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倍出源于对业务的深钻细研
杨晓丹:审判岗位上的“百事通”
2013-04-09 10:02:41 | 来源:中国法院网辽宁频道 | 作者:晟畅
杨晓丹
荣誉档案:先后被锦州市委、市政府评为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案件调解能手,荣立三等功一次。到凌海市人民法院18年来,荣获办案标兵8次、办案能手6次,连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在大多数法官办公室的书架里,最常见到的就是法律书籍,而在辽宁省凌海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晓丹的办公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书籍。
凌海市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刘宏告诉记者:“晓丹学的东西很多,据我所知,她还专门去学过民俗文化、工商管理等等。”
坚持把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杨晓丹着眼岗位需要,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她所撰写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之认定》、《完善企业诚信制度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省内获奖。
精品倍出源于对业务的深钻细研。“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学习就会失偏、失衡。”杨晓丹说:“你的威信和气质不是天赋的,而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造化。是不断修身养性的成果。作为一名法官,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缺少必备的审判经验,就很难驾驭庭审,会成为冤案、错案的缔造者。”
从助审员、审判员、法庭副庭长到审管办主任,多年的审判工作让杨晓丹成为了岗位上的“百事通”。她把学到的东西一个一个用在了工作中,近三年来,经她审理的593起案件中,成功调撤527件,服判息诉率为89%,无一改判和上访申诉。
她是个业务通
“三个到位”,让当事人把话说完、听诉到位,适时加以引导、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全力展开调解、工作力度到位;
“二个尺度”,准确把握说服教育和自愿调解的尺度、依法调解和调判转换的尺度;
“一个依靠”,依靠亲情做工作,多方劝导解心结。
在凌海市人民法院,杨晓丹总结出了很多新颖的“工作经”。
这是杨晓丹总结提炼的案件审理“三二一”,凌海法院对这一经验评价道:“它揭示了庭审工作的一般规律,抓住了调判结合的关键,为提高审判工作质效作了有益的尝试。”
原告林杰与被告张振国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一审时判决原、被告负同等责任,上诉后二审法院改为被告负80%责任。经执行,被告已给付了赔偿款。后原告因发生第二次手术费及伤残费用再次起诉至法院。当给被告送达时,被告情绪激动地说:“我们已经赔付完毕,不再赔偿他任何损失。”被告的态度强硬,而且还来了一句:“法院以后少找我。”无奈之下,杨晓丹向双方送达了开庭传票,并找到了被告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劝其及时出庭。庭审中,被告在村委会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法院。在进行调解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杨晓丹向当事人讲明了双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当面讲事实讲法律,并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被告经亲友帮忙,当庭给付原告赔偿款12500元。原告家不在本地,当他拿到这笔赔偿金时万分感动。
杨晓丹把握当事人心理的“特征”。
在审理一起赡养案件中,原告李大娘今年70多岁,生有二子三女,由于丈夫早年去世,老人曾经改嫁,现在孤身一人生活。孩子们对老人曾经改嫁有一定想法,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因为这,老人到法庭将子女们告上了法庭。
可是,送达时,被告们情绪激动,对老人的做法很不满意,并表示不出庭,说:“法院咋判咋是。”
杨晓丹说:“如果下一张传票,依程序出判决,就可以结案了,可是老人的合法权益并不能得以解决。”
于是,杨晓丹专程来到老人的子女家,找老人的女儿和儿媳促膝攀谈,除了给她们讲法律,更主要的让她们知道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教育她们:“无论你们对老人有什么看法,赡养老人都是你们应尽的义务,将心比心你们也有子女,都有年老的时候,换位思考,你们应该怎么做。”
苦苦工作了一天,几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一定好好赡养老人。
就这样,这件赡养案件终于调解成功,老人随小女儿一起生活,其他人给付生活费。虽然杨晓丹多付出些劳动,多磨了嘴皮,可是老人有了很好的归宿。
在办理案中,杨晓丹能够选准切入点,提高工作精准度,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她是个调解通
杨晓丹说:“我曾在凌海法院右卫法庭工作过,法庭辖区内大部分为农村,而农民们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口头协议、无据借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公私争议比较多,案件很有‘农村特色’,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案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乱子,矛盾激化了,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所以,我把这些案件的重心都放在调解上。”
