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宝玉的爱情选择
2015-04-15 15:41:1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刘洋
周末闲暇,重拾《红楼》,轻嗅墨香,喜不自禁。曾几何时,钟爱贾宝玉,欣赏他对女子自有的那股怜香惜玉的痴情;钟爱林黛玉,钦佩她超凡脱俗不输七尺男儿的风流才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们之间那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纵有极致的悲情,却是最动人的乐章。
在有千红万艳的大观园中长大的贾宝玉,一向认为“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对那些精华灵秀的女子多所眷爱,无论姿容绝世的林黛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风流娇艳的史湘云;还是温柔和顺的袭人,风流灵巧的晴雯,聪颖善良的麝月,他都喜欢,正如脂砚斋里说的宝玉“情不情”。然而,即便这样我们也不难发现,流连万花丛中的他对黛玉的感情却是与众不同的。若说对她人有的是“情”,是依恋,是欣赏,是关心,是敬重;对黛玉有的则是“爱”,是情有独钟,是心心相印,是至死不渝。但他们的爱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我看来,确是他们相同的现实反叛思想和未来人生选择成就了他们的一段美丽情缘。
总有人质疑,为什么贾宝玉要选择尖酸刻薄的林黛玉,而放弃雍容大度的薛宝钗呢?与黛玉相比,薛宝钗性情温和,处事精明,在容貌上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几度让宝玉目眩神摇。而且他有和尚送的“须有玉来配”的金锁片,公认的“金玉良缘”。但爱情是要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她就和贾宝玉疏远分离了。正如黛玉能和宝玉共同欣赏《西厢记》,并将其视若珍宝,而薛宝钗则视其为邪书,认为看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是应该挨打挨骂的”;黛玉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利禄等问题上对被封建家庭称为“孽根祸胎”的贾宝玉所想采取全然支持的态度,而薛宝钗则动不动就规劝贾宝玉读书做官,谈讲仕途经济,让从心里对封建制度极为不满的宝玉怎能不心生厌倦,更视黛玉为知己。
薛宝钗遵法守礼,恪守妇道,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已经根植于她的灵魂,外表秀美的她却有着封建社会的一切庸俗,这使她成为了自觉实现封建礼教的淑女典范。纵然认定薛宝钗是真心爱贾宝玉的,但她的价值取向却和贾宝玉相距甚远,因而虽一厢情愿想谋得宝二奶奶的位子,却是强扭的瓜不甜,宝玉对他并不认可,甚至在梦中也不忘反抗“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可见,思想认识的对立在他们内心根本是无法调和的,这样的感情自然也无法升华为爱情。而所谓的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也无非是痴想“那白晃晃的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我还能摸一摸,偏长在她身上”,他心里想的还是林妹妹。
虽然黛玉是宝玉心中的“神仙妹妹”,但周汝昌老先生却因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而对她产生了偏见,否认黛玉是宝二爷的知己,认为“细数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的史湘云会更适合宝玉。的确,史湘云的容貌和才华也与黛玉相当,而且另有一种潇洒风流的气质,另外她也有能构成金玉良缘的金麒麟,看情况和宝玉也很相配。但表面活泼开朗,不拘小节的她似乎同薛宝钗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拥护者,他不同意宝玉“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间”的做法,她也曾劝宝玉委身仕途经济,没想到宝玉却登时拉下脸来,“姑娘还是去别的姐姐处坐坐吧,莫在我这里辱没了姑娘的经济学问”,更说“林妹妹就不曾说这些混账话,不然我早和她生分了”,可见,正是思想认识的一致让宝玉在内心深处将黛玉隐为了知音。
然而,在那个时代,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黛只能尝试爱情,却没办法自主把握婚姻。黛玉父母早亡,孤身无靠,寄人篱下,身弱多病,世俗社会要求的婚姻条件,他几乎都没有,而封建社会性质的金玉姻缘更为他们的爱情奏响了哀婉动人的悲剧交响曲,黛玉因为宝玉在狱中受苦而泪尽夭逝,宝玉又只得与宝钗成亲。但令人欣慰的是,婚后的宝玉终因意难平而离去,宝玉最后还是没有背弃他与黛玉的爱情誓言,为他抛却红尘,遁入空门。
