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平凡的世界中
2015-03-16 10:03:4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康波
五天来,除了工作和睡觉时间之外,几乎全部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周末回家,听我四姨这个“老民兵”说她最近正在看新拍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心中一颤……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高中时代在同学宿舍听收音机里播放那部小说原著时入迷的往事,眼前也浮现出90年代观看过的老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胡亚捷出演的孙少平形象,还想起家里珍藏已久翻了好几遍的小说。当年,听到看到孙少平的恋人田晓霞作为记者在陕南洪灾一线采访因公牺牲的段落,每每总是哀伤唏嘘不止。一是因为一个完美形象人物的离去,二是因为我也是经历了1983年安康洪灾浩劫的人,想到晓霞是倒在安康,更觉痛心。
因工作繁忙,时间有限,我平时极少看电视剧,近些年真正看完和喜欢的剧集,扳着指头都数的清。这次知道新剧在播时,电视台已放了十余集。感谢万能的网络,使我能从第一集补看,而且是恶补。周末两天和周一周二晚间,我看完了已播放的二十多集,终于追平了电视台的进度。期间,我放声地笑过,眼睛也湿过。
几天来,剧中的人物、语言、情节都让我倍感亲切,也不得不佩服一帮八零后、九零后演员的出色投入演出。和朋友交流观感,朋友说,“那是因为都是你曾经熟悉和经历过的,现在看就像是在回忆一样”。其实这片子里的生活、情节和我还是很有差距,算来1975年孙少平16岁,孙少安20多岁了,那时我才3岁,不懂事。地域上剧中说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住的是窑洞;我在陕南山区,小时候住的是草房。环境上这片子以农村为主,我在城市菜园郊区长大。
那么,它何以那么地吸引我?答案只有两个字:时代。
因为,小说和电视剧描写的70年代到80年代,正是我长大的时代。片子里人物说的那些话,都是我小时候大人们成天挂在嘴上的,我也耳濡目染受影响甚大。我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很多成分,也深深地刻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人民公社、大队、社员、工分,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几乎天天听到的词汇。北京吉普车、手摇电话机、大链盒的自行车、铁壳壳的暖水瓶、民兵手中的半自动步枪,这些物件都是我那时感兴趣的好东西。“革委会”、“斗私批修”、“农业学大寨”、“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都是我幼时在大队墙上看到、在广播里听到的标语。土地到户、搞承包、发展商品经济,这也是我能懵懂感受到的第一波改革浪潮。这一切,都在这部作品中现实而又艺术地记载了。有些事、有些话现在看来好可笑、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时代,谁都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
二十多年前看《平凡的世界》,我最感兴趣的是孙少平,同情着他艰难困苦的校园生活,触摸着他自立自强的成长,想象和感叹着他和田晓霞的凄美恋情。如今再看,我最感兴趣的是孙少安、田福军,最敬佩他们始终肩挑着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重压困难之下不弯腰,而且思想活跃不僵化,敢于挺立时代潮头。或许,是我长大了的缘故吧。
不知过去的中国,无以把握当下,难以展望未来。当我们身处21世纪,用着电脑,刷着智能手机,享受这生活幸福和科技便利的时候,不要忘记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更不要忘记了父辈、兄辈们的艰辛。
(草抒于2015年3月11日晚)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人民法院
周末回家,听我四姨这个“老民兵”说她最近正在看新拍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心中一颤……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高中时代在同学宿舍听收音机里播放那部小说原著时入迷的往事,眼前也浮现出90年代观看过的老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胡亚捷出演的孙少平形象,还想起家里珍藏已久翻了好几遍的小说。当年,听到看到孙少平的恋人田晓霞作为记者在陕南洪灾一线采访因公牺牲的段落,每每总是哀伤唏嘘不止。一是因为一个完美形象人物的离去,二是因为我也是经历了1983年安康洪灾浩劫的人,想到晓霞是倒在安康,更觉痛心。
因工作繁忙,时间有限,我平时极少看电视剧,近些年真正看完和喜欢的剧集,扳着指头都数的清。这次知道新剧在播时,电视台已放了十余集。感谢万能的网络,使我能从第一集补看,而且是恶补。周末两天和周一周二晚间,我看完了已播放的二十多集,终于追平了电视台的进度。期间,我放声地笑过,眼睛也湿过。
几天来,剧中的人物、语言、情节都让我倍感亲切,也不得不佩服一帮八零后、九零后演员的出色投入演出。和朋友交流观感,朋友说,“那是因为都是你曾经熟悉和经历过的,现在看就像是在回忆一样”。其实这片子里的生活、情节和我还是很有差距,算来1975年孙少平16岁,孙少安20多岁了,那时我才3岁,不懂事。地域上剧中说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住的是窑洞;我在陕南山区,小时候住的是草房。环境上这片子以农村为主,我在城市菜园郊区长大。
那么,它何以那么地吸引我?答案只有两个字:时代。
因为,小说和电视剧描写的70年代到80年代,正是我长大的时代。片子里人物说的那些话,都是我小时候大人们成天挂在嘴上的,我也耳濡目染受影响甚大。我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很多成分,也深深地刻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人民公社、大队、社员、工分,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几乎天天听到的词汇。北京吉普车、手摇电话机、大链盒的自行车、铁壳壳的暖水瓶、民兵手中的半自动步枪,这些物件都是我那时感兴趣的好东西。“革委会”、“斗私批修”、“农业学大寨”、“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都是我幼时在大队墙上看到、在广播里听到的标语。土地到户、搞承包、发展商品经济,这也是我能懵懂感受到的第一波改革浪潮。这一切,都在这部作品中现实而又艺术地记载了。有些事、有些话现在看来好可笑、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时代,谁都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
二十多年前看《平凡的世界》,我最感兴趣的是孙少平,同情着他艰难困苦的校园生活,触摸着他自立自强的成长,想象和感叹着他和田晓霞的凄美恋情。如今再看,我最感兴趣的是孙少安、田福军,最敬佩他们始终肩挑着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重压困难之下不弯腰,而且思想活跃不僵化,敢于挺立时代潮头。或许,是我长大了的缘故吧。
不知过去的中国,无以把握当下,难以展望未来。当我们身处21世纪,用着电脑,刷着智能手机,享受这生活幸福和科技便利的时候,不要忘记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更不要忘记了父辈、兄辈们的艰辛。
(草抒于2015年3月11日晚)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