为了还父老乡亲一个公道的裁决,杨晓丹曾带领法庭的工作人员率先建立了以镇政府、乡司法所和村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的三级联动调解机制,以当事人所在村组、亲友为主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合议庭为主的案件分析研究机制,坚持做到准确把握案情不疏漏任何细节,综合分析研判不以偏概全,全力化解调和不因小失大。
有时为了求证一个事实,杨晓丹要走乡串户数十里,田间地头、农家院里常常留下她的身影,泥泞的乡土路上常常留下她艰辛的脚印,然而也正是由于杨晓丹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使得每年上百起纷争无一激化,无一提出上诉。
挂在墙上的锦旗、锁在杨晓丹文件柜里的数十封感谢信再次折射出一名基层法官朴实无华的风采。
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由土地承包所引发的矛盾纷争日渐增多,这类案件普遍存在着背景复杂头绪难理清,矛盾双方积怨较深利益难调和,是涉农案件中最棘手、最难处理的,如果调判不好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一方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为此,杨晓丹用心研究国家土地承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逐一梳理案件的前因后果,从维护大局稳定的高度审慎把握每个环节。
在审理多起群体性村民土地承包案件时,面对老百姓的冷言冷语、不理解不配合,杨晓丹把委屈深埋在心里,不分昼夜地走访农户近百家,发动司法所的同志积极参与调解,与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者和情绪波动较大的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做工作,通过用法理辨析,用事实论证,靠真情打动,借外力化解,调解撤诉12件,所涉及的28起土地纠纷案件全部顺利审结,无任何隐忧,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1年春,正值稻田插秧黄金季节,某村一用户高昌,因占地纠纷,称本村未给予上级发放补偿款而自行堵塞插秧上水线,导致本组下水线16位农户近180亩水田无法正常插秧春耕而上访。村、乡镇领导感到此案很棘手,便到法庭求援。
一听情况,杨晓丹主动请战,到争议现场,经过实地了解,原分渠道占地约1分5左右,路经承包田,村里与高昌就占地问题都说不清是否予以了相应的补偿。结合这一情况,杨晓丹对高昌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沟通,并寓情于理,集德与法为一体,深刻分析了下水线农户因无水无法正常插秧春耕而造成经济损失等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结合下水线的用水量,高昌终于答应了开通水渠道的要求,随即调来沟机,当场作业,开通了渠道。
16位农户笑了,杨晓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杨晓丹的工作受到了凌海市委、市政府的一致表扬。
她是个心理通
心系万家源于对百姓的深情厚意。
杨晓丹对百姓的情,不用说,在案件里能“看”出来。在杨晓丹审理的案件中,有80%的离婚案件都是以调撤告终。
让一个家庭平和、让一家人重圆,这是杨晓丹审理案件的原则。
杨晓丹说:“对离婚的当事人,我是先开导、再说服、然后调解,实在行不通的时候再判决。这样既避免了一时怄气冲动型离婚,也避免了碍于面子被动型离婚。”
原告许婷诉秦明离婚一案,原告诉称被告经常酗酒,不爱劳动,因此经常发生矛盾,原告劝告,被告非但不听还动手打人,为此原告表示坚决与被告离婚。送达后,被告承认自己有过错并有决心改掉毛病,不同意离婚。
通过双方陈述,杨晓丹了解到他们的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并没有彻底破裂,于是,杨晓丹开始耐心地做起了他们的工作,并让被告在法庭上做出保证。可是,原告依然坚持离婚,说不相信被告能悔改。
案件到了这里,如果杨晓丹不再继续调解,下个判决不准离婚很简单。杨晓丹说:“如果判离,一个完全可以维持的家庭就会有解体的可能,况且原、被告还有个9岁的孩子。”
为了做通原告的工作,杨晓丹找来了村妇女主任,村委会主任和当事人的家长,大家坐在一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原告承认被告本质是好的,就是爱喝酒,被告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劳动,勤俭持家,原告原谅了被告。
许婷说:“还是法庭有力度,如果我不到法庭他还是没有这样的认识。”就这样,经过杨晓丹耐心的说服调解,双方终于和好了。
杨晓丹还曾审理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杨晓丹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七个当事人都是未成年在校学生,孩子们年纪小,易冲动,处理不好,不但孩子们之间怨气加深,还会使七个家庭之间出现相互诋毁,相互埋怨,更会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从深入各村走访入手,杨晓丹做起了庭前调解工作。她分别到右卫昌盛村、大马村、东张村、大黄村、东岳村对六个被告家庭,用了两天时间进行了走访,采用了背靠背了解法,了解了案件的全部情况,并逐家做了耐心的疏导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案情,对各个家庭进行对照,并再一次电话沟通。
几番调解后,杨晓丹认为时机已成熟,将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都请到了法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面对面调解工作,让六被告及其父母正确认识自己孩子打伤他人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果关系,并做了细致分析,使被告有所醒悟,不再互相推托责任。
