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灿法官的“三味”
——记福建省政和县人民法院法官何陈灿
2013-09-12 15:49:2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林召宏 叶应娇
何陈灿(左一)到田间勘察处理纠纷
  个子不高,脸形稍胖,见人眯着爱笑的小眼,就一普通人,与“法官”这个严肃的词汇似难联系。他每天面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接触各种各样吵吵嚷嚷的男人和女人,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在福建省海拔最高的镇前人民法庭一晃就是7年。他喜欢走村串户、谙熟民俗、擅长乡言俚语,老百姓大多认识他,只喊他阿灿或阿灿法官,对此,他习惯得很。

  他就是政和县人民法院镇前人民法庭副庭长何陈灿,福建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法官,2010年来审理各类案件802件,办案数居全院前茅,调撤率83%,服判息诉率达99%,无一超审限、无一涉诉信访、无一矛盾激化。

  镇前人民法庭地处闽北高寒山区,从政和县城出发,穿过崎岖的稠岭,越过险峻的佛子山,蜿蜒山路40公里才到达。这里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乡民思想封闭、守旧,宗族观念很强,往往因一些小事情、小矛盾就会闹得不可开交,有的甚至会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面对着这份“扯不清,理还乱”,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阿灿法官认为“这样的地方更需要法律服务,这里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常说:“自己也是来自农村,知道农村的困难和需求,不求名不求利,只希望为群众尽心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方言味好重

  镇前人民法庭辖管的镇前镇、澄源乡、杨源乡因同属高寒地区,交通闭塞,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刚到法庭,阿灿法官就走街串巷,听东家长、西家短,时间一长,镇前话、澄源话、杨源话讲得顺溜,还喜欢加入些当地的谚语、土语。“用当地语言,用群众自己的话,可拉近大家距离,还能在情感上有所共鸣。关键是在处理问题的角度上,有了认同。虽然,有时候这样觉得自己像居委会大妈……”这是阿灿法官在调解乡民矛盾时的经验和感受。

  澄源村村民李平读书不多,说话带着浓重的“澄源腔”,常年跟着师傅给人盖房子,一天因施工不当,从在建的房子上摔了下来。

  他说:“我是替师傅做工受伤,应该按工伤标准赔偿。”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认为法官偏袒被告,大闹法院,还打了承办法官一巴掌,最后被送进了看守所。

  在看守所,他不吃不喝,以绝食抗议。

  承办法官申请回避,院领导将这个棘手的案件交到了阿灿法官手里。

  阿灿法官第一次到看守所,一聊,从来缄默不搭腔的李平意外地开口了:“你也是我们澄源人哦,一定要帮我哦!

  阿灿法官笑而不答。

  “为了这个官司,我和怀胎七月的老婆吵架,一怒之下踢了她肚子一脚,如果我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我要让他给我陪葬!还有你如果不给我认定工伤,我就死在这里,不出去了!”李平接着说。

  “你先别急,听我讲一个故事”,阿灿法官和颜悦色地说。

  “在我们澄源、镇前、杨源都崇尚鲤鱼,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一千多年前,村民们在溪畔耕作,歇息进餐时,总是将饭菜省下一口喂食溪中鲤鱼,久而久之鲤鱼成精,有一次,这些鲤鱼精得知山神发怒将发山洪的消息,在山洪暴发前夜,纷纷托梦村民。第二天清晨,当村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村民们躲过了一场劫难,从此,人们为报答鲤鱼救命之恩,立碑禁渔,订下保护鲤鱼溪的乡规民约,把鲤鱼当作神灵供养,村民世代爱鱼蔚然成风。‘人鲤同戏传佳话’,人鱼之间都能有如此和谐的景象,更何况乡亲同胞呢?你受了伤,本应该好好治疗,但你骂师傅、打老婆、闹法院,这能解决问题吗?况且,师傅和雇主都是咱澄源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这么一闹,以后还怎么做乡亲啊!”