黛玉为报恩而来,为还泪而去。她与宝玉的婚姻虽然没有结局,他们却收获了这世间绝无仅有、至真至纯的爱情。正所谓“完美人生难求,遗憾奏响绝唱”,断臂的维纳斯,红颜早逝的戴安娜和梦露,你能说那不是一种美吗?这残缺的美更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现在的他们该是身在何方——闭上眼睛,我似乎又闻到了他们身上所飘散出来的那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如此浓郁却又那般飘渺……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
在有千红万艳的大观园中长大的贾宝玉,一向认为“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对那些精华灵秀的女子多所眷爱,无论姿容绝世的林黛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风流娇艳的史湘云;还是温柔和顺的袭人,风流灵巧的晴雯,聪颖善良的麝月,他都喜欢,正如脂砚斋里说的宝玉“情不情”。然而,即便这样我们也不难发现,流连万花丛中的他对黛玉的感情却是与众不同的。若说对她人有的是“情”,是依恋,是欣赏,是关心,是敬重;对黛玉有的则是“爱”,是情有独钟,是心心相印,是至死不渝。但他们的爱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我看来,确是他们相同的现实反叛思想和未来人生选择成就了他们的一段美丽情缘。
总有人质疑,为什么贾宝玉要选择尖酸刻薄的林黛玉,而放弃雍容大度的薛宝钗呢?与黛玉相比,薛宝钗性情温和,处事精明,在容貌上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几度让宝玉目眩神摇。而且他有和尚送的“须有玉来配”的金锁片,公认的“金玉良缘”。但爱情是要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她就和贾宝玉疏远分离了。正如黛玉能和宝玉共同欣赏《西厢记》,并将其视若珍宝,而薛宝钗则视其为邪书,认为看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是应该挨打挨骂的”;黛玉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利禄等问题上对被封建家庭称为“孽根祸胎”的贾宝玉所想采取全然支持的态度,而薛宝钗则动不动就规劝贾宝玉读书做官,谈讲仕途经济,让从心里对封建制度极为不满的宝玉怎能不心生厌倦,更视黛玉为知己。
薛宝钗遵法守礼,恪守妇道,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已经根植于她的灵魂,外表秀美的她却有着封建社会的一切庸俗,这使她成为了自觉实现封建礼教的淑女典范。纵然认定薛宝钗是真心爱贾宝玉的,但她的价值取向却和贾宝玉相距甚远,因而虽一厢情愿想谋得宝二奶奶的位子,却是强扭的瓜不甜,宝玉对他并不认可,甚至在梦中也不忘反抗“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可见,思想认识的对立在他们内心根本是无法调和的,这样的感情自然也无法升华为爱情。而所谓的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也无非是痴想“那白晃晃的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我还能摸一摸,偏长在她身上”,他心里想的还是林妹妹。
虽然黛玉是宝玉心中的“神仙妹妹”,但周汝昌老先生却因她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而对她产生了偏见,否认黛玉是宝二爷的知己,认为“细数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的史湘云会更适合宝玉。的确,史湘云的容貌和才华也与黛玉相当,而且另有一种潇洒风流的气质,另外她也有能构成金玉良缘的金麒麟,看情况和宝玉也很相配。但表面活泼开朗,不拘小节的她似乎同薛宝钗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坚决拥护者,他不同意宝玉“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间”的做法,她也曾劝宝玉委身仕途经济,没想到宝玉却登时拉下脸来,“姑娘还是去别的姐姐处坐坐吧,莫在我这里辱没了姑娘的经济学问”,更说“林妹妹就不曾说这些混账话,不然我早和她生分了”,可见,正是思想认识的一致让宝玉在内心深处将黛玉隐为了知音。
然而,在那个时代,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黛只能尝试爱情,却没办法自主把握婚姻。黛玉父母早亡,孤身无靠,寄人篱下,身弱多病,世俗社会要求的婚姻条件,他几乎都没有,而封建社会性质的金玉姻缘更为他们的爱情奏响了哀婉动人的悲剧交响曲,黛玉因为宝玉在狱中受苦而泪尽夭逝,宝玉又只得与宝钗成亲。但令人欣慰的是,婚后的宝玉终因意难平而离去,宝玉最后还是没有背弃他与黛玉的爱情誓言,为他抛却红尘,遁入空门。
黛玉为报恩而来,为还泪而去。她与宝玉的婚姻虽然没有结局,他们却收获了这世间绝无仅有、至真至纯的爱情。正所谓“完美人生难求,遗憾奏响绝唱”,断臂的维纳斯,红颜早逝的戴安娜和梦露,你能说那不是一种美吗?这残缺的美更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现在的他们该是身在何方——闭上眼睛,我似乎又闻到了他们身上所飘散出来的那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如此浓郁却又那般飘渺……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