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之后
2015-07-14 14:44:0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闵欢欢
有没有那样一种权利,能够允许你剥夺他人的生命?
抛开书中的社会背景,抛开主人公的现实处境,抛开现在的法律制度。仅以一个刚入门的法律人的角度,我要说:谁都没有。
但是,当我们再一次回到书中,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我们仔细思考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观点:莱喀古士——古斯巴达的立法者、梭伦——古希腊的立法者、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拿破仑——最伟大的统治者……这样的一些人,都是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制定了新的法律,从而破坏了社会公认、神圣不可侵犯、由祖先传下来的法律,而且,当然,如果流血能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绝不会在鲜血前止步。但是,所有的这样的人,都被现在的人们奉为神明,而不是罪人。不管他们造成了多大的流血,牺牲了多少无辜的人,他们都没有成为罪犯,而是人们眼中的伟人。所以,主人公的世界观出现了这样的结论:“按照自然规律,人一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低级的(平凡的),也就是,可以这么说吧,仅仅是一种繁殖同类的材料;另一类是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有天赋或天才、能在自己的社会上发表新见解的人。”,“而这些不平凡的天才,为了更伟大更有意义的事,拥有着杀死那些平凡的‘虱子’的权利”。拉斯科利尼科夫怀着这样的世界观并把自己当做是不平凡的天才,杀死了他眼中的“虱子”——阿廖娜•伊万诺夫娜,一个老太婆,一个社会上的败类和专吸穷人血是吸血鬼。他认为杀死这样的一个人是符合自己的理论,是没有罪的,是不应该受到惩罚的。但是,主人公却最终去自首了。这样的一部通篇给人压抑和黑暗感的小说,这样一个让人感慨无限的结局,我想说,《罪与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文章的开始,主人公就以一种病态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俄罗斯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谓是极尽绝望之能事。底层的俄罗斯男子,要么醉死在酒馆里,要么醉死在大街上;底层的俄罗斯女子,都去领了黄色执照;底层的俄罗斯大学生——像主人公一样,都被迫辍学,每天被催着房租,每天都饿着肚子。整部小说笼罩着压抑和悲惨,让人没有耐心没有欲望再看下去。
当你不再想要去深入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小高潮突然就出现了,主人公杀了一个老太婆。突然而来的情节难免让读者难以接受,这样一个受过教育的大学生,这样一个法律系的大学生,竟然会去杀人,这是知法犯法,这是十恶不赦,这是不可原谅。但是,当你刚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提出来通篇想要人们去思索的这样一个伟大的命题——伟大的人有权利去剥夺另一些人的生命,杀人是可以的。真的是这样吗?主人公提出这样的观点,而自己却一直都在怀疑它的正确性。所以,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就一直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一直在试图跨越自己的那条底线。作者拉着这样一条贯穿全文的杀人案线索,牵引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各层人士,述说着各种各样的俄罗斯农奴制之后的社会现状。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仿佛都是矛盾的个体。“卢仁”——一个卑鄙的律师,当时的俄罗斯,卢仁这样的律师是睿智和优秀的代表,他收到人们的尊重,他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却用着极为卑鄙的手段在毒害每一个阻止他获得利益的人,他利用法律作者坏事,法律是保障人们自由和权力的工具,而现实中却成了害人的利器,这是这个社会极为现实的一个矛盾。“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一个贫穷而又高贵的女人,她的生活无时不刻不在苦难之中,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她和她的孩子们从来都吃不饱饭,但是,她的心中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骄傲,因为她曾是贵族人家的小姐,她从来都比别人要高贵,卡捷琳娜直到死都是高贵而骄傲的拿着她的那张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书死去的。她的思想与她的现实如此尖锐的对立着。“索尼娅”——一个最纯洁的妓女,她为了自己的家人,去领了黄色执照。但是,她却有着最纯洁的心灵,她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她为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而痛苦万分,她在拉斯科利尼科夫被关进监狱后任然一直陪着他。这样的一个妓女,却被所有监狱里的人尊敬着,喜爱着,她的身份和她的人格、她的事迹,深刻的矛盾着……
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们描述的故事,一个黑暗的压抑的俄罗斯农奴制以后的社会现状。他想给我们述说苦难,他想给我们说明“罪”,又或者,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罪”,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他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命题,想让世人去思索答案。我想,或许,“罪”只是一种认知,当你觉得自己犯了罪时,即使你没有触犯法律,都会受到自己心灵上的折磨和惩罚;当你在违背整个社会的统一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时,只要你坚持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任何一种惩罚能让你认为这是罪。
整部小说的结局是我认为最为深刻的部分。作者没有告诉你拉斯科利尼科夫有没有跨越自己心里的那道底线,他只告诉你,拉斯科利尼科夫流着热泪和索尼娅相拥,并预示着一段幸福生活的开始。或许通篇在让所有人苦恼的矛盾着的命题正是这样一个没有结局没有答案的命题,又或者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真正重要的,是一直肯陪在你身边的人,是你一天一天正在度过的生活,生命的追求或者不是一个真理,而是一段幸福着的美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法院
