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人:陪审员陈开猛的“三观”
2014-10-25 10:09: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八版 | 作者:朱忠宝 贺静
  “要当好陪审员,就不要怕被骂。”这是厦门海事法院东山法庭陪审员陈开猛的工作心得。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做起人民陪审工作来格外用心,一年多来,经他诉前化解的20余件案件,成功率达100%。

  情系本地人

  福建东山县有近五分之一的人从事渔业捕捞行业,两三个家庭合股经营者居多,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李龙和陈亮是同村人,一个家中有钱却没有捕捞技术,另一个有捕捞技术却没有钱,俩人便商定合伙经营。

  2011年8月,他俩买了一艘渔船开始从事渔业捕捞,起先收益还不错,可到后来连连亏损,双方就开始互相猜忌,隔阂越来越深。今年年初,李龙提出不想合伙了,双方为此就渔船的归属等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陈开猛得知后,常利用晚上时间登门做化解工作。他说,能不打官司还是不要打官司,不说别的,近300万元的官司,律师费就要多少,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什么不能协调。

  在他一次次努力下,矛盾终于被一一化解,双方还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商定7月24日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

  当法官在逐项核实协议内容时,陈亮家属又提出还有2万多元的费用要对方承担,李龙一听就火了,拒不承担这笔费用。调解工作又陷入僵持状态。

  陈开猛见此情景,当场指出双方的不是,并和法官一起分头做工作。三天后,当事双方再次来到法院签调解协议书。

  这起纠纷能赶在8月1日开渔节到来之前化解,陈开猛很是开心。原来,渔民休渔三个月了,开渔节后是渔民最好捕捞的时间,陈开猛就是想让他们多挣点钱。

  善待外地人

  “那是2012年的事了。”陈开猛回忆说,甘肃籍渔工随船出海捕鱼,在收网的时候不小心被缆绳击中手臂致残,双方为了赔偿款的事始终谈不拢。

  伤治好了,渔工却不愿出院,他担心没拿到赔偿款就出院了,今后谁来管?船主却想省医药费,一定要渔工先出院再谈赔偿款。而陈开猛所操心的是万一船主真的不付医院费,渔工到处上访怎么办?

  陈开猛主动到医院找渔工了解情况,当渔工提出住院8个月,每个月需补发1万多元的工资时,他劝导说:“整个东山县有2万多外来渔工,基本行情在,不能狮子大开口。”

  他又找到船主,希望船主能多给一点赔偿,船主说,“你怎么胳膊往外拐?”他回应说:“人家大老远跑来打工不容易,我们应该把他们当亲人。再说,善待外来渔工的好名声,会让你们今后招工更容易。”

  船主明白了陈开猛的用心,当即作了表态。渔工大年廿七这一天从陈开猛手中接过35.5万元的赔偿金时,激动地说:“一年的纠纷你用两天时间就解决了,太谢谢你了!”

  不怕得罪人

  “要当好陪审员绝不能仅限于‘陪一陪’,而应不怕得罪人,不怕被人骂,要敢做敢当。”陈开猛说,“敢做就是要把化解纠纷工作做在法官之前。”

  陈开猛是东山县铜陵镇第九渔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海上发生事故或纠纷,他一般都会先知道。知道了就会去化解,而此时,当事双方往往火气都比较大,有时还会有过激行为。

  “我不怕这些。”陈开猛说,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当事人上法院之前,一定要先做他们工作,把他们棱角“磨圆”了一些再去,免得他们为难法官。

  陈开猛对“敢当”的理解是不要怕事。他说,有一次,铁船明明把木船撞翻了,但铁船船主以为没人看到就死不承认,我硬是把木船上留下来的油漆拿到厦门化验,让事实来说话。

  当被问及是否被人骂过时,他得意地笑着说:“我不怕骂,当面也没人敢骂我。”

  现任厦门海事法院东山法庭庭长温文华说:“陈开猛在当地威望很高,他不仅当陪审员,还当调解员、宣传员,确实给法庭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黎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