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路上
——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法院干警胡波口述
2014-08-07 08:24:13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第四版 | 作者:茶莹 陈萍辉 段琼梅
图为鲁甸法院干警抢救灾区群众财产。李姜谷 李官鸿 罗昌彦 摄
  8月3日 星期日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家中陪女儿午睡。强烈的震感让我心头一沉,预感到这次地震来势凶猛,要出大事。未及多想,我抓起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匆匆起身赶往法院。

  20时30分,在应急手电、干粮、抢险救灾的工具和物资准备妥当后,我跟随院长刘易青带领的鲁甸法院救灾应急分队开赴震中龙头山镇。和其他同事相比,我的随身装备多了台电脑和相机,身为法院搞文字的人,及时将灾区情况传递出来,是我的责任。

  作为本地人,我对地震并不陌生,但是一路上的场景仍然令我触目惊心,路面严重扭曲变形,断裂坍塌,山顶落石不断,尘土飞扬。有伤员不断地被运送出来,从震中传递出的消息支离破碎却让人心情越来越沉重。我几次掏出手机想给家中的女儿打个电话,看到显示的有限的电池格,最终忍住了。

  深夜,我们到达了龙头山镇,尽管夜色漆黑,但灾情的惨重却历历在目,我们马上投入救援工作。23时,燥热的天气下起了倾盆大雨,余震不断,身旁石头滚落之声不绝于耳,我们奉命原地待命。趁着这个间歇,我掏出手机,在不时中断的信号中,时断时续向单位留守值班的同事报送着今天我们一路开展救援工作的情况和信息。

  8月4日 星期一 早晨

  经过一夜暴雨的浇淋,8月4日6时30分,浑身湿透的我们来到龙头山法庭查看办公楼受损情况,在得知法庭旁边一幢倒塌的建筑下面掩埋着一名年轻女子时,疲惫的同事们立刻振作起来。在刘易青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与消防官兵共同协作进行施救。距地震发生已过去了14小时,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进行着赛跑,我们的行动加快一秒受困者生存的机会就多一秒。大家一边用手刨残砖和水泥渣块,一边向废墟中喊话,心中默默地为受困女子祈祷着。在经过一夜的暴雨之后,残砖、钢筋和泥巴越发紧实,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好几个同事的手已经磨起了血泡,有的人手指被断裂的钢筋刺破了,鲜血直流,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大家心里清楚在这一刻,时间就是生命。由于缺乏生命探测仪,刘易青院长找来当时的幸存者,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被困者的受困方位,大家继续开展救助。半小时过去了,大家内心越来越焦急,刘院长指挥的声音都变得沙哑了。

  “我看见衣服角了!” 同事的一声大叫,给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注入了无穷的能量。大家铆足了干劲,加快了救援速度。在经历了一小时的紧急救援后,被困女子终于被救了出来,令人难过的是她早已停止了呼吸。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得知了罹难者的身份。死去的女孩名叫王娟,8月2日来到龙头山镇看望男朋友。这时,一位老人哭倒在女孩的遗体面前,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们得知,原来,他是女孩未来的公公,他的儿子是在2013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龙头山镇政府工作的,家里已经为两个孩子备下了结婚的新房。不幸的是,老人的儿子也在这场地震中遇难了。看着悲痛的老人,我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默默地流着泪将死者遗体运送出去。

  8月4日 星期一 中午

  中午时分,我们又累又饿,为把有限的物资留给受灾群众,大家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多个小时水米未进。几名同事围在一堆冒烟的火堆旁烘烤着身上湿漉漉的衣服,仅有的几瓶矿泉水同事们轮流传递着解渴。由于下了一夜的大雨,原本坍塌的路段情况更加糟糕,外面的救援物资根本无法送进重灾区,吃饭喝水的问题我们必须自己解决。这时,新的指令来了,让我们开赴龙头山镇新民村开展救援工作。从龙头山镇西北面一路往上爬,需要步行15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刘易青院长集合队伍,鼓舞着大家。早晨在救援中腿部受伤的冯国凤大姐拄着根树枝,默默地走在队伍前列。

  我们爬到半山腰,回目一看,几乎被夷为平地的龙头山镇满目疮痍,大家忍了一夜的泪水禁不住奔涌而出。偏远的新民村,灾情又如何呢?大家加快前进的步伐。下午1点多,在行进了近两个小时后,我们途经一处倒塌的土坯房,一对老夫妇正在废墟上用锄头刨土,一旁还有个小女孩领着弟弟并排坐在一根倒塌的椽子上。两个孩子稚嫩天真的模样让大家心头一暖,联想到家里的女儿,我身上的困顿疲惫立刻减轻了许多。

  老人告诉我们,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他们独自带着孙儿生活。地震发生时,一家人正在赶集回家的路上,侥幸躲过灾难,只是家中两头300多斤的肥猪被倒下的土墙砸死了,现在他和老伴正在刨猪。我们上前想帮忙,老两口断然拒绝了:“听说新民村那边死了很多人,你们赶快过去吧,他们更需要帮助。”

  看到我们饥渴的面色,老人连忙邀请大家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喝水。一只白色的桶内装着清亮澄净的一大桶水。早已干渴万分的我们,纷纷围上去痛快地喝起来。这时,一旁的小姐弟跑过来也嚷着要喝水,却被老人制止了:“你们刚刚才喝过!”原来,地震后,家附近的水源断水了,这桶水是老人走了很远的路才取回来的,一家人都节省着在用。

  大灾凝聚人心,大德出于乡里。身旁的同事早红了眼圈,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和老人一家挥手告别,奔赴下一个救援目的地。

  8月5日 星期二 深夜

  23时10分,外出联系物资运输的院长刘易青返回新民村,经过一天的奔波,法院为新民村协调到大米3000斤,三色塑料布150卷,食用油50桶,方便面1000件,可以基本解决近两天的生活问题。然而,由于龙头山到新民村的道路中断,如何将救援物资运到村里成了目前比较棘手的大问题。

  刘院长马上召集法院干警和新民村26位社长开会,他向大家通报了国家关于此次地震的政策,抚恤金和安葬费用的拨付以及伤者如何医疗救治等情况事项。就眼前如何搬运救灾物资进村,刘院长最终拍板决定依靠人力背扛、借助摩托车尽快将救援物资运送进村。

  随即,刘院长将工作进行了安排分配:以温灿林为组长的8人到有滑坡危险的村社,组织群众转移;以高云轩、周永才为组长的两个组继续排查灾情;以冯国凤、段克利为组长的两个组与26位社长一起负责运输物资;自己带领几位同志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刘易青说:“请乡亲们放心,不把困难解决,我们决不离开。”

  8月6日 星期三 清晨

  清晨6点半,我的同事温灿林来到新民村拾家社组织群众转移。在刚才的险情排查中,同事们发现了村舍后山崖上开了一条很大的裂缝,随时有山体滑坡的可能。村中一位中年妇女迎上前来:“同志,我知道你们这些天没有吃过饱饭,我这里有刚烤好的几个洋芋……”温灿林表示感谢后打断了老乡的热情:“请问你们这共有几户人家?社长人在哪?”得知对方就是社长后,温灿林着急地说明拾家社面临的险情,要求她立刻组织村民迅速转移。看到对方犹豫踟蹰的表情,温灿林加重语气:“我是鲁甸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为安全起见,我要求你赶快组织村民实施转移。”温灿林告诉这位社长,法院协调的救援物资正在往村里运输,转移出去后村民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10多分钟,温灿林终于做通了当地村民的工作,拾家社的10户人家同意跟随我们的干警转移。1个小时后,村民们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温灿林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责任编辑:牟菲菲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