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间
——有感于曹植七步诗而作
2015-04-07 11:03:26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梁桂平
一二三四无六七,七步之间,是一段生与死的距离,而七步之外,又当如何?
我的面前一片茫然,高高的大殿笼住的是一片沉寂的空间,冷的雕梁,冷的画柱。四节更王兮秋气悲,流溢的是风吹幔帘拂过的微寒,和着的是那不胜芳景变迁的乌啼,虚幻的愀然。摇曳的烛火恍然出端坐于殿之尽头的我的哥哥,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我应该称他为皇。皇冠的辉煌湮没了他所有的气色,包括他哀,他的乐。腾龙的气势让我忘却幼时玩乐的笑语,以及伤神时伏于我肩无助的哀戚。或许,家与国,人与皇,从来都是神行两隔。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样的秋,这样的夜,这样的君与臣,抑或兄与弟一上一下地沉默着。
一,我在心里数着,抬起了颤抖的右脚,却又迟迟不忍踏下。无论如何,我是要踏出第一步的,开始的开始是如此的沉重。外面渐渐响起了秋风吹叶的声音,初淅沥萧飒,忽又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短兵相接,淙淙铮铮,金铁皆鸣。野草变色兮茎叶稀,鸣蜩抱木兮雁南飞,在这样的秋声秋色中,应该是黎民百姓饱享收获喜悦的时候啊,战乱初过,原野萧条,烟雾无依,惟有这份喜悦聊以慰藉。田间阡陌中,定有车来车往,满载被秋风吹出香味的禾禾木木,虽则不堪疲惫,却足以被米味豆香冲淡。农人院落内,定有欢声笑语,金黄的豆子流入他们的仓底,仓灰的豆萁堆垛在院外,这是他们丰收的象征。正如我们曹氏的基业一样,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我们曹氏父子驰骋疆场,南北征战,旌旗遮日,文韬武略,终于创立了眼下这份伟业。虽有险走华容,曾割须弃袍,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大宴宾客,横槊赋诗。这是我们的收获,我们的喜悦,与挥鞭驾车的百姓丰收的喜悦同样鼓胀于心。
第二步,我的脚抬起又落下。路是不能不走的,七步,不管是漫长还是短暂,我都要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结果,即便是断了憧憬,我也不能沉于留恋。豆子在只有短暂的一生,落地生芽,努力生长,幻化出一捧捧的金黄。然而冬天一来临,人们尽享安逸的时候,它们却要奔赴刑场。厚鼎之内,是它们最后的归宿。豆萁在顶下燃烧着,欢腾的火苗显示着自己的辉煌。翻滚的水中,豆子在挣扎着,它们在无望地奔跑,期许最后一丝奇迹,不求生存,但求看着自己的泪水羽化成升腾的气云。
第三步,第四步,步子一旦迈开是不可能停下的,何况对于死亡,我一向是毫不畏惧的。只是不能捐躯赴国难,我也就不能作到视死忽如归了。什么时候,我们兄弟不再为江山社稷促膝长谈,什么时候,我们兄弟不再为一比高低而交觞接杯,马上驰骋,而又时在什么时候,他的眼光一天比一天寒冷?是在父亲临终的病榻前,还是在他龙袍加身的那一刻?是由于他坐上了高大到无以复加的龙椅,还是由于我日渐卑微瘦削的身躯?萧墙之祸,历代君王谈之色变,他果然也明了于心,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是,我还是感念于他细腻的情感,怀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不要成为一个家庭的悲剧。于是我甘心做我的陈思王,我邀朋宴友,斗酒十千,甚至放下我心爱的诗篇,从此不再吟唱“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的豪言壮语。然而一切都挡不住这一天的到来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第五步,第六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父亲吟唱此句时,正值他年壮气胜,不想我今日却要在此时此地吟咏抒怀。站在生命的边缘上,我还是要忍不住想那现在的君主,我昨天的兄长。我记得我曾因他那句“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而大笑他的“小女子”情怀,他却沉浸诗境,毫无愠色;我还记得他因感念吴质而咏叹:“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如此的低徊动情,让我潸然泪下。我想,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哥哥有朝一日君临天下,必是一代仁君。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但人是有血有肉的,何况我与他一母同胞,手足情深。我不相信他能端坐于正殿而无动于衷。我仿佛听到釜中的豆子在凄恻地叹唱:“本为同根,何急相煎?”如果我的诗句能够唤回他心中沉睡的“仁”字,使天下百姓始得其仁政,我死又何足惜?于是我大声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咏之间,我决然地迈出了第七步,结束的结束,竟是如此的轻松。在余音的消歇处,我看到座上的君主微微一震。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