杨晓丹又找到七个孩子的老师,通过老师做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后又找到了原告的法定代理人,循循开导说:“这个案子的被告都是孩子,将心比心,只要家长回去后好好教育,孩子们一定会改正缺点认真学习的。”原告的父亲听后说:“本来我想好好治治他们的,看在法官真情办案,腿都要跑断了的面子上,我的气就消了。”原告同意调解为案件打开了一条路。
六被告的父母见原告的家庭做了让步,同时想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也及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并赔礼道歉,当场给付了原告赔偿款。
当看到孩子们再次手拉手走出法庭时,看到家长们笑逐颜开的交谈时,杨晓丹感到由衷地欣慰。
后记:
杨晓丹的书记员告诉记者,在杨晓丹的努力下,有3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到了挽救和弥合。
每当调解完一起案件,杨晓丹就会按期回访,几年来,她与很多家庭建立了长期联系,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登门看望,一声发自内心的问候,一件精致实用的小礼物诠释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几年来,经杨晓丹手办理的案件调撤率达到了88%以上,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朴实无华,杨晓丹把智慧引入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这就是杨晓丹的真实写照。
(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在大多数法官办公室的书架里,最常见到的就是法律书籍,而在辽宁省凌海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晓丹的办公室里,记者还看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书籍。
凌海市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刘宏告诉记者:“晓丹学的东西很多,据我所知,她还专门去学过民俗文化、工商管理等等。”
坚持把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杨晓丹着眼岗位需要,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她所撰写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之认定》、《完善企业诚信制度的思考》等多篇论文在省内获奖。
精品倍出源于对业务的深钻细研。“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学习就会失偏、失衡。”杨晓丹说:“你的威信和气质不是天赋的,而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造化。是不断修身养性的成果。作为一名法官,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缺少必备的审判经验,就很难驾驭庭审,会成为冤案、错案的缔造者。”
从助审员、审判员、法庭副庭长到审管办主任,多年的审判工作让杨晓丹成为了岗位上的“百事通”。她把学到的东西一个一个用在了工作中,近三年来,经她审理的593起案件中,成功调撤527件,服判息诉率为89%,无一改判和上访申诉。
她是个业务通
“三个到位”,让当事人把话说完、听诉到位,适时加以引导、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全力展开调解、工作力度到位;
“二个尺度”,准确把握说服教育和自愿调解的尺度、依法调解和调判转换的尺度;
“一个依靠”,依靠亲情做工作,多方劝导解心结。
在凌海市人民法院,杨晓丹总结出了很多新颖的“工作经”。
这是杨晓丹总结提炼的案件审理“三二一”,凌海法院对这一经验评价道:“它揭示了庭审工作的一般规律,抓住了调判结合的关键,为提高审判工作质效作了有益的尝试。”
原告林杰与被告张振国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一审时判决原、被告负同等责任,上诉后二审法院改为被告负80%责任。经执行,被告已给付了赔偿款。后原告因发生第二次手术费及伤残费用再次起诉至法院。当给被告送达时,被告情绪激动地说:“我们已经赔付完毕,不再赔偿他任何损失。”被告的态度强硬,而且还来了一句:“法院以后少找我。”无奈之下,杨晓丹向双方送达了开庭传票,并找到了被告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劝其及时出庭。庭审中,被告在村委会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法院。在进行调解过程中,根据案件事实,杨晓丹向当事人讲明了双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过当面讲事实讲法律,并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被告经亲友帮忙,当庭给付原告赔偿款12500元。原告家不在本地,当他拿到这笔赔偿金时万分感动。
杨晓丹把握当事人心理的“特征”。
在审理一起赡养案件中,原告李大娘今年70多岁,生有二子三女,由于丈夫早年去世,老人曾经改嫁,现在孤身一人生活。孩子们对老人曾经改嫁有一定想法,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因为这,老人到法庭将子女们告上了法庭。
可是,送达时,被告们情绪激动,对老人的做法很不满意,并表示不出庭,说:“法院咋判咋是。”
杨晓丹说:“如果下一张传票,依程序出判决,就可以结案了,可是老人的合法权益并不能得以解决。”
于是,杨晓丹专程来到老人的子女家,找老人的女儿和儿媳促膝攀谈,除了给她们讲法律,更主要的让她们知道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教育她们:“无论你们对老人有什么看法,赡养老人都是你们应尽的义务,将心比心你们也有子女,都有年老的时候,换位思考,你们应该怎么做。”
苦苦工作了一天,几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一定好好赡养老人。
