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 勤勉 为民
——读《曾国藩家书》随感
2015-09-15 15:12:2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朱会良
一
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富有浓烈争议色彩的历史人物,其生前即毁誉参半,既有“中兴名臣”之美誉,又有镇压农民起义刽子手之恶名。身后更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对于“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人,近现代史的第一人”之称的曾国藩来说,毛泽东和蒋介石两大历史伟人均奉其为楷模。
近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一生的治家、治学、治军、治政思想都体现在他与家人的书信之中。《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其行文随想而写,形式自由,从容镇定,挥笔自如。至今读来,如语家常,在平淡中蕴育真知良言,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倍感亲切。每读一篇书信,尤其是其儒家思想和理学思想塑造了的廉明进取、勤勉务实、亲民爱民的思想精髓,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文化熏陶和理学教育。曾国藩清廉坦荡、勤政简朴、为民务实的廉政思想,赋予了传统的廉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愚昧守旧、保守顽固的晚清官场,给官员失德、贪腐横行的污浊空气里吹来了一股清风。这股清风透过百年沧桑,使个人的道德修养得以升华;使家族的友爱团结得以兴盛;使从政者为民鞠躬尽瘁带来品性的示范效应;使愚昧守旧的社会风气带来了觉醒,《曾国藩家书》中体现的廉政、勤勉、为民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法官的意义尤为重大,使法官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历史中寻找到了榜样模范的背影。
二
曾国藩一生清廉,淡泊明志。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始进京为官,在以后的为官和社会变革实践中,曾国藩恪守勤勉廉政的“为官之要在于廉”的为官风范,其清廉、节俭之风,无处不表现在他的书信中。
《曾国藩家书》在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与祖父书中写到:“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同年六月廿九日与祖父书中写到:“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又说:“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同年八月初三日与父亲书中写到:“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此时,曾国藩初至京城,生活拮据,还是靠借贷维持生计的小官,在此窘境之下,曾国藩仍能保持勤俭、廉洁的传统美德,实是难能可贵!
即使在与太平军交战正酣时,曾国藩仍不忘告诫家人注重节俭。同治三年二月廿四日与四弟国潢书中写道:“俭之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易。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及其官至一品大员,曾国藩仍秉持勤俭思想且身体力行,他吃饭因只有一道菜而被誉为“一品宰相”,在住行方面也是如此。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劝导其家人注重节俭。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与四弟国潢书中写道:“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所为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在家主事的曾国潢热衷于大兴土木为祖宗建祠立庙,曾国藩就设法劝导,力阻裁减,最终使曾国潢改变了奢华建设的计划。
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国藩也告诫子侄不要犯“奢”、“傲”二字。在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与纪泽书中写道:“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奢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有礼’,《传》称‘骄奢淫逸,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他曾对其子曾纪鸿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简约,未有不兴,矣奢倦怠,未有不败。”又言:“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称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言辞恳切,谆谆教导,娓娓道来,亲切之余,威严十足。良好的家风使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成为晚清名门望族,长子曾纪泽官至驻英大使。
三
曾国藩恪守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的勤政简朴思想。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他坚持以勤为本,自己一生勤劳刻苦。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中写道:“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在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与诸弟书中告诫家人:“但在家中教训后辈,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分析了用兵之法后又写道:“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之积习,余无他嘱。”教导子侄后辈要以勤劳吃苦作为人生的根本,并且一定要谦虚谨慎,毋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这些做人的重要箴言,也是我们后人借鉴的金玉良言。
