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法院如何加强科技化法庭建设
2014-01-24 15:30:19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宋建兵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它不仅承担了大量的民、商事审判和一定量的执行工作,也是基层人民法院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着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构建和谐司法、展示国家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前沿窗口。法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辖区一方的平安和人民法院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法院系统,基层法院办理的案件占所有案件的80%以上,而人民法庭办理的案件约占基层法院办理案件的50%左右,因此,人民法庭实际上审理了全国法院约40%的案件,除此之外,还承担着指导基层调解组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繁重任务,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人员配置、软硬件建设不配套、安保力量薄弱等问题。在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管理,提升效能,从内部挖潜的角度去考虑资源配置,法庭法官将不堪重负,法庭工作将难有科学发展。而信息化是加强审判管理,节约审判资源,提升审判质效的有力支持,是实现科技强庭的有效之路。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科技法庭信息化保障工作,让法庭工作管理实现“五化”,即日常办公自动化、审判流程网络化、庭审过程直播化、文书签章电子化和安保工作技术化。切实加强科技化法庭建设,全面推进人民法庭工作,提高人民法庭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狠抓利用

  各地人民法院应将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稳步推进法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 由于大部分法官在工作习惯、技术掌握、资金投入和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信息化推行之初,阻力会较大。建议可以采取高位推进、以用促建的办法,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培训、亲自应用、亲自督战,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层层带动,技术部门有条不紊地具体实施。久而久之,法官运用信息化的自觉性会逐渐增强,氛围会逐渐浓厚,成效会逐渐显现,信息化建设从有设备到有利用、有效果,也为后续不断升级以覆盖更多的工作范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沟通,争取资金,落实经费

  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地人民法院既要注重内部挖潜,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促进信息化建设,同时又要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千方百计地解决资金难题。

  三、加强保障,培养人才,充实队伍

  各地人民法院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加大网络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配备网上办公所需硬件设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配置网络信息中心机房,拓展延伸局域网络。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精心维护设备,及时排除故障,编制培训手册,采取集中演示、个别指导、相互学习、竞赛评比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技能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人才条件和硬件支持,确保法庭信息化的应用和运行维护。

  四、加强管理,完善标准,全力推进

  建立和完善法庭信息化建设、应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约机制。在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技术和业务标准、规范等,全力推进人民法庭信息化管理工作。

  五、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法院工作的支持

  以此利于自上而下地解决机构编制、职级待遇等基层法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基层人民法庭公正、严肃执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氛围。

  此外,科技法庭信息化建设和保障工作还要考虑各法院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相信在信息化推动下,法庭工作效率会显著提升,案多人少的矛盾会有效缓解,科技的介入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进一步保证了公正司法,使人民法庭审判执行工作有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牟菲菲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