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由与祖国的憧憬”的跨文化魅力
——观看威尔第歌剧《纳布科》有感
2014-12-24 11:15: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丰法宣
意大利歌剧《纳布科》似乎对于我们非常遥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描述距今超过2600多年的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故事,而且还是一部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歌剧。但是,对于其要表述的核心内容,被压迫的奴隶对自由的崇尚以及对祖国的向往却那么的“真实”与“震撼”。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宏大华美的舞台布景以及震撼心扉的“希伯来奴隶的合唱”。这是发自人类心底的声音并且有广泛的代表性。而歌剧《纳布科》这部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已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和文化认识的差异,直击人心,为每一位观众所感知。
在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精心制作上演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纳布科》,并邀请了享誉世界的歌唱大师普拉西多·多明戈加盟,这无疑使这次演出成为了轰动性的乐坛盛事,这从国家大剧院演出前等待检票排起的长龙和演出时座无虚席的壮观可见一斑。虽然我坐在剧场偏后的位置,虽然演员们唱的是我听不懂的意大利语,虽然大屏幕上快速变换的是希伯来文和英文,但是它所传达的炽烈深情一度使我这个艺术的门外汉痴迷。
歌剧《纳布科》取材于《圣经》,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野心勃勃的古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将战败的犹太人掳劫到巴比伦,而身处异国、被奴役的犹太人绝境中仍不放弃信仰,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最终感化纳布科而重获自由。故事中穿插了巴比伦公主与耶路撒冷王子之间的爱情,以及纳布科与养女公主阿碧凯利之间激烈的政治冲突,情节跌宕起伏。但我认为,真正吸引中国观众的还是歌剧中传达出来深刻的人文内涵,是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以及美好祖国的向往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在场的观众。这种真挚的情感,从远古的希伯来奴隶延伸至近代中国的民族危难以及当代复兴,从未断绝。
四幕歌剧《纳布科》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唱段莫过于那首有着意大利“第二国歌”美誉的希伯来奴隶的合唱《飞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不仅这个唱段在意大利家喻户晓,就是在欧洲以及后来的歌剧创作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个唱段反映出了在威尔第时代意大利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心声。所以,尽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较大,但是人们对于自由生活的崇尚以及对于祖国的向往却是相通的。所以首演当晚,中国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就不难理解了。
观众报以雷鸣般掌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演出后被大家誉为“舞台上帝”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记得去年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另一位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的演唱会时,就被那个孱弱的拥有着强大爆发力和意志力的“小老头”所深深打动,那时就在想不知道作为哥哥的多明戈演唱时是个什么样子。这一次见到多明戈,他优美、高亢的嗓音,他洒脱的舞台形象,深深把我征服了,似乎整个身体要同充满震动频率的空气融为一体,让你感觉这便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享受。从他的歌声里,我分明能听到纳布科内心的情感挣扎,即使在观看前完全不了解歌剧内容和演出背景的情况下,在第一幕中看到纳布科怒吼着要拆毁耶路撒冷神庙、在第二幕中宣布自己就是上帝之后发疯到歇斯底里的时候,多明戈的演唱和表演让我看到更多的并非纳布科作为野心勃勃的国王所具有的凶悍的一面,而更多的是人性内涵。看到他在舞台上一招一式举头投足,73岁的他在舞台上翻滚跌扑,所有尺度分寸拿捏的无不恰如其分,这时你已经忘记了他的年龄,他的身份,他就是那个站在你思想世界里的大师。但是好多人都会注意到多明戈这次演绎的并不是大家对他所熟知的男高音,而是男中音。好多人在演出前曾经对他的“转行”表达了担忧,不确定他是否可以像他以前饰演的那些男高音角色一样打动观众。但他那相当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表达促使演出大获成功,完全消除了大家的忧虑。有乐评家评价他:“就嗓音本身而论,多明戈这位年逾七旬的歌唱家的声音状态令人称奇:作为他嗓音醒目标志之一的宽广有力并无衰退迹象,而他所唱的每个音所具有的光泽感,给听者源源不断的享受和抚慰;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惯有的分句感和对声乐线条精心、考究的塑造,这是忠于和贴近人物内心世界的亲切、真挚表达,这种富有独特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表达引领听者走进人物的灵魂深处,给予人物在剧中的言行以最大的宽容和理解。”演出结束时,所有演职人员一起上台向中国观众谢幕,多明戈单膝跪地,向中国观众敬献了一个屈膝礼,以表达观众对他跨越文化认同的感谢之情。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便是这场歌剧的舞美设计,它不愧是奥斯卡最佳舞美的作品。它将实景和3D特效相结合制造的舞台,再现了古巴比伦的恢弘气势,从耶路撒冷犹太人圣殿被焚毁时的坍塌全过程、被战火烧红的天空,到古巴比伦纳布科宫殿的冰冷精致,使观众见证了一场“博物馆式”的奇观。