抛开书中的社会背景,抛开主人公的现实处境,抛开现在的法律制度。仅以一个刚入门的法律人的角度,我要说:谁都没有。
但是,当我们再一次回到书中,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我们仔细思考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观点:莱喀古士——古斯巴达的立法者、梭伦——古希腊的立法者、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拿破仑——最伟大的统治者……这样的一些人,都是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制定了新的法律,从而破坏了社会公认、神圣不可侵犯、由祖先传下来的法律,而且,当然,如果流血能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绝不会在鲜血前止步。但是,所有的这样的人,都被现在的人们奉为神明,而不是罪人。不管他们造成了多大的流血,牺牲了多少无辜的人,他们都没有成为罪犯,而是人们眼中的伟人。所以,主人公的世界观出现了这样的结论:“按照自然规律,人一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低级的(平凡的),也就是,可以这么说吧,仅仅是一种繁殖同类的材料;另一类是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有天赋或天才、能在自己的社会上发表新见解的人。”,“而这些不平凡的天才,为了更伟大更有意义的事,拥有着杀死那些平凡的‘虱子’的权利”。拉斯科利尼科夫怀着这样的世界观并把自己当做是不平凡的天才,杀死了他眼中的“虱子”——阿廖娜•伊万诺夫娜,一个老太婆,一个社会上的败类和专吸穷人血是吸血鬼。他认为杀死这样的一个人是符合自己的理论,是没有罪的,是不应该受到惩罚的。但是,主人公却最终去自首了。这样的一部通篇给人压抑和黑暗感的小说,这样一个让人感慨无限的结局,我想说,《罪与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文章的开始,主人公就以一种病态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俄罗斯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谓是极尽绝望之能事。底层的俄罗斯男子,要么醉死在酒馆里,要么醉死在大街上;底层的俄罗斯女子,都去领了黄色执照;底层的俄罗斯大学生——像主人公一样,都被迫辍学,每天被催着房租,每天都饿着肚子。整部小说笼罩着压抑和悲惨,让人没有耐心没有欲望再看下去。
当你不再想要去深入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小高潮突然就出现了,主人公杀了一个老太婆。突然而来的情节难免让读者难以接受,这样一个受过教育的大学生,这样一个法律系的大学生,竟然会去杀人,这是知法犯法,这是十恶不赦,这是不可原谅。但是,当你刚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提出来通篇想要人们去思索的这样一个伟大的命题——伟大的人有权利去剥夺另一些人的生命,杀人是可以的。真的是这样吗?主人公提出这样的观点,而自己却一直都在怀疑它的正确性。所以,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就一直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一直在试图跨越自己的那条底线。作者拉着这样一条贯穿全文的杀人案线索,牵引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各层人士,述说着各种各样的俄罗斯农奴制之后的社会现状。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仿佛都是矛盾的个体。“卢仁”——一个卑鄙的律师,当时的俄罗斯,卢仁这样的律师是睿智和优秀的代表,他收到人们的尊重,他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却用着极为卑鄙的手段在毒害每一个阻止他获得利益的人,他利用法律作者坏事,法律是保障人们自由和权力的工具,而现实中却成了害人的利器,这是这个社会极为现实的一个矛盾。“卡捷琳娜•伊万诺夫娜”——一个贫穷而又高贵的女人,她的生活无时不刻不在苦难之中,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她和她的孩子们从来都吃不饱饭,但是,她的心中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骄傲,因为她曾是贵族人家的小姐,她从来都比别人要高贵,卡捷琳娜直到死都是高贵而骄傲的拿着她的那张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书死去的。她的思想与她的现实如此尖锐的对立着。“索尼娅”——一个最纯洁的妓女,她为了自己的家人,去领了黄色执照。但是,她却有着最纯洁的心灵,她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她为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而痛苦万分,她在拉斯科利尼科夫被关进监狱后任然一直陪着他。这样的一个妓女,却被所有监狱里的人尊敬着,喜爱着,她的身份和她的人格、她的事迹,深刻的矛盾着……
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给我们描述的故事,一个黑暗的压抑的俄罗斯农奴制以后的社会现状。他想给我们述说苦难,他想给我们说明“罪”,又或者,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罪”,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他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命题,想让世人去思索答案。我想,或许,“罪”只是一种认知,当你觉得自己犯了罪时,即使你没有触犯法律,都会受到自己心灵上的折磨和惩罚;当你在违背整个社会的统一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时,只要你坚持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没有任何一种惩罚能让你认为这是罪。
整部小说的结局是我认为最为深刻的部分。作者没有告诉你拉斯科利尼科夫有没有跨越自己心里的那道底线,他只告诉你,拉斯科利尼科夫流着热泪和索尼娅相拥,并预示着一段幸福生活的开始。或许通篇在让所有人苦恼的矛盾着的命题正是这样一个没有结局没有答案的命题,又或者没有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真正重要的,是一直肯陪在你身边的人,是你一天一天正在度过的生活,生命的追求或者不是一个真理,而是一段幸福着的美丽。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