在公务繁忙时期尤其是太平军兴起的十年间,他也克勤克俭、习劳习苦,勤政敬慎。咸丰七年十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叮嘱:“弟此刻到营,宜专意整顿营务。毋求近功速效。”十二月十四日又云:“弟当以为鉴戒,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孳孳,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写道:“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勘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官时之忧。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曾国藩认为只有以勤勉报效君主,以爱民回报亲人,终日劳苦也就无愧于心,其克勤克俭、勤政谨慎之情溢于言表。
四
曾国藩主张当官从政就是要给百姓谋福利,要常怀亲民爱民之心。咸丰七年十二月廿一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志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兵勇扰民,严行禁之,则吾夙昔爱民之诚心,弟可为我宣达一二矣。”咸丰八年二月初二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余在外立志,以爱民为主,在江西捐银不少,不克立功。”咸丰十年七月初三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写道:“长濠用民夫,断非陈米千石所可了,必须费银数千。此等大处,兄却不肯吝惜。有人言莫善征声名狼藉,既酷且贪,弟细细查明。凡养民以为民,设官亦为民也,官不爱民,余所痛恨。”曾国藩认为安抚好百姓是第一要义,不必吝惜钱财,为官从政就要为百姓谋福利。咸丰十一年正月廿一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李秀成于十一日围广信府,不知日内解围否?河口等处糜烂,今年厘金远不如去年,南岸四万余人,不知何以为生,想之惘然。”由于兵荒马乱致使厘金大为减少,曾国藩因此担忧南岸民众生活,充分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为官风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曾国藩勤俭节约、不贪奢华的简朴思想;勤俭自持、勤劳朴素的勤政官宦思想;读书不为做官、亲民爱民的朴素为民思想,在这位身处内忧外患、国难当头、风雨飘摇王朝尽头的孤忠名臣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的封封家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清廉坦荡、勤政简朴、亲民爱民的从政风范得到后人的认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虽然由于阶级的局限,曾国藩倡导的廉洁文化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但对整顿晚清吏治腐败,抑制侈靡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
俭养廉、俭养德,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曾国藩节俭、勤勉、为民思想的理解,对于我们当前深入理解廉政的内涵,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民法官更应该以纯朴简约的节俭作风,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的核心价值所在。为民,是司法工作特别是法院、法官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为民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深刻把握为人民服务思想价值的精髓,对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深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富有浓烈争议色彩的历史人物,其生前即毁誉参半,既有“中兴名臣”之美誉,又有镇压农民起义刽子手之恶名。身后更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但对于“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人,近现代史的第一人”之称的曾国藩来说,毛泽东和蒋介石两大历史伟人均奉其为楷模。
近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一生的治家、治学、治军、治政思想都体现在他与家人的书信之中。《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其行文随想而写,形式自由,从容镇定,挥笔自如。至今读来,如语家常,在平淡中蕴育真知良言,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倍感亲切。每读一篇书信,尤其是其儒家思想和理学思想塑造了的廉明进取、勤勉务实、亲民爱民的思想精髓,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文化熏陶和理学教育。曾国藩清廉坦荡、勤政简朴、为民务实的廉政思想,赋予了传统的廉洁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愚昧守旧、保守顽固的晚清官场,给官员失德、贪腐横行的污浊空气里吹来了一股清风。这股清风透过百年沧桑,使个人的道德修养得以升华;使家族的友爱团结得以兴盛;使从政者为民鞠躬尽瘁带来品性的示范效应;使愚昧守旧的社会风气带来了觉醒,《曾国藩家书》中体现的廉政、勤勉、为民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法官的意义尤为重大,使法官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在历史中寻找到了榜样模范的背影。
二
曾国藩一生清廉,淡泊明志。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始进京为官,在以后的为官和社会变革实践中,曾国藩恪守勤勉廉政的“为官之要在于廉”的为官风范,其清廉、节俭之风,无处不表现在他的书信中。
《曾国藩家书》在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与祖父书中写到:“孙等在京别无生计,大约冬初即须借账,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同年六月廿九日与祖父书中写到:“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又说:“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同年八月初三日与父亲书中写到:“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划。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此时,曾国藩初至京城,生活拮据,还是靠借贷维持生计的小官,在此窘境之下,曾国藩仍能保持勤俭、廉洁的传统美德,实是难能可贵!
