她家里看看。袭人假意说总要回家去等,宝玉就觉得心灰意冷,躺在床上泪痕满面,可见两人感情深厚。第一一九回后面又说袭人听见宝玉丢了,“袭人等哭得泪人一般”、“袭人哪里忍得住,心里一疼,头上一晕,便栽倒了。”等说法也与“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相违背。
后四十回在心理描写和故事布局方面也很不足。黛玉心思细密,死之前缺少详细的心理描叙。黛玉死后,宝玉对她的思念竟然比不上晴雯。惜春出家,多多少少有些为宝玉的归属作铺垫之意,但全书的重点在于家人的反对与惜春的一意孤行上,对其出家因由和心理却描写却少之又少。第六十八“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第六十九回“弄小巧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将凤姐的心理历程娓娓道来,叙事从容,凤姐面子要挣,里子不输,其毒辣的心性和手段一览无余,读来让人脊背寒凉。
《红楼梦》被誉为“百科全书”涵盖了医学、戏剧及美食等,但这些只在前八十回尽情展现,后四十回,不论医学、词曲和美食,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茄鲞就不用说了,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写道:“幸而薛姨妈千哄万哄,只容他(宝玉)吃了几杯,就忙收了过来了,作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吃了半碗碧粳粥”。 酸笋鸡皮汤是用来解酒之物,其味鲜美。一碗“酸笋鸡皮汤”用得让人心服口服,充分展示了其美味和功效,恰当之极。仍在第八回里,贾宝玉去梨香院看薛宝钗,那天晚上,薛姨妈留饭,给宝玉上了一道菜:糟鹅掌鸭信。这鹅掌是鹅的脚掌,鸭信就是鸭子的舌头。红学家胡文彬分析说:“糟鹅掌鸭信是一道南方的下酒菜,就像北方人喝酒要啃的猪蹄一样。”所以前八十回的美食,很应景。后四十回在美食方面基本没有了描写。前八十回里有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行体、对联等古典文学作品,而后四十回里极少有这些文学形式,连桃花社也没了下落。只是较通俗的对联出现过几处。显然续者在说诗、词等方面造诣不深,只能避而不写。这也许是历来被认为后四十回的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的证据吧。前八十回里,大观园内四季皆有应景盛事。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等等。在后四十回里,大观园已沦落成一个带有阴气和鬼气的平常院落,让人望而却步,辜负了前面的浓墨重彩。
如果张爱玲续写《红楼梦》,按她的奇思异想,不知故事会如何发展,结局如何。可惜,她未动笔,徒留遗憾。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人民法院
小学时曾翻阅过《红楼梦》,因拿到手时就没有封面,当时并不知什么书,前面页面缺失,破损,边角卷起,但现在想来,那是一个很好的版本。当时大字不识几个,把黛玉念成“熏玉”,宝钗念成“宝叉”,只记得个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真奇怪啊,怎么独独记得这一段。还有宝玉、黛玉、宝钗等三个人的人名,且觉得宝钗的名字很奇怪。中学时课本里有了节选,林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但与整本书无法衔接。对“茄鲞”印象深刻,但仍不知“鲞”字怎么念,也奇怪,我们的语文老师怎么上的课。大学时买了书来,打算细细看一遍,但那众多的生、冷僻字,深奥难解的诗词,浮躁着的心始终无法静下来,只能草草了事,跳过很多自认为无趣的段落,囫囵吞枣地看过一遍,竟无整体印象。曾经想过走捷径,看电视剧。很想看87年版的电视剧。可惜,西游年年播,红楼芳踪无。对重拍的《红楼梦》有过很大期待,但那一个个“铜钱头”,一阵阵惊悚风,再加上麻杆似的宝玉,让胃口尽失,深恶痛绝。所以,一直无法理解张爱玲的第三憾事。
最近再读《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注明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鄂整理。也许是年龄大了,少了浮躁,再加上该版本注释颇多,对生、冷僻字标注了拼音,读起来轻松很多,竟然细细读了一遍,竟然有了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读完后,脑子里突然跳出了张爱玲的三大遗憾,也对她的感叹有了些许理解。
整体感觉,相较于前八十回而言,后续的四十回在行文叙事及故事结构布局等从容流畅不足,仓促潦草有余。总觉得全书的高潮部分未出现,在后四十回里,很多重大事件写得过于简单,如黛玉之死、宝玉大婚、贾母出丧与王熙凤之死等,与前八十回的情节、风格不符。让人不禁想象,曹大家当初的全书计划应当是一百六十回或一百八十回,而不应该是一百二十回。据学者考究:早在嘉庆年间,裕瑞就对后四十回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他说“诚所谓一美俱无,诸恶具备之物。乃用之曹雪芹原书,苦哉苦哉”。“一美俱无,诸恶具备”太夸张了,但差距与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林黛玉、贾母、王熙凤三人之死,都是很简单的交待,三人都是全书中份量很重的人物,三人之死或出发丧,至少其中一个应该有一到两章的笔墨,或黛玉或贾母。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发丧排场之盛大,礼仪之繁复细细道来,王熙凤之心性、心机和管理之能描写得淋漓尽致。