我的面前一片茫然,高高的大殿笼住的是一片沉寂的空间,冷的雕梁,冷的画柱。四节更王兮秋气悲,流溢的是风吹幔帘拂过的微寒,和着的是那不胜芳景变迁的乌啼,虚幻的愀然。摇曳的烛火恍然出端坐于殿之尽头的我的哥哥,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我应该称他为皇。皇冠的辉煌湮没了他所有的气色,包括他哀,他的乐。腾龙的气势让我忘却幼时玩乐的笑语,以及伤神时伏于我肩无助的哀戚。或许,家与国,人与皇,从来都是神行两隔。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样的秋,这样的夜,这样的君与臣,抑或兄与弟一上一下地沉默着。
一,我在心里数着,抬起了颤抖的右脚,却又迟迟不忍踏下。无论如何,我是要踏出第一步的,开始的开始是如此的沉重。外面渐渐响起了秋风吹叶的声音,初淅沥萧飒,忽又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短兵相接,淙淙铮铮,金铁皆鸣。野草变色兮茎叶稀,鸣蜩抱木兮雁南飞,在这样的秋声秋色中,应该是黎民百姓饱享收获喜悦的时候啊,战乱初过,原野萧条,烟雾无依,惟有这份喜悦聊以慰藉。田间阡陌中,定有车来车往,满载被秋风吹出香味的禾禾木木,虽则不堪疲惫,却足以被米味豆香冲淡。农人院落内,定有欢声笑语,金黄的豆子流入他们的仓底,仓灰的豆萁堆垛在院外,这是他们丰收的象征。正如我们曹氏的基业一样,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我们曹氏父子驰骋疆场,南北征战,旌旗遮日,文韬武略,终于创立了眼下这份伟业。虽有险走华容,曾割须弃袍,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大宴宾客,横槊赋诗。这是我们的收获,我们的喜悦,与挥鞭驾车的百姓丰收的喜悦同样鼓胀于心。
第二步,我的脚抬起又落下。路是不能不走的,七步,不管是漫长还是短暂,我都要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结果,即便是断了憧憬,我也不能沉于留恋。豆子在只有短暂的一生,落地生芽,努力生长,幻化出一捧捧的金黄。然而冬天一来临,人们尽享安逸的时候,它们却要奔赴刑场。厚鼎之内,是它们最后的归宿。豆萁在顶下燃烧着,欢腾的火苗显示着自己的辉煌。翻滚的水中,豆子在挣扎着,它们在无望地奔跑,期许最后一丝奇迹,不求生存,但求看着自己的泪水羽化成升腾的气云。
第三步,第四步,步子一旦迈开是不可能停下的,何况对于死亡,我一向是毫不畏惧的。只是不能捐躯赴国难,我也就不能作到视死忽如归了。什么时候,我们兄弟不再为江山社稷促膝长谈,什么时候,我们兄弟不再为一比高低而交觞接杯,马上驰骋,而又时在什么时候,他的眼光一天比一天寒冷?是在父亲临终的病榻前,还是在他龙袍加身的那一刻?是由于他坐上了高大到无以复加的龙椅,还是由于我日渐卑微瘦削的身躯?萧墙之祸,历代君王谈之色变,他果然也明了于心,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是,我还是感念于他细腻的情感,怀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不要成为一个家庭的悲剧。于是我甘心做我的陈思王,我邀朋宴友,斗酒十千,甚至放下我心爱的诗篇,从此不再吟唱“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的豪言壮语。然而一切都挡不住这一天的到来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第五步,第六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父亲吟唱此句时,正值他年壮气胜,不想我今日却要在此时此地吟咏抒怀。站在生命的边缘上,我还是要忍不住想那现在的君主,我昨天的兄长。我记得我曾因他那句“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而大笑他的“小女子”情怀,他却沉浸诗境,毫无愠色;我还记得他因感念吴质而咏叹:“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如此的低徊动情,让我潸然泪下。我想,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哥哥有朝一日君临天下,必是一代仁君。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但人是有血有肉的,何况我与他一母同胞,手足情深。我不相信他能端坐于正殿而无动于衷。我仿佛听到釜中的豆子在凄恻地叹唱:“本为同根,何急相煎?”如果我的诗句能够唤回他心中沉睡的“仁”字,使天下百姓始得其仁政,我死又何足惜?于是我大声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咏之间,我决然地迈出了第七步,结束的结束,竟是如此的轻松。在余音的消歇处,我看到座上的君主微微一震。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