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
——十八大以来新局面新风气新进展述评
2013-11-09 10:02:00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卢新宁 杨健 吴焰 张铁 詹勇 范正伟 陈家兴
初冬的北京,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段时间,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各路观察家不断猜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牌”。尽管答案各有怀抱,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未来中国“充满期待”。
翘首等待三中全会“大新闻”的外国媒体,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归纳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他们梳理着这块土地上那些雷厉风行的举措与抓铁有痕的成果,认定“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从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找到合作机遇”。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新起点”。十八大之后短短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励精图治的改革举措,奋发进取的务实行动,推动着中国现代化巨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开创了党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
这一年,面对复杂形势,中国主动调控经济增速,赢得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换来了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一致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转型发展再出发,中国经济航船穿越激流、动力强劲。
这一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创新驱动中关村科技引擎强劲轰鸣,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改革大业在深水区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这一年,八项规定新风扑面,反腐倡廉铁腕治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剑指作风痼疾,直击官场积弊,8500多万党员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洗礼,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系列举措,为现代中国打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这一年,民生改善难点变亮点。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笼,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与之密切相关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民生投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诠释着“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的理念。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在多地试水,户籍制度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大气污染防治让美丽中国从实处筑建,多项民生举措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信念熠熠生辉。
这一年,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精彩的中国亮相,谱写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的恢弘篇章,见证着中国外交新格局的确立。从咖啡飘香的拉美村庄到阳光明媚的加州庄园,从风景如画的俄罗斯到骄阳似火的非洲大陆,从驼铃声声的中亚大漠到鲜花锦簇的东南亚邻邦,秉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推进周边外交,“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表述,向世界传递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胸怀。
……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向来重“势”。《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这一年,转型的力度势不可遏,攻坚的勇气势如破竹,发展的劲头势不可挡。有学者赞叹“开局之势,来势宏大、气象喜人”。
没有盘点,就没有发现。短短一年,一个国家能向着未来走出多远?就让我们在盛会召开之际,循着这一年的足迹,重温这宏大开局的喜人收获,回望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
自信,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
那些对未来中国充满疑问和期待的旁观者大概没有想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己这一代人历史责任的勾画,是从“梦想”的角度破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年前的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看《复兴之路》展。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铿锵宣示,道出“接过这一棒”的领导者无比坚定的信心。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话音落处,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正如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的,“这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梦想是信念的代名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媒体评述,这梦想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13亿民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展现了35年改革开放之后,这一代领导人不同寻常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顺应13亿普通中国人的新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穿越现实迷雾的战略眼光和魄力,一笔笔清晰地勾勒出深化改革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布局和现实路径。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无论是2013年新年前夕的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莲花山上的缅怀、江城武汉的座谈、湘水之滨的探访,习近平总书记无不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勉励,鼓舞人们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中国,是实现梦想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沿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向前。
——以创新理念推动科学发展,是实现梦想的内生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型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结构调整的道路向何处去?中国科学院、天津、辽宁、湖南……每到一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促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履职伊始推出八项规定,到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自身建设,“赶考命题”常说常新,激发起“生于忧患”的使命担当。
——凝聚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实现梦想的必然选择。“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时代呼唤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精神“补钙”,为发展鼓劲,积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是中国梦想的世界维度。一年来,习近平主席踏访五洲的足迹,中国向世界传递的,是“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的愿景。统筹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统筹与大国、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梦为全球梦注入鲜明的“东方元素”……
没有科学的理念,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真正奋起。综观这一年300多个日日夜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执政64年的大党励精图治的深刻思考,是一个走过35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大国更上层楼的治国方略。改革开放的中国航船驶向一个新的境界。
勇毅,弘扬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无论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主题,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社会实践,改革无疑都是这35年中国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也是考量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当之无愧的重要坐标。
