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窥视的恶行
——观影《后窗》有感
2015-11-06 14:31:2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罗佩钦
悬疑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因其离奇诡异的氛围渲染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俘获大批影迷,悬疑电影似乎总被打上惊悚、疑云、烧脑等标签。但在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眼中,悬疑不仅仅是描写犯罪和揭示真相,他用一部《后窗》的声光影像表达出对“恶”的独特思考:在保护“善”的目的下,可否以小“恶”来惩戒大“恶”?
《后窗》简而言之,讲诉的是一场偶然间被发现的恶行。男主人公杰弗瑞因左腿骨折在家养伤,百无聊赖之际,他通过窥视对面公寓的邻居们来打发时间。一天,他意外发现二楼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妇人从视野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丈夫带着大皮箱和锯刀进进出出的身影,杰弗瑞大胆推测丈夫杀妻并抛尸灭迹。在女友和好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凶手也被绳之以法。
在整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只运用了两个场景:杰弗瑞公寓的内景和窗外的外景。其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对外景的展现。外景即是杰弗瑞从窗口窥视对面公寓的视角,是由一格一格的窗户框组成,从中可看到邻居日常生活情态,好似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电视机框,同步演播着各异的生活悲喜剧。这本该隐藏于人后的生活剧,此刻却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希区柯克通过这一独特的形式,将现代人隐藏至深的窥视欲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荧屏上。现代人强调私人空间、个人自由,但却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多了解他人,邻居经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如马卡姆所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那个陌生人。但这一窥视欲望若无节制的膨胀,如男主人公一般将其变成打发时间的玩具,这即是对他人隐私的干扰甚至是侵犯。隐私是个人的保留空间,确保每个人能自由地、有尊严地生活,因为谁也不希望时刻提防着一只不知何时就出现在身后的眼睛。希区柯克在片中安排了一位维护隐私的代言人——杰弗瑞的护工,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太太直言杰弗瑞是“peeping Tom”(偷窥狂),会惹出麻烦、招来官司,她希望他能立即停止窥视邻居这“不好的行为”。其实,窥视代表着生活中的恶习,如偷看他人信件、私自拆开他人包裹,跟踪别人、偷拍偷录等等。这些“小恶”的发生,或是好奇心作祟,或是无聊使然,抑或有着各种理由。但在道德、在法律的审视下,这类“小恶”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个人德行品性上的污点,在律法的衡量下,是侵犯他人权益、需要更正的行为。
但希区柯克并不是单单拎出“窥视”来谈恶习,他将其代入一个更大、更微妙的问题中予以分析、求解。窥视虽于人不齿,但男主人公正是因为窥视而发现了丈夫杀妻的蛛丝马迹,在凶手逃脱之前将其抓获。问题就来了,小恶惩戒了大恶,那小恶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功臣”?
这一问题逻辑与“以毒攻毒”、“以暴制暴”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后两者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权利保护观念。有宋以来的市井小说、传奇中,随处可见为他人伸张正义的义士角色。他们多是被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所震撼,出于义愤代受害者向加害方实施惩罚。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充分详尽的调查和中立客观的评判,私人力量往往不受制约而升级为暴力,加害方反而成为受害者,甚至会出现阴差阳错的情况,将无辜之人错认为凶手而予以伤害。这即引出对“恶”的定义:在不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前提下,个人生命、健康、自由、隐私等权益应该受到保护。恶即是恶,借助伸张正义、打击邪恶的口号而实施的恶行,哪怕是“小恶”,不能因其惩戒了“大恶”而被“洗白”、获得肯定。男主人公的窥视虽然揭发了恶行,但他是无意间发现的,这带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他在此之前长时间窥视邻居已然侵犯他人隐私,窥视作为恶习本身,不能被纵容。对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公平正义的主张,是不能在“小恶”处寻求到强大的力量,而有“小恶”的人不可避免会付出代价,因其自身的行为受到惩罚。