  “那你们法院就给我判工伤啊,还要保证我孩子没有问题,不然,这事没完!”沉默了许久的李平说话时态度很是坚决。

  第二天,阿灿法官又来了,同来的有李平的妻子和李平任法律服务者的老同学。

  “老公,我去检查了,孩子没问题,很健康,老踢我呢。”

  “你这人,我都和你说了,工伤是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保险,造成人身伤害才能认定。你与师傅、雇主之间仅能算是雇佣关系,是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不能算工伤。”老同学推心置腹地说。

  阿灿做调解工作很耐心,隔三差五地上门找李平聊,大多时间并不急于聊案情,而是关心伤情、家庭情况,偶尔也谈及案情。第15天,李平忍不住了,“何法官,别人都叫你阿灿,我也可以这样叫你吗?”

  “当然可以啊。”

  “好,阿灿你别再来了,你说的我懂了,我这个可以不算工伤,但雇主说的赔偿金额我不能接受。”

  阿灿法官随后把双方都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工作做了一整天,临近中午,阿灿法官说:“我先请大家吃个便饭,然后继续调解吧”。双方积怨太深,仍然没能达成一致,但已不再抵触法院审判。见火候到了,阿灿法官安排开庭审判,当庭宣判,案件判决后,双方都没有上诉。阿灿法官凭着韧性和耐心,一场矛盾激化的案件就这样案结事了了。

  在工作之余,阿灿法官喜欢在镇前镇的街头“遛哒”,顺便将便民联系卡分发给村民,渐渐地,便有了试探的电话、求助的电话、咨询的电话,交流过程中,阿灿法官的土话也越发“溜”了,时间长了,让人感觉他就是一当地人,人们也经常看到他在田间地头、亭子、廊桥与村民交谈。也许,你会觉得他不务正业,但他正是以这种独特方式融入乡民社会,发现潜在矛盾,通过聊天、串门子,将解决方法和法律知识融进其中,潜移默化。同时与当地村两委密切配合,与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沟通联系,苗头性、萌芽状态的社会矛盾均能及时排查化解。

成为法庭“111”工作室驻村法官后,阿灿与村民联系得更紧了,三天两头的呆在村民家中,村委主任佩服地说:“在我们眼里高高在上的法官能与村民打成一片,真是不容易!这样的法官,我们信,我们服!”

                  泥土味也浓

  “小问题、小矛盾,我土言土语还凑和,但如果是涉及人员众多、问题复杂的纠纷,那自然要入乡随俗,法律也要因地制宜地运用,活学活用在这里才能奏效。”这是阿灿法官在乡土运用的独特“法律运用学”,将乡土民情、民俗、习惯纳入司法调解中。

  2010年4月26日,这天是星期六,一大早东平镇范屯村的村民就看到法院的阿灿法官卷起裤脚拿着测量工具,在泥泞的耕地上深一脚浅一脚来回奔走着,为的是测量和确定被征用耕地的具体面积和四至范围。

  案件还得从海西重点工程宁武高速公路和松建高速公路的修建说起。宁武高速公路和松建高速公路的互通位于东平镇的范屯村界内,该村被征用耕地范围广,村民对于征地补偿款的分配纠纷多。吴老汉与魏老汉就为了一纸承包地互换协议和征地补偿款的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

  吴老汉说:“你分得的征地补偿款有我的一份,我要取得应得的份额。”

  魏老汉说:“我们已签订了承包地互换协议,我把茶山给你,你把农田给我,现在想分钱,没门!”

  阿灿法官来到了范屯村,在田间找到了插秧的魏老汉。他二话不说,撸起衣裤就下了田。“老魏,每亩田每年能有多少收成呢?”他一边插秧一边说。

  “这不好说,我们主要靠天吃饭!天气好,收成就好。”魏老汉说。

  “那你觉得是耕田收入高还是茶山收入高呢?”阿灿法官继续问。

  “茶山如果管理得好,总体收入比耕田高!我当时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再者也是由于和吴老汉关系较好,才和他换的。”

  “你谈到和他关系好,你想想别人耕了你的田获得了补偿,而你没有份,你急不? ”

  “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个事呢,觉得为了点钱闹得双方不愉快,不值得。再说啦,你为了我们的事,跑了好几趟,还帮我插秧,我再坚持不给钱就不对了。”魏老汉说。

  阿灿法官说:“那这样,我把吴老汉喊来,大家一起把土地丈量下,看他的田占多少,然后你适当补偿给他,你看怎么样?”

