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一路走好!
——邹碧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2014-12-15 07:29:4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记者 卫建萍 严剑漪
  2014年12月14日,是人们送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日子。

  上午8时,上海龙华殡仪馆一号大厅外,穿着黑色法官制服的上海高院各部门人员默默分工,做着告别仪式前的安排工作。阳光斜斜地洒在远处的楼房和高架路上,吊唁者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

  缓步走上台阶,进入肃穆的大厅。只见大厅内墙中央硕大的九个字:“沉痛悼念邹碧华同志”,两旁是“碧血忠魂潜心法治鞠躬尽瘁”“华星秋月璀璨人生风范长存”的挽联。

  吊唁的人越来越多,大厅两侧摆满了花圈。有人默默地看着花圈上的字,有人在暗自流泪。

  8时15分,大厅内开始播放视频短片《怀念》,很多人抬头注视屏幕,一张张邹碧华生前照片、一段段熟悉的工作场景,大厅内顿时陷入安静,时而传出低低的哭泣声。

  昨天刚荣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顾薛磊来到追悼会现场:“我今天是特地来向邹院长汇报的。他在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个月还辅导我怎么准备演讲,今天我来送送他,告诉他我没有辜负他。”顾薛磊身边站着一个1米高的男孩,“这个患白血病孩子的案子当初是邹院长在长宁法院时力主立案的,他爷爷看到了邹院长去世的消息,今天一定也要来送一下。”

  花圈越来越多,大厅外的广场两旁也逐渐放满了花圈。“秋风乍起,燕园重聚,寒暄中忆起年少身影;冬雪初降,天人永隔,泪水里重温最后演讲。”邹碧华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老师、学生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

  上海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吴海平默默地站在大厅外的树下,不远处,她的同事正在拍摄追悼会现场。吴海平的心情很难受:“我采访过邹院长,他每次都回答得恰到好处,可惜有时因为新闻的时长有限没办法全用,现在再也采访不到他了!”

  吴海平打开手机,给记者看她在邹碧华去世后写下的感言:“邹碧华的微信名称是‘庭前独角兽’,这种上古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他虽然仓促离开人间,但他留下的法治精神,将和独角兽一起永远守护在法院门口,让每一起案件都能公正审理,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上海高院刑二庭法官罗开卷告诉记者:“邹院长关心青年法官的成长进步,常常推荐我们阅看资料,让我们分享他的所学所思。现在他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领导。”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资产保全部经理高万泉说到邹碧华的离世,唏嘘不已:“前几天我给他寄去一本自己编写的反映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遇到的法律问题的书籍《清收笔谈》,特地在扉页上写上最想跟他说的话‘实践让法治生根,理想使明天光辉’。可惜,估计他收到后还不一定来得及翻阅。”

  10时,告别仪式正式开始。

  大厅容纳不下,一半人只能站在大厅外的广场上,但秩序井然。2500朵康乃馨已经全部分发,但仍然不断有人加入吊唁队伍。工作人员不断再去购买白色菊花,然后一枝一枝分发给后来签到的人。

  遗体告别仪式由上海高院副院长盛勇强主持。哀乐响起,悲伤顿时萦绕在大厅内外。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介绍邹碧华生平,几度哽咽。

  当邹碧华21岁的儿子致辞时,人群异常安静。“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万分悲恸的心情,向我亲爱的爸爸做最后的告别……”他说,爸爸热爱生活,“我希望他在天堂也能有自己的书房,我希望他在天堂也能有自己的相机,我希望他在天堂也能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10时40分,吊唁者开始瞻仰遗容敬献鲜花。人群缓慢地移动着,没有人说话,只有一阵阵压抑的哭泣声。邹碧华的遗像挂在大厅正中,彩色照片里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神采飞扬。

  “前一天晚上,我还和邹院长在微信里一起讨论律师服务平台的采访选题。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他就去世了。现在我都不敢看那天的微信内容了,太不能接受了!”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吕蕾眼圈发红。十年前,她作为《上海法治报》的记者,采访时任上海高院民二庭庭长邹碧华,邹碧华的博学和平易近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你不用叫我邹庭长,叫我邹博好了,这样你采访起来不会紧张。”

  12时左右,载有邹碧华遗体的灵车慢慢远去。吕蕾擦了擦眼泪:“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遗憾,更多的是激励,他没有完成的心愿我们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顾薛磊也深吸了一口气:“我要像他一样,不仅要继承他的精神,更要发挥我的才能,培养法院的新人才,让法院有更多的杰出青年,完成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使命!”

  众人渐渐散去。大厅里,邹碧华的遗像仍然在墙上,他爱妻的花圈放置大厅中央,挽联上写着“感谢生命中有你 来世我们还做一家人”。

  斯人已逝,一路走好。感谢生命中有你,邹碧华,来世我们还要一起奋斗前行!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