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人生亦风华
——记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头灶法庭副庭长臧田桂
2013-08-30 11:15:08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清清 周陈华
  他甘于寂寞,在基层法庭一呆便是十年;他敢为人先,从事商事审判三年便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型法官;他硕果累累,是东台法院每月毫无悬念的调解能手、办案之星,还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他就是臧田桂,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永远不变的是对司法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坚持显露真情怀

  “臧审,您脾气真好。要是我的话,我真想和那个人吵一架!”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书记员小李看见当事人的态度十分恶劣不免有点“打抱不平”。“小李,做群众工作受到当事人的误解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说清事理、说透情理,说准法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才能不给案件‘留尾巴’。”

  基层法院的案件繁多而又琐碎,但臧田桂认为这才是最考验能力,也是最能提升能力的时刻。他对自己始终严格要求:任何案件的办理都要尽心尽力,都要办得尽善尽美。

  这是2010年3月臧田桂承办的一起土地承包纠纷。原告李某和被告赵某是同村村民,两家在相处融洽时,正做生意的李某便将自家4.5亩的地交给赵某代种。但后来,由于农业税的免征,李某便想要回自己的地,但赵某却坚持地是自己改良的,且已经到大队干部那里登记了,应该是自己的。该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之前就因各类琐事,矛盾层层叠加,甚至被告还在关键时间节点扬言上访,成为地方重点维稳对象。

  臧田桂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同时鉴于双方是同村村民,便决定调解结案,但他不是“和稀泥”,而是首先要彻底查清除案情。于是,臧田桂主动和村干部交谈,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到镇政府档案室查找土地账册等档案资料,一呆就是大半天,一本本地找、一页页地翻,终于在一本泛黄的账册上找出了当年的土地丈量标准。案情很快清楚了,土地应该归李某所有,但关键是如何做通赵某的工作呢?

  臧田桂便和书记员一起,带上了复印来的资料和谈话笔录,亲自上门去做被告的工作。哪知,第一次见到法官上门,赵某妻子二话没说,“砰”的一声,门就关了。就这样吃了几次闭门羹,并受到当事人的无故责难后,臧田桂仍然没有泄气,并邀请了村主任一起共同来到赵某家中,耐心讲解法律,分析土地归属。最终,在多方的持续努力下,原、被告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

            睿智方显真功夫

  2012年5月,一起案件让臧田桂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是原告王某与被告东台某混凝土公司、陆某间的挂靠合同纠纷。原告与被告三年前签订了挂靠协议,原告的泵车挂靠在被告处使用,被告要确保原告每年一定的泵送量。为此,原、被告签订了三年的合同,并约定了违约责任。但是,原告履行了一年后,被告就不再让原告的泵车继续为其服务,单方终止履行合同。为此,原告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损失30余万元。

  法律关系是明确的,但原告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额度该如何确定呢?为固定证据,确定泵送的数量和泵送的次数,臧田桂主动到泵车的现场进行勘验,确定具体数额。但原、被告双方对泵送方量的利润标准各执一词,臧田桂便主动向物价部门进行询价,得出具体的利润标准,作为案件裁判原告要求被告赔偿不履行合同后的收益损失计算标准。询价行为不是司法鉴定行为,而是调查咨询行为,其咨询结果作为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一个参考,巧妙避开了鉴定、重复鉴定的怪圈。案件一审宣判之后,被告不服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了被告的上诉,维持原判。

  实践中案件的千变万化时刻考验着法官的智慧,勤于学习必不可少。“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臧田桂对学习的深切体会,而他的好学也是有口皆碑的。2009年3月,他还考取了东南大学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努力克服工学矛盾,通过了论文答辩,于2013年3月取得了法律硕士学位证书。

  得益于深厚的法学造诣,臧田桂承办了多起大案、要案、难案。去年下半年,他妥善处理了一起涉及几百户农户与东台某甜叶菊公司的货款纠纷,有效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东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遗憾却见真担当

  “父亲,父亲……”,臧田桂在病榻前深情地呼喊着父亲,平日有泪不轻弹的他早已泣不成声,但老人家却在他到家的几个小时前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子欲养而亲不待,没能在父亲的弥留之际陪陪他老人家成了臧田桂心中永远的遗憾。

  百善孝为先。臧田桂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是父母的含辛茹苦让他上了大学并成为了乡亲们羡慕的人民法官。工作后,臧田桂只要一有空就带上妻子、孩子一起到父母家中,共享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5月,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父亲因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时,意外发现已经罹患食道癌,而且是中晚期。而此时的臧田桂早已是法庭的中坚力量,繁忙的工作很难脱得了身,但他当即决定,一方面告诉父亲是得的腰肌劳损,让他安心做手术,另一方面让妻子请假,和母亲白天共同照应,自己晚上赶到医院。在老人住院治疗的一个多月里,臧田桂从未请过一天假,白天加紧工作,晚上睡个囫囵觉,人也瘦了一圈。

  后来,老人病情好转后便回家挂水治疗,但一辈子闲不住的他仍然下地干活。为此,臧田桂故意把父亲“骂”了一通。当年9月,父亲的病情已经明显恶化,但他此时正办理的一起涉及某辖区企业的货款纠纷,亟需到西安保全。在和父亲话别后,臧田桂带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汽车。哪知,刚到目的地,电话那头便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臧田桂强忍住悲痛,妥善处理案件后,便连夜赶回东台。但是,他还是没能和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