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员析《决定》司法体制改革部署:注重全面性
2014-10-30 18:43:3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今日指出,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注重改革的全面性、针对性与可行性。
28日晚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就《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司法领域的重大举措答记者问。
姜伟指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形成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从《决定》整体内容来说,共分三大板块。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从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论述和部署。第二部分讲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三部分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四部分讲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五部分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六部分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七部分讲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结束语号召全党全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姜伟介绍,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次全会《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基础上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此外,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也有部分举措与司法工作有关。
姜伟称,《决定》第四部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中提出六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一是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主要有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尊重法院裁判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等举措。二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主要有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等举措。三是推进严格司法。主要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举措。四是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主要有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等举措。五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主要有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等举措。六是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主要有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制度等举措。
《决定》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第六部分提出,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姜伟称,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对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姜伟表示,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有三个特点:第一,注重改革的全面性,体现需求导向。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避免改革的碎片化。《决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充分反映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需求、对深化改革的期待。
第二,注重改革的针对性,体现问题导向。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司法不规范、不公正、不廉洁的问题。《决定》提出的改革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第三,注重改革的可行性,体现务实导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从容易形成共识的事项做起、从有条件改革的事项做起,争取早日取得成效,让人民群众共享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8日晚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就《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司法领域的重大举措答记者问。
姜伟指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形成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从《决定》整体内容来说,共分三大板块。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从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论述和部署。第二部分讲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三部分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四部分讲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五部分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六部分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七部分讲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结束语号召全党全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姜伟介绍,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次全会《决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基础上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此外,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也有部分举措与司法工作有关。
姜伟称,《决定》第四部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中提出六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一是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主要有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尊重法院裁判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等举措。二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主要有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等举措。三是推进严格司法。主要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举措。四是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主要有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等举措。五是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主要有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等举措。六是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主要有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制度等举措。
《决定》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第六部分提出,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姜伟称,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对于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姜伟表示,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有三个特点:第一,注重改革的全面性,体现需求导向。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避免改革的碎片化。《决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充分反映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需求、对深化改革的期待。
第二,注重改革的针对性,体现问题导向。目前,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司法不规范、不公正、不廉洁的问题。《决定》提出的改革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改革,健全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第三,注重改革的可行性,体现务实导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从容易形成共识的事项做起、从有条件改革的事项做起,争取早日取得成效,让人民群众共享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