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的法律思维探析
2014-12-24 11:24:3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周晓丹
走出电影院时,听到了身后各种评价的声音,有怒骂不止的,有莫名其妙的,有不知所云的,也有沉默不语的。我不是所谓的影评人,也不是姜文雇的水军,站在一个年轻的法律人的角度,我想谈谈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法律思考。
姜文向来是个敢作敢为,有谋有略的电影人,不管是当演员时的狂野,还是当导演时的霸道,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占有欲。翻开他的成绩单,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勇夺国际大奖,也有《鬼子来了》遭禁播,既有《太阳照常升起》的广遭诟骂,也有《让子弹飞》的大获成功。而到了《一步之遥》,观众的评价又呈现两极分化,有人骂他任意妄为,胡掰乱造;也有人读懂了他荒诞背后的深深隐忧。我不敢说自己完全看懂了他想表达的东西,但内心却真真实实的有所触动。
马走日与花域总统完颜英吸食大烟后,神志不清发生车祸,完颜英惨死,马走日幸存,但他选择了逃跑。接到报案的警察想当然地将马走日列为了头号通缉犯,马走日在历时两年逃亡后,终因不堪忍受名角王天王瞎编乱造到处表演将其暴打而落网。但马走日是幸运的,他得到了警察署长项飞田及军阀之女武六的搭救,武将军应允只要马走日拍完电影《枪毙马走日》即偷梁换柱将其释放。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王天王再次将其臆想的马走日杀害完颜英的剧情写进剧本,并强行要求马走日进行演绎,愤怒的马走日无法忍受此种污蔑,再次被关入大牢,等候处决。爱上马走日的武六替他向父亲求情,父亲却拿出了登载武六与马走日奸情的报纸,拒绝了武六的要求。武六私下放了马走日,二人共同逃亡遭到追捕,为了避免武六受到伤害,马走日选择现身,最终被射杀。
这样荒诞而紊乱的结局让我想到了近日备受媒体关注的呼格案。同是女性遇害,同是头号怀疑对象,同是未经详细的调查取证,同是蒙冤而死,但与年轻懵懂的呼格相比,马走日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变数。马走日出于对法律和当局的不信任,在事故发生后选择了逃跑,呼格却出于一个普通公民的正义感选择了报案;马走日逃亡后,警察署长项飞田为了立功受奖将其宣传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民众也被王天王的演绎蒙蔽了双眼,而呼格案则至始至终都未能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马走日因为权贵武六的喜爱获得了一次生还的机会,而呼格的“罪行”则在未经严查的情况下被定为铁案。呼格已走,其人其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马走日的身上,我却看出了两个特点:第一,他是极度爱惜自己名誉的,第二,他内心有自己的坚持,不愿为了苟活而承认所谓的罪行。这既是马走日的闪光点,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思维。
在马走日一案中,有三样东西对马走日的冤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马走日对法律的不信任,二是群众的不明所以,三是权贵的自我需求。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代,这三者是杀害马走日的元凶,在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这三者仍将成为冤假错案的助推器。对法律的不信任导致法律形同虚设,嫌疑人剑走偏锋;媒体的乱宣传左右了大众的自我判断,引发民意处决;权贵的自我中心主义则将法律踩在脚底,无法无天。十八大四中全会召开后,依法治国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司法改革的脚步也日益急促。但依法治国不是几声口号,几分文件就能达成,纵观世界法治史,哪一国的法律权威不是建立在民众的信任、传媒的信服、权力的拜服之下?依法治国,我们需要重拾大众对法律的信任,需要树立传媒的良知与道德,更需要排除影响司法公正的一切阻力,只有创造一个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绝对信任的司法环境,我们的法律才有希望走向信仰的圣坛,成为亿万群众毕生膜拜的神灵!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呼格、更多的马走日逃脱被冤屈的可怕命运!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兴县人民法院
姜文向来是个敢作敢为,有谋有略的电影人,不管是当演员时的狂野,还是当导演时的霸道,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占有欲。翻开他的成绩单,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勇夺国际大奖,也有《鬼子来了》遭禁播,既有《太阳照常升起》的广遭诟骂,也有《让子弹飞》的大获成功。而到了《一步之遥》,观众的评价又呈现两极分化,有人骂他任意妄为,胡掰乱造;也有人读懂了他荒诞背后的深深隐忧。我不敢说自己完全看懂了他想表达的东西,但内心却真真实实的有所触动。
马走日与花域总统完颜英吸食大烟后,神志不清发生车祸,完颜英惨死,马走日幸存,但他选择了逃跑。接到报案的警察想当然地将马走日列为了头号通缉犯,马走日在历时两年逃亡后,终因不堪忍受名角王天王瞎编乱造到处表演将其暴打而落网。但马走日是幸运的,他得到了警察署长项飞田及军阀之女武六的搭救,武将军应允只要马走日拍完电影《枪毙马走日》即偷梁换柱将其释放。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王天王再次将其臆想的马走日杀害完颜英的剧情写进剧本,并强行要求马走日进行演绎,愤怒的马走日无法忍受此种污蔑,再次被关入大牢,等候处决。爱上马走日的武六替他向父亲求情,父亲却拿出了登载武六与马走日奸情的报纸,拒绝了武六的要求。武六私下放了马走日,二人共同逃亡遭到追捕,为了避免武六受到伤害,马走日选择现身,最终被射杀。
这样荒诞而紊乱的结局让我想到了近日备受媒体关注的呼格案。同是女性遇害,同是头号怀疑对象,同是未经详细的调查取证,同是蒙冤而死,但与年轻懵懂的呼格相比,马走日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变数。马走日出于对法律和当局的不信任,在事故发生后选择了逃跑,呼格却出于一个普通公民的正义感选择了报案;马走日逃亡后,警察署长项飞田为了立功受奖将其宣传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民众也被王天王的演绎蒙蔽了双眼,而呼格案则至始至终都未能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马走日因为权贵武六的喜爱获得了一次生还的机会,而呼格的“罪行”则在未经严查的情况下被定为铁案。呼格已走,其人其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马走日的身上,我却看出了两个特点:第一,他是极度爱惜自己名誉的,第二,他内心有自己的坚持,不愿为了苟活而承认所谓的罪行。这既是马走日的闪光点,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思维。
在马走日一案中,有三样东西对马走日的冤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马走日对法律的不信任,二是群众的不明所以,三是权贵的自我需求。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代,这三者是杀害马走日的元凶,在社会主义法治的今天,这三者仍将成为冤假错案的助推器。对法律的不信任导致法律形同虚设,嫌疑人剑走偏锋;媒体的乱宣传左右了大众的自我判断,引发民意处决;权贵的自我中心主义则将法律踩在脚底,无法无天。十八大四中全会召开后,依法治国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司法改革的脚步也日益急促。但依法治国不是几声口号,几分文件就能达成,纵观世界法治史,哪一国的法律权威不是建立在民众的信任、传媒的信服、权力的拜服之下?依法治国,我们需要重拾大众对法律的信任,需要树立传媒的良知与道德,更需要排除影响司法公正的一切阻力,只有创造一个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绝对信任的司法环境,我们的法律才有希望走向信仰的圣坛,成为亿万群众毕生膜拜的神灵!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呼格、更多的马走日逃脱被冤屈的可怕命运!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兴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