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式的好法官
——追记山西省河津市人民法院干警杨学
2015-05-21 10:44:49 | 来源:山西法院 | 作者:段艾生 靳彦
  2015年3月18日10时许,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的好法官突发心脏病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终年48岁,他就是山西省河津市人民法院干警杨学。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只想做一名“好法官”,用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法官对事业的忠诚,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邹碧华”式的好法官。

  杨学去世前一个月,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但他却隐瞒病情。去世前一周,他虽已住院治疗,但却仍带病坚持工作。去世前一天,他没有去医院接受治疗,而是连续参加了三个会议:上午参加了河津市法院新审判大楼搬迁筹备会,下午参加了最高法院落实全国两会的视频会议、河津市法院专项整治推进会。当天会后,他还积极协调新审判大楼“阳光审判”栏目录制设备安装工作……

  忘我工作倒在推进司法公开的途中

  时间回到2015年3月18日。“杨学!杨学……”听到撕心裂肺的喊声,河津市法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子心头一紧。

  走出法院大门口,在杨学停车的地方,眼前的一幕让王伟子感到揪心的痛:杨学坐在驾驶位上,钥匙掉落脚下,整个人就像睡着了一样,对耳边妻子的哭喊无动于衷。

  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杨学倒在了“阳光审判”电视栏目录播的路上,终年48岁。

  河津市法院“阳光审判”是山西省司法公开的品牌栏目,杨学生前负责选题、协调、录播等工作。该院系首批“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三大平台”建设成绩斐然。特别是“阳光审判”栏目,开播近十年,被群众誉为河津的“今日说法”。

  杨学1967年生于河津市庄头村,1986年参加工作,曾在万荣县法院工作,1993年1月调入河津市法院,先后在基层法庭、院办公室、民二庭(经济庭)工作,并担任民事审判庭党支部书记。

  临近新审判大楼启用,河津市法院全员围绕搬迁、设备安装调试忙碌着。根据安排,杨学领了三项任务,一是筹备首次新闻发布会,二是协调拍摄司法公开宣传片,三是“阳光审判”栏目录制设备的搬迁、添置、调试。

  当天,杨学一早就到了单位。他先到王伟子的办公室,“王院长,您昨天说的那个不可行,该添置的设备还是要添,我这就去和市电视台对接。”事实上,为节省资金,杨学已三番五次跑电视台协调对接。

  随后,杨学又去和副院长张治荣沟通宣传片及新闻发布会的事。

  一晃九点多了,杨学给电视台工作人员打电话,相约到新审判大楼看现场。走出法院大门,杨学上了车,但车子没有开出。

  不挑不推,甘做阳光司法的“铺路石”

  4月10日,又是周五,晚8点,“阳光审判”在河津市电视台准时播出。

  年轻摄像马晓晖盯着电视机,仔细地审视每一个镜头,“虽然杨学叔走了,但总感觉他还和我们在一起,一起忙碌,一起审片。”

  2013年,已在民事审判岗位呆了18年的杨学,根据组织安排接手“阳光审判”统筹工作。该栏目自2005年起开播,司法公开效果非常好。

  离开审判岗位,干“出力难落好”的庭审录播,杨学没有半丝推脱,迅速进入角色。

  杨学刚接手时,栏目面临着设备老化、选题短缺等诸多问题。马晓晖坦言,有时录制中会出现一点画面抖动、电流噪声,想着就这么播吧,反正不影响大局。但这些都被杨学看在眼里,他没有责备年轻人,而是探究根源,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马晓晖他们被这位老法官的执着感动了,大家一起动手检修,确保了录播质量。

  解决了技术问题,杨学又开始琢磨选题。

  庭审录播,原汁原味,有些法官难免紧张,部分当事人会有顾虑,这都需要细致入微地做工作。“遵守法庭程序,多用法言法语”“充分阅卷,掌握庭审节奏”,至今,许多年轻法官对杨学的指导,言犹在耳。

  做当事人的工作,杨学更是苦口婆心。他认真讲解司法公开的意义,严格保护当事人权益,最终让一个个鲜活案例通过电视节目走进千家万户。杨学不仅注重实践,更注重制度创新。他推动河津市法院实施了阳光审判工作考核责任制,规范了管理制度。该院司法公开的探索得到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

  制度归制度,杨学见了各庭的法官,还是像以前一样热心,但最后一定不忘催报“阳光审判”的案例。很快,栏目案例选报形成了良性循环,高质量的案件审判提升了栏目质量,司法公开又促使法官在审判质效上精益求精,杨学也更忙了。从接到选题,筛选、排期、拍摄,联系电视台,协调法官、法警、后勤人员等,工作琐碎辛苦。大家劝杨学注意休息,但他总是苦中作乐,给别人减压、宽心。

  热心担当,让司法阳光迸射温暖光芒

  一位老法官讲到杨学的好,动情处,七尺男儿掩面而泣,“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为工作忙碌,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好多当事人也没有忘记他。杨学去世后的这段日子,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同志,每每经过杨学停车的地方,总会念叨:“杨学,回……”

  老同志叫胡文法,上世纪90年代在河津市二轻局工作时,局属企业因“三角债”困扰,资金短缺,濒临停产。受法院委派,杨学先后往返3省50多家单位,为17个企业收回欠款400多万元。胡文法也因此对杨学的工作能力和人品钦佩有加,杨学也成了胡文法的义务“法律顾问”。多年来,胡文法无论公事私事,常常找杨学请教法律问题,而杨学总是不厌其烦。像胡文法一样,免费享受杨学法律咨询服务的当事人还有很多。

  日常工作中,杨学也总能发现周围人的一些“蛛丝马迹”:看到同事脸色不好,他上前询问;得知新法官办案遇到困难,他主动支招……

  忙于工作的杨学对孩子的教育成长特别在心。在他和妻子王云霞的精心抚育下,两个孩子学业顺利,女儿即将硕士毕业,儿子还在上大学。

  一位好法官猝然离去了,但他给司法公开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来者接棒前行。

  清正廉洁,融会法条情理能动司法

  自1995年调入经济庭,到2013年离开,在民商事审判的岗位上,杨学一干就是18年。对工作,他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对名利,他不计得失,淡泊清廉;对群众和同事,他满腔热情,真诚友善。在审判岗位,杨学勤奋好学,责任心强,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

  每每遇到大案、难案或是突发事件,杨学都会挺身而出,以独到的审判能力和群众工作方式化解矛盾,妥善结案。杨学生前累计承办、参与审结案件近千件,均案结事了。

  杨学办案既讲调解,更按法律办事,公正服人。他承办过一起因婚姻引起的纠纷案,夫妻双方为逃避债务假离婚,其家庭有处级干部,还通过多种渠道给法院施加压力。杨学顶住压力,秉公办案。

  段社民曾是杨学承办案件的当事人,赢了官司后,给杨学送礼被断然拒绝,后来反而处成了朋友。“他家当时有房贷,经济很不宽裕。”段社民很感动。

  段社民说,和杨学认识多年,都是君子之交。一次杨学父亲身体不舒服,段社民得知后提礼品去探望,结果被杨学挡在门外,屋里老人听说后说话也是硬邦邦,“心意领了,东西拿走。”

  段社民也见过别人给杨学送礼被拒,问起原因,杨学常说,“收了人家东西,就不可能公正办案,违法违纪的红线绝对不能碰!”但看见恓惶的当事人,杨学常常会给他们钱,垫诉讼费,或者买瓶水,送个饼子。
责任编辑:王小磊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