  “听你的!”魏老汉说。

  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现场丈量土地,绾着泥脚,比划着、说道着,充满泥土味道的调解协议达成了。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农竖起大拇指感叹说:“星期六办案,还赤脚到稻田量地化解纠纷,那是好官!”

  “在农村,每一个案子,都牵动着一些人心,即使他再平凡、再卑微。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当地的民情,讲法律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做‘村委会大妈’,经常家长里短,就能找到问题的出路。”阿灿法官如是说。

                  人情味正酣

  “砰”的一声,宁静的村庄响起了清脆的法槌声。镇前法庭有“三不传”传统即农忙不传、节假日不传、红白事不传,即对涉及边远山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当事人,想方设法巡回开庭,就地办案。阿灿法官不仅是“三不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还将“三不传”的范围延伸,将病残也纳入不传范畴,所以把庭开到了肖某家里。

  徐某与肖某是经人介绍结婚的,婚后两人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肖某父母也对媳妇颇为不满。2005年,徐某外出打工。2008年肖某在为他人粉刷外墙时不慎摔落地上致残,整天躲在家中,不愿拄杖出门。“屋漏偏逢连夜雨”,徐某又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离婚。

  阿灿法官在收到案件后,把徐某请到了法院,了解情况。“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们结婚十几年,孩子也小,肖某残疾了,这个时候你本应该好好照顾他和孩子,而你却提出离婚,难道真应了那句‘夫妻本是同龄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那句话吗?况且,在没有对你丈夫给予较好的安顿前,你们是离不了婚的”阿灿法官对徐某严肃地说。

  “何法官,你说的我不是不知道,我是有苦衷的。是,我和他结婚十几年,虽然时有争吵,但感情还是有的,我原本是打算好好照顾他和孩子,陪他过下半辈子的。但你知道吗,我每回家一次,公公婆婆就打我、骂我,说我害了他们的儿子,丈夫也不待见我,对我冷眼冷语,连儿子都骂我是坏人。你说说,在这个家,我还怎么呆的下去?”

  说完,徐某就大哭起来。

  阿灿法官没有说话,静静地让徐某发泄。

  “何法官,我来之前都打听清楚了,你是一个办案公正,非常有人情味的法官。你办了很多难案,领导都喜欢把疑难案件指定给你办理,而你也每次都能较好完成任务。我的案子交给你,我放一百个心,你咋说我就咋办。”

  开庭15天前,在送达开庭传票时,阿灿法官来到了肖某家。

  肖某父母一看到阿灿,就破口大骂:“你是来帮那个女人的吧,我们今把话说到这了,她想离婚,没门!你敢判他们离婚,先把我们老两口杀了!”

  阿灿法官说:“大伯,大娘,今天到家里,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可以把心里话都和我说,我们都会记录下来的。你们一定要心平气和的,我们高山区都有老人家走桥念经,端午节在廊桥上丢粽子的风俗,为的是让子孙生活的更好!我们希望的是让他们生活得开心!”

  “法官,你不知道,那个女人和我儿子结婚后,好吃懒做的,就想着吃穿,嫌我儿子不挣钱,孩子三岁就跑出去,这一走就是7年,对家人不管不顾的。现在我儿子残疾了,她也没有回来照顾,我们要照顾儿子又要照顾孙子,你说我们苦不苦!”

  阿灿说:“这个事情,前几天你们儿媳来法院,我已经严肃批评她了,并对她说如果要离婚,必须把你儿子和孙子的生活安顿好。”

  一番入情入理的话说的老两口对儿媳要离婚的事也不那么抵触了。

  阿灿又把肖某叫道一边说:“你老婆现在要和你离婚,你有什么想法?”

  “我已经是废人了,现在如果能把儿子安顿好,她要离婚就离吧!”

  开庭当天,徐某和肖某坐到了一起,在阿灿法官的调解下,两人和平分手,徐某对肖某和儿子的今后生活做了较好的安排。肖某父亲感动地说:“麻烦你们了。说实话,法院能上门看庭,案件能这么圆满解决,我们想都没想到。”

  扎根乡土的阿灿法官,一如既往的追寻着自己的法律理想,传播现代法意识,乐此不疲,甚至乐而忘返,乡民们一声声“阿灿”的亲切呼唤声,似乎都散发着隽永的“泥土”芬芳!
责任编辑:杨青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