或许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能够读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这一关键词的时代把握——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履职后第一次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地标深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宣示,振聋发聩。
半个月后,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五大关系,从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到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改革方法,体大思精。
今年7月,在武汉座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研的6个重大问题,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到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思考,全面深刻。
今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重申,“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决心,明确坚定……
穿越春秋冬夏,跨越内陆大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反复强调,点燃全社会的激情。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更有开阔缜密的思路。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成竹在胸的改革思路,化作势如破竹的改革举措。
反腐倡廉的政治改革,消解的是“固化的利益”,突破的是“守旧的藩篱”,彰显的是改革者“自我限权”的勇气。“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这样的利益不触动,如何体现改革的价值指向?转变职能的政府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与此同时,被观察者称为“最严厉的反腐举措”,既打“老虎”也打“苍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以“有腐必反”的雷厉行动,振奋了党心,赢得了民心。
转型升级的经济改革,牺牲的是一时的发展速度,超越的是“GDP至上”的落后观念。十八大以来,在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下,中国经济增速主动调控到合理区间。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增加高新技术投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多信心。虽有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更多领域,问题在解决,改革在突破。土地流转试点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营改增将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23个省份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近一年来堪称密集的改革举措,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改革开放的领导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深刻洞察。过去35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居于改革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潮中,二者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关系进一步融洽。“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清晰有力。上海自贸区一份不足10页的“负面清单”,更让人看到“非必要不干预”的思路。政府慎作为,市场才有活力;政府有担当,市场就有信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密切结合,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法治与人治关系的清晰体认。习近平主席庄严宣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李克强总理郑重承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依法”的理念,贯穿于改革的方方面面。从十八大以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密集部署,“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努力的目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是成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权的基本理念。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的改革实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把GDP的增长甩在身后,预计到年底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200万人,基本养老金、新农合、最低工资标准……幸福指数连成幸福曲线,体现共建共享的执政追求,诠释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舆论评价,十八大以来的改革,给中国民众勾勒出的中国梦“不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在今天的中国推进改革,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谨严,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年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发展实践,让人想起外国学者当初的判断,“中国新的最高领导人都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是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为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带来了大量经验。”
笃行,凝聚实干兴邦的中国力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掷地有声的话语,折射出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务实笃行的为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要求基层干部“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基层考察纷纷鼓励群众说真话、道实情、讲“恼火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实际行动传递出求真务实的强烈信号,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这样的语汇,自上而下地在全党层层传导着压力。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小”的务实之举,开拓出一个个广阔的工作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徙木立信的气概,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立竿见影的扎实行动,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
当务实的理念深入人心,务实的作风成为一种自觉,造就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会期缩短了,开会不念稿了,公款吃喝少了,奢靡之风成了过街老鼠……不少群众感叹,坏风气正在消减、好风气正在形成。
笃行,源自从上而下的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广东,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设红毯,轻车简从,与群众相伴而行。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渲染,中央政治局带头做出的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从文风会风改起,从小事小节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手,抓住了作风建设的要害。“中央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开局令人振奋,完全可以用6个字概括:亲民、务实、自律……”网民如此评价。
笃行,源自必作于细的扎实。遏止公款吃喝、治理会员卡腐败,叫停奢华晚会、严禁公款寄送贺年卡,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希望办的事做起,无论是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还是提出“开门办活动”、“开好民主生活会”,传递的是从严治党的决心。
在经济领域,挤压公款消费的泡沫,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形成可持续、有效率的消费规则,为发展凝聚起更强大的正能量。在政治领域,提高行政效能,通过权力的规范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制度的创新完善,堵住政治运行中的漏洞。在文化、社会领域,倡导质朴、清新的社会风尚,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改作风小切口,掀动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笃行,源自动真碰硬的魄力。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完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未能干成”的大事。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13个重点区域,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出台;从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入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中国建设……