希区柯克在影片结尾传达出这一观点:杰弗瑞被凶手发现后,凶手欲杀其灭口,将其推下窗台,杰弗瑞虽然性命无虞,却把另一条腿给摔断了。影片最后是一个静距离大特写:杰弗瑞躺在床上,双脚裹着厚重的石膏,听着友人的调侃他抓凶手的经历,却只能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们哄堂大笑。希区柯克用幽默、轻松的结尾,传达出意味深长的寓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法院
《后窗》简而言之,讲诉的是一场偶然间被发现的恶行。男主人公杰弗瑞因左腿骨折在家养伤,百无聊赖之际,他通过窥视对面公寓的邻居们来打发时间。一天,他意外发现二楼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妇人从视野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丈夫带着大皮箱和锯刀进进出出的身影,杰弗瑞大胆推测丈夫杀妻并抛尸灭迹。在女友和好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凶手也被绳之以法。
在整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只运用了两个场景:杰弗瑞公寓的内景和窗外的外景。其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对外景的展现。外景即是杰弗瑞从窗口窥视对面公寓的视角,是由一格一格的窗户框组成,从中可看到邻居日常生活情态,好似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电视机框,同步演播着各异的生活悲喜剧。这本该隐藏于人后的生活剧,此刻却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希区柯克通过这一独特的形式,将现代人隐藏至深的窥视欲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荧屏上。现代人强调私人空间、个人自由,但却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多了解他人,邻居经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正如马卡姆所说,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那个陌生人。但这一窥视欲望若无节制的膨胀,如男主人公一般将其变成打发时间的玩具,这即是对他人隐私的干扰甚至是侵犯。隐私是个人的保留空间,确保每个人能自由地、有尊严地生活,因为谁也不希望时刻提防着一只不知何时就出现在身后的眼睛。希区柯克在片中安排了一位维护隐私的代言人——杰弗瑞的护工,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太太直言杰弗瑞是“peeping Tom”(偷窥狂),会惹出麻烦、招来官司,她希望他能立即停止窥视邻居这“不好的行为”。其实,窥视代表着生活中的恶习,如偷看他人信件、私自拆开他人包裹,跟踪别人、偷拍偷录等等。这些“小恶”的发生,或是好奇心作祟,或是无聊使然,抑或有着各种理由。但在道德、在法律的审视下,这类“小恶”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个人德行品性上的污点,在律法的衡量下,是侵犯他人权益、需要更正的行为。
但希区柯克并不是单单拎出“窥视”来谈恶习,他将其代入一个更大、更微妙的问题中予以分析、求解。窥视虽于人不齿,但男主人公正是因为窥视而发现了丈夫杀妻的蛛丝马迹,在凶手逃脱之前将其抓获。问题就来了,小恶惩戒了大恶,那小恶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功臣”?
这一问题逻辑与“以毒攻毒”、“以暴制暴”有异曲同工的意味,后两者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权利保护观念。有宋以来的市井小说、传奇中,随处可见为他人伸张正义的义士角色。他们多是被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所震撼,出于义愤代受害者向加害方实施惩罚。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缺乏充分详尽的调查和中立客观的评判,私人力量往往不受制约而升级为暴力,加害方反而成为受害者,甚至会出现阴差阳错的情况,将无辜之人错认为凶手而予以伤害。这即引出对“恶”的定义:在不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前提下,个人生命、健康、自由、隐私等权益应该受到保护。恶即是恶,借助伸张正义、打击邪恶的口号而实施的恶行,哪怕是“小恶”,不能因其惩戒了“大恶”而被“洗白”、获得肯定。男主人公的窥视虽然揭发了恶行,但他是无意间发现的,这带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他在此之前长时间窥视邻居已然侵犯他人隐私,窥视作为恶习本身,不能被纵容。对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公平正义的主张,是不能在“小恶”处寻求到强大的力量,而有“小恶”的人不可避免会付出代价,因其自身的行为受到惩罚。
希区柯克在影片结尾传达出这一观点:杰弗瑞被凶手发现后,凶手欲杀其灭口,将其推下窗台,杰弗瑞虽然性命无虞,却把另一条腿给摔断了。影片最后是一个静距离大特写:杰弗瑞躺在床上,双脚裹着厚重的石膏,听着友人的调侃他抓凶手的经历,却只能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们哄堂大笑。希区柯克用幽默、轻松的结尾,传达出意味深长的寓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