即使在与太平军交战正酣时,曾国藩仍不忘告诫家人注重节俭。同治三年二月廿四日与四弟国潢书中写道:“俭之一字,弟言时时用功,极慰极慰,然此事殊不易易。由既奢之后,而返之于俭,若登天然。”及其官至一品大员,曾国藩仍秉持勤俭思想且身体力行,他吃饭因只有一道菜而被誉为“一品宰相”,在住行方面也是如此。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劝导其家人注重节俭。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与四弟国潢书中写道:“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所为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在家主事的曾国潢热衷于大兴土木为祖宗建祠立庙,曾国藩就设法劝导,力阻裁减,最终使曾国潢改变了奢华建设的计划。
在教育子女方面,曾国藩也告诫子侄不要犯“奢”、“傲”二字。在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与纪泽书中写道:“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奢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有礼’,《传》称‘骄奢淫逸,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他曾对其子曾纪鸿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简约,未有不兴,矣奢倦怠,未有不败。”又言:“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称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言辞恳切,谆谆教导,娓娓道来,亲切之余,威严十足。良好的家风使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成为晚清名门望族,长子曾纪泽官至驻英大使。
三
曾国藩恪守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的勤政简朴思想。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他坚持以勤为本,自己一生勤劳刻苦。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中写道:“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在咸丰四年四月十六日与诸弟书中告诫家人:“但在家中教训后辈,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则所以保家门而免劫数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分析了用兵之法后又写道:“贤弟教训后辈子弟,总以勤苦为体,谦逊为用,以药佚骄之积习,余无他嘱。”教导子侄后辈要以勤劳吃苦作为人生的根本,并且一定要谦虚谨慎,毋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这些做人的重要箴言,也是我们后人借鉴的金玉良言。
在公务繁忙时期尤其是太平军兴起的十年间,他也克勤克俭、习劳习苦,勤政敬慎。咸丰七年十月初十日与九弟国荃书叮嘱:“弟此刻到营,宜专意整顿营务。毋求近功速效。”十二月十四日又云:“弟当以为鉴戒,现在带勇,即埋头尽力以求带勇之法,早夜孳孳,日所思,夜所梦,舍带勇以外则一概不管。”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写道:“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勘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少分官时之忧。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曾国藩认为只有以勤勉报效君主,以爱民回报亲人,终日劳苦也就无愧于心,其克勤克俭、勤政谨慎之情溢于言表。
四
曾国藩主张当官从政就是要给百姓谋福利,要常怀亲民爱民之心。咸丰七年十二月廿一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志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兵勇扰民,严行禁之,则吾夙昔爱民之诚心,弟可为我宣达一二矣。”咸丰八年二月初二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余在外立志,以爱民为主,在江西捐银不少,不克立功。”咸丰十年七月初三日与国荃国葆书中写道:“长濠用民夫,断非陈米千石所可了,必须费银数千。此等大处,兄却不肯吝惜。有人言莫善征声名狼藉,既酷且贪,弟细细查明。凡养民以为民,设官亦为民也,官不爱民,余所痛恨。”曾国藩认为安抚好百姓是第一要义,不必吝惜钱财,为官从政就要为百姓谋福利。咸丰十一年正月廿一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李秀成于十一日围广信府,不知日内解围否?河口等处糜烂,今年厘金远不如去年,南岸四万余人,不知何以为生,想之惘然。”由于兵荒马乱致使厘金大为减少,曾国藩因此担忧南岸民众生活,充分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为官风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曾国藩勤俭节约、不贪奢华的简朴思想;勤俭自持、勤劳朴素的勤政官宦思想;读书不为做官、亲民爱民的朴素为民思想,在这位身处内忧外患、国难当头、风雨飘摇王朝尽头的孤忠名臣达三十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的封封家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清廉坦荡、勤政简朴、亲民爱民的从政风范得到后人的认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虽然由于阶级的局限,曾国藩倡导的廉洁文化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但对整顿晚清吏治腐败,抑制侈靡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
俭养廉、俭养德,勤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曾国藩节俭、勤勉、为民思想的理解,对于我们当前深入理解廉政的内涵,强化廉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人民法官更应该以纯朴简约的节俭作风,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的核心价值所在。为民,是司法工作特别是法院、法官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为民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深刻把握为人民服务思想价值的精髓,对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深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