扔掉文过饰非的“面子”,真诚面对公众的批评与监督,挤掉发展和政绩的水分,放下盘根错节、公私不分的利益考量,一项项求真务实的雷霆之举,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在俄罗斯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确实,任何道路,都会遇到泥泞曲折,需要爬坡过坎,需要闯关夺隘。一年的理论创新,一年的实践探索,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积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3亿中国人民将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翘首等待三中全会“大新闻”的外国媒体,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归纳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他们梳理着这块土地上那些雷厉风行的举措与抓铁有痕的成果,认定“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从中国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找到合作机遇”。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新起点”。十八大之后短短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励精图治的改革举措,奋发进取的务实行动,推动着中国现代化巨轮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开创了党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
这一年,面对复杂形势,中国主动调控经济增速,赢得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换来了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指标一致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转型发展再出发,中国经济航船穿越激流、动力强劲。
这一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创新驱动中关村科技引擎强劲轰鸣,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改革大业在深水区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这一年,八项规定新风扑面,反腐倡廉铁腕治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剑指作风痼疾,直击官场积弊,8500多万党员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洗礼,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一系列举措,为现代中国打造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这一年,民生改善难点变亮点。备受关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笼,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与之密切相关的就业却创出历史新高,民生投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诠释着“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的理念。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在多地试水,户籍制度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大气污染防治让美丽中国从实处筑建,多项民生举措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信念熠熠生辉。
这一年,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精彩的中国亮相,谱写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的恢弘篇章,见证着中国外交新格局的确立。从咖啡飘香的拉美村庄到阳光明媚的加州庄园,从风景如画的俄罗斯到骄阳似火的非洲大陆,从驼铃声声的中亚大漠到鲜花锦簇的东南亚邻邦,秉持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极推进周边外交,“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表述,向世界传递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胸怀。
……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向来重“势”。《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这一年,转型的力度势不可遏,攻坚的勇气势如破竹,发展的劲头势不可挡。有学者赞叹“开局之势,来势宏大、气象喜人”。
没有盘点,就没有发现。短短一年,一个国家能向着未来走出多远?就让我们在盛会召开之际,循着这一年的足迹,重温这宏大开局的喜人收获,回望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
自信,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
那些对未来中国充满疑问和期待的旁观者大概没有想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己这一代人历史责任的勾画,是从“梦想”的角度破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年前的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观看《复兴之路》展。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铿锵宣示,道出“接过这一棒”的领导者无比坚定的信心。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话音落处,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正如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的,“这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梦想是信念的代名词。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媒体评述,这梦想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13亿民众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展现了35年改革开放之后,这一代领导人不同寻常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顺应13亿普通中国人的新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穿越现实迷雾的战略眼光和魄力,一笔笔清晰地勾勒出深化改革开放、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布局和现实路径。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是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无论是2013年新年前夕的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莲花山上的缅怀、江城武汉的座谈、湘水之滨的探访,习近平总书记无不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勉励,鼓舞人们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中国,是实现梦想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沿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向前。
——以创新理念推动科学发展,是实现梦想的内生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转型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结构调整的道路向何处去?中国科学院、天津、辽宁、湖南……每到一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促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履职伊始推出八项规定,到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自身建设,“赶考命题”常说常新,激发起“生于忧患”的使命担当。
——凝聚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实现梦想的必然选择。“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时代呼唤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精神“补钙”,为发展鼓劲,积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是中国梦想的世界维度。一年来,习近平主席踏访五洲的足迹,中国向世界传递的,是“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的愿景。统筹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统筹与大国、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梦为全球梦注入鲜明的“东方元素”……
没有科学的理念,就没有一个国家的真正奋起。综观这一年300多个日日夜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执政64年的大党励精图治的深刻思考,是一个走过35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大国更上层楼的治国方略。改革开放的中国航船驶向一个新的境界。
勇毅,弘扬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无论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主题,还是作为一场范围广大无所不在的社会实践,改革无疑都是这35年中国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也是考量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当之无愧的重要坐标。
或许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能够读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这一关键词的时代把握——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履职后第一次考察,就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地标深圳。“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宣示,振聋发聩。