从本章可以看出王熙凤争强好胜,个性张扬,但其管理能力强,能以身作则,善规划,强调度,制度在先,处罚在后,毫不手软,且有理有据,让一众下人等虽有微词,但不得不服。为后面故事的开展做了丰富的铺垫。区区一个贾蓉之妻,从发病到出世到发丧,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不惜笔墨,到了林黛玉、贾母和王熙凤却那样草草了事。特别是贾母,又是高寿之人,即使死不逢时,又遭内盗,也不会那样寒简出殡。且贾母死后,除了对王熙凤有点影响外,对其余人好像没有任何影响似的,也不太符合全书风格。贾家失窃后报官,其结局也没作交待,只是让人想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说《红楼梦》的高潮是在第九十七回和第九十八回。想想也对,黛玉归天,宝玉、宝钗大婚,不论如何也该是全书的一个高潮部分。这两个章回写得很好,很精彩,但不够细致。既然《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当时的嫁娶场面应有了详细描写,让读者通过阅读而了解。全书没有一起盛大的婚嫁场面,一些婚嫁礼仪,繁文缛节完全应该可以通过宝玉宝钗大婚体现出来,但是全书没有。探春、湘云出嫁都是草草一两句话就交待完毕。
贾探春心胸才智堪比王熙凤,但无王熙凤之贪婪与毒辣,她兴利除弊,精简人员,节约开支;安排人员管理大观园,达到以园养人之目的,实现“双赢”,其聪明才智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仅此一回,如昙花一现,后四十回中再无提及,没有了接应。在贾母归天或贾政、贾琏、贾蓉外出,贾府群龙无首时,贾探春完全可以出现。如果由她来协理家事,既跟前面有了呼应,也为贾家后来“延世泽”作了铺垫,但后四十回只让她草草远嫁,再简单交待她有了好结局,像是完成一个任务似的。
第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中,宝玉对莺儿说:“……你姑娘既是有造化的,你跟着他自然也是有造化的了。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这话总不相信出自宝玉之口,且宝玉无缘无故地说上这样一句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在此一章中都显得很突兀。袭人虽为丫环,但实为宝玉屋里人,与平儿、鸳鸯两个同一阶层的人相比,她的地位显然在平儿和鸳鸯之上。因其性格温和平厚,纵观全书,上至贾母、王夫人等,下至众小丫头子们,没人说一句袭人的不好,且宝玉一向与袭人亲密无间,待他自与众人不同,倒会说出这样的话?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袭人回家一天,宝玉也要去她家里看看。袭人假意说总要回家去等,宝玉就觉得心灰意冷,躺在床上泪痕满面,可见两人感情深厚。第一一九回后面又说袭人听见宝玉丢了,“袭人等哭得泪人一般”、“袭人哪里忍得住,心里一疼,头上一晕,便栽倒了。”等说法也与“你袭人姐姐是靠不住的”相违背。
后四十回在心理描写和故事布局方面也很不足。黛玉心思细密,死之前缺少详细的心理描叙。黛玉死后,宝玉对她的思念竟然比不上晴雯。惜春出家,多多少少有些为宝玉的归属作铺垫之意,但全书的重点在于家人的反对与惜春的一意孤行上,对其出家因由和心理却描写却少之又少。第六十八“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第六十九回“弄小巧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将凤姐的心理历程娓娓道来,叙事从容,凤姐面子要挣,里子不输,其毒辣的心性和手段一览无余,读来让人脊背寒凉。
《红楼梦》被誉为“百科全书”涵盖了医学、戏剧及美食等,但这些只在前八十回尽情展现,后四十回,不论医学、词曲和美食,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茄鲞就不用说了,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写道:“幸而薛姨妈千哄万哄,只容他(宝玉)吃了几杯,就忙收了过来了,作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吃了半碗碧粳粥”。 酸笋鸡皮汤是用来解酒之物,其味鲜美。一碗“酸笋鸡皮汤”用得让人心服口服,充分展示了其美味和功效,恰当之极。仍在第八回里,贾宝玉去梨香院看薛宝钗,那天晚上,薛姨妈留饭,给宝玉上了一道菜:糟鹅掌鸭信。这鹅掌是鹅的脚掌,鸭信就是鸭子的舌头。红学家胡文彬分析说:“糟鹅掌鸭信是一道南方的下酒菜,就像北方人喝酒要啃的猪蹄一样。”所以前八十回的美食,很应景。后四十回在美食方面基本没有了描写。前八十回里有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行体、对联等古典文学作品,而后四十回里极少有这些文学形式,连桃花社也没了下落。只是较通俗的对联出现过几处。显然续者在说诗、词等方面造诣不深,只能避而不写。这也许是历来被认为后四十回的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的证据吧。前八十回里,大观园内四季皆有应景盛事。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等等。在后四十回里,大观园已沦落成一个带有阴气和鬼气的平常院落,让人望而却步,辜负了前面的浓墨重彩。
如果张爱玲续写《红楼梦》,按她的奇思异想,不知故事会如何发展,结局如何。可惜,她未动笔,徒留遗憾。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赞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