贝多芬曾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而歌剧这种高超的艺术形态,因饱含着炽烈的深情,能让人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拥有了跨越国界、超越文化的魅力和互通。《纳布科》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感官盛宴,更是对思想、对心灵的一场洗礼,它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对自由和解放极度憧憬、热血澎湃的年代,让我们对于现在的独立与幸福更加珍视。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在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精心制作上演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纳布科》,并邀请了享誉世界的歌唱大师普拉西多·多明戈加盟,这无疑使这次演出成为了轰动性的乐坛盛事,这从国家大剧院演出前等待检票排起的长龙和演出时座无虚席的壮观可见一斑。虽然我坐在剧场偏后的位置,虽然演员们唱的是我听不懂的意大利语,虽然大屏幕上快速变换的是希伯来文和英文,但是它所传达的炽烈深情一度使我这个艺术的门外汉痴迷。
歌剧《纳布科》取材于《圣经》,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野心勃勃的古巴比伦国王纳布科将战败的犹太人掳劫到巴比伦,而身处异国、被奴役的犹太人绝境中仍不放弃信仰,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最终感化纳布科而重获自由。故事中穿插了巴比伦公主与耶路撒冷王子之间的爱情,以及纳布科与养女公主阿碧凯利之间激烈的政治冲突,情节跌宕起伏。但我认为,真正吸引中国观众的还是歌剧中传达出来深刻的人文内涵,是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以及美好祖国的向往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在场的观众。这种真挚的情感,从远古的希伯来奴隶延伸至近代中国的民族危难以及当代复兴,从未断绝。
四幕歌剧《纳布科》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唱段莫过于那首有着意大利“第二国歌”美誉的希伯来奴隶的合唱《飞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不仅这个唱段在意大利家喻户晓,就是在欧洲以及后来的歌剧创作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个唱段反映出了在威尔第时代意大利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心声。所以,尽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较大,但是人们对于自由生活的崇尚以及对于祖国的向往却是相通的。所以首演当晚,中国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就不难理解了。
观众报以雷鸣般掌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演出后被大家誉为“舞台上帝”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记得去年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另一位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的演唱会时,就被那个孱弱的拥有着强大爆发力和意志力的“小老头”所深深打动,那时就在想不知道作为哥哥的多明戈演唱时是个什么样子。这一次见到多明戈,他优美、高亢的嗓音,他洒脱的舞台形象,深深把我征服了,似乎整个身体要同充满震动频率的空气融为一体,让你感觉这便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享受。从他的歌声里,我分明能听到纳布科内心的情感挣扎,即使在观看前完全不了解歌剧内容和演出背景的情况下,在第一幕中看到纳布科怒吼着要拆毁耶路撒冷神庙、在第二幕中宣布自己就是上帝之后发疯到歇斯底里的时候,多明戈的演唱和表演让我看到更多的并非纳布科作为野心勃勃的国王所具有的凶悍的一面,而更多的是人性内涵。看到他在舞台上一招一式举头投足,73岁的他在舞台上翻滚跌扑,所有尺度分寸拿捏的无不恰如其分,这时你已经忘记了他的年龄,他的身份,他就是那个站在你思想世界里的大师。但是好多人都会注意到多明戈这次演绎的并不是大家对他所熟知的男高音,而是男中音。好多人在演出前曾经对他的“转行”表达了担忧,不确定他是否可以像他以前饰演的那些男高音角色一样打动观众。但他那相当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表达促使演出大获成功,完全消除了大家的忧虑。有乐评家评价他:“就嗓音本身而论,多明戈这位年逾七旬的歌唱家的声音状态令人称奇:作为他嗓音醒目标志之一的宽广有力并无衰退迹象,而他所唱的每个音所具有的光泽感,给听者源源不断的享受和抚慰;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惯有的分句感和对声乐线条精心、考究的塑造,这是忠于和贴近人物内心世界的亲切、真挚表达,这种富有独特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表达引领听者走进人物的灵魂深处,给予人物在剧中的言行以最大的宽容和理解。”演出结束时,所有演职人员一起上台向中国观众谢幕,多明戈单膝跪地,向中国观众敬献了一个屈膝礼,以表达观众对他跨越文化认同的感谢之情。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便是这场歌剧的舞美设计,它不愧是奥斯卡最佳舞美的作品。它将实景和3D特效相结合制造的舞台,再现了古巴比伦的恢弘气势,从耶路撒冷犹太人圣殿被焚毁时的坍塌全过程、被战火烧红的天空,到古巴比伦纳布科宫殿的冰冷精致,使观众见证了一场“博物馆式”的奇观。
贝多芬曾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而歌剧这种高超的艺术形态,因饱含着炽烈的深情,能让人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拥有了跨越国界、超越文化的魅力和互通。《纳布科》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感官盛宴,更是对思想、对心灵的一场洗礼,它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对自由和解放极度憧憬、热血澎湃的年代,让我们对于现在的独立与幸福更加珍视。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