半个月后,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五大关系,从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到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改革方法,体大思精。
今年7月,在武汉座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研的6个重大问题,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到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思考,全面深刻。
今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重申,“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决心,明确坚定……
穿越春秋冬夏,跨越内陆大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反复强调,点燃全社会的激情。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的系统阐述,既有斩钉截铁的决心,更有开阔缜密的思路。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成竹在胸的改革思路,化作势如破竹的改革举措。
反腐倡廉的政治改革,消解的是“固化的利益”,突破的是“守旧的藩篱”,彰显的是改革者“自我限权”的勇气。“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这样的利益不触动,如何体现改革的价值指向?转变职能的政府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与此同时,被观察者称为“最严厉的反腐举措”,既打“老虎”也打“苍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以“有腐必反”的雷厉行动,振奋了党心,赢得了民心。
转型升级的经济改革,牺牲的是一时的发展速度,超越的是“GDP至上”的落后观念。十八大以来,在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下,中国经济增速主动调控到合理区间。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增加高新技术投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多信心。虽有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更多领域,问题在解决,改革在突破。土地流转试点让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营改增将为企业减负上千亿元,23个省份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近一年来堪称密集的改革举措,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改革开放的领导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深刻洞察。过去35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居于改革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潮中,二者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关系进一步融洽。“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清晰有力。上海自贸区一份不足10页的“负面清单”,更让人看到“非必要不干预”的思路。政府慎作为,市场才有活力;政府有担当,市场就有信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密切结合,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法治与人治关系的清晰体认。习近平主席庄严宣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李克强总理郑重承诺“我们将忠诚于宪法”。“依法”的理念,贯穿于改革的方方面面。从十八大以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密集部署,“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努力的目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是成为依法治国、依法治权的基本理念。
这种能力体现为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的改革实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把GDP的增长甩在身后,预计到年底新增就业有望超过1200万人,基本养老金、新农合、最低工资标准……幸福指数连成幸福曲线,体现共建共享的执政追求,诠释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舆论评价,十八大以来的改革,给中国民众勾勒出的中国梦“不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在今天的中国推进改革,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谨严,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年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发展实践,让人想起外国学者当初的判断,“中国新的最高领导人都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是深思熟虑的思想家,为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带来了大量经验。”
笃行,凝聚实干兴邦的中国力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掷地有声的话语,折射出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务实笃行的为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要求基层干部“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中央领导同志在基层考察纷纷鼓励群众说真话、道实情、讲“恼火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实际行动传递出求真务实的强烈信号,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这样的语汇,自上而下地在全党层层传导着压力。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小”的务实之举,开拓出一个个广阔的工作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徙木立信的气概,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立竿见影的扎实行动,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
当务实的理念深入人心,务实的作风成为一种自觉,造就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会期缩短了,开会不念稿了,公款吃喝少了,奢靡之风成了过街老鼠……不少群众感叹,坏风气正在消减、好风气正在形成。
笃行,源自从上而下的垂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广东,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设红毯,轻车简从,与群众相伴而行。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意渲染,中央政治局带头做出的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从文风会风改起,从小事小节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手,抓住了作风建设的要害。“中央新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开局令人振奋,完全可以用6个字概括:亲民、务实、自律……”网民如此评价。
笃行,源自必作于细的扎实。遏止公款吃喝、治理会员卡腐败,叫停奢华晚会、严禁公款寄送贺年卡,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希望办的事做起,无论是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还是提出“开门办活动”、“开好民主生活会”,传递的是从严治党的决心。
在经济领域,挤压公款消费的泡沫,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形成可持续、有效率的消费规则,为发展凝聚起更强大的正能量。在政治领域,提高行政效能,通过权力的规范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制度的创新完善,堵住政治运行中的漏洞。在文化、社会领域,倡导质朴、清新的社会风尚,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改作风小切口,掀动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笃行,源自动真碰硬的魄力。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完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未能干成”的大事。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13个重点区域,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出台;从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入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中国建设……
扔掉文过饰非的“面子”,真诚面对公众的批评与监督,挤掉发展和政绩的水分,放下盘根错节、公私不分的利益考量,一项项求真务实的雷霆之举,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为民情怀一以贯之,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在俄罗斯访问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确实,任何道路,都会遇到泥泞曲折,需要爬坡过坎,需要闯关夺隘。一年的理论创新,一年的实践探索,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积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正在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3亿中国人民将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