就这样,这件赡养案件终于调解成功,老人随小女儿一起生活,其他人给付生活费。虽然杨晓丹多付出些劳动,多磨了嘴皮,可是老人有了很好的归宿。
在办理案中,杨晓丹能够选准切入点,提高工作精准度,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她是个调解通
杨晓丹说:“我曾在凌海法院右卫法庭工作过,法庭辖区内大部分为农村,而农民们的法律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口头协议、无据借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公私争议比较多,案件很有‘农村特色’,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案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乱子,矛盾激化了,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所以,我把这些案件的重心都放在调解上。”
为了还父老乡亲一个公道的裁决,杨晓丹曾带领法庭的工作人员率先建立了以镇政府、乡司法所和村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的三级联动调解机制,以当事人所在村组、亲友为主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合议庭为主的案件分析研究机制,坚持做到准确把握案情不疏漏任何细节,综合分析研判不以偏概全,全力化解调和不因小失大。
有时为了求证一个事实,杨晓丹要走乡串户数十里,田间地头、农家院里常常留下她的身影,泥泞的乡土路上常常留下她艰辛的脚印,然而也正是由于杨晓丹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使得每年上百起纷争无一激化,无一提出上诉。
挂在墙上的锦旗、锁在杨晓丹文件柜里的数十封感谢信再次折射出一名基层法官朴实无华的风采。
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由土地承包所引发的矛盾纷争日渐增多,这类案件普遍存在着背景复杂头绪难理清,矛盾双方积怨较深利益难调和,是涉农案件中最棘手、最难处理的,如果调判不好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一方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为此,杨晓丹用心研究国家土地承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逐一梳理案件的前因后果,从维护大局稳定的高度审慎把握每个环节。
在审理多起群体性村民土地承包案件时,面对老百姓的冷言冷语、不理解不配合,杨晓丹把委屈深埋在心里,不分昼夜地走访农户近百家,发动司法所的同志积极参与调解,与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者和情绪波动较大的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做工作,通过用法理辨析,用事实论证,靠真情打动,借外力化解,调解撤诉12件,所涉及的28起土地纠纷案件全部顺利审结,无任何隐忧,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1年春,正值稻田插秧黄金季节,某村一用户高昌,因占地纠纷,称本村未给予上级发放补偿款而自行堵塞插秧上水线,导致本组下水线16位农户近180亩水田无法正常插秧春耕而上访。村、乡镇领导感到此案很棘手,便到法庭求援。
一听情况,杨晓丹主动请战,到争议现场,经过实地了解,原分渠道占地约1分5左右,路经承包田,村里与高昌就占地问题都说不清是否予以了相应的补偿。结合这一情况,杨晓丹对高昌进行了耐心的思想沟通,并寓情于理,集德与法为一体,深刻分析了下水线农户因无水无法正常插秧春耕而造成经济损失等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解,结合下水线的用水量,高昌终于答应了开通水渠道的要求,随即调来沟机,当场作业,开通了渠道。
16位农户笑了,杨晓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杨晓丹的工作受到了凌海市委、市政府的一致表扬。
她是个心理通
心系万家源于对百姓的深情厚意。
杨晓丹对百姓的情,不用说,在案件里能“看”出来。在杨晓丹审理的案件中,有80%的离婚案件都是以调撤告终。
让一个家庭平和、让一家人重圆,这是杨晓丹审理案件的原则。
杨晓丹说:“对离婚的当事人,我是先开导、再说服、然后调解,实在行不通的时候再判决。这样既避免了一时怄气冲动型离婚,也避免了碍于面子被动型离婚。”
原告许婷诉秦明离婚一案,原告诉称被告经常酗酒,不爱劳动,因此经常发生矛盾,原告劝告,被告非但不听还动手打人,为此原告表示坚决与被告离婚。送达后,被告承认自己有过错并有决心改掉毛病,不同意离婚。
通过双方陈述,杨晓丹了解到他们的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并没有彻底破裂,于是,杨晓丹开始耐心地做起了他们的工作,并让被告在法庭上做出保证。可是,原告依然坚持离婚,说不相信被告能悔改。
案件到了这里,如果杨晓丹不再继续调解,下个判决不准离婚很简单。杨晓丹说:“如果判离,一个完全可以维持的家庭就会有解体的可能,况且原、被告还有个9岁的孩子。”
为了做通原告的工作,杨晓丹找来了村妇女主任,村委会主任和当事人的家长,大家坐在一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原告承认被告本质是好的,就是爱喝酒,被告保证今后一定好好劳动,勤俭持家,原告原谅了被告。
许婷说:“还是法庭有力度,如果我不到法庭他还是没有这样的认识。”就这样,经过杨晓丹耐心的说服调解,双方终于和好了。
杨晓丹还曾审理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杨晓丹向记者介绍道:“这是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七个当事人都是未成年在校学生,孩子们年纪小,易冲动,处理不好,不但孩子们之间怨气加深,还会使七个家庭之间出现相互诋毁,相互埋怨,更会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从深入各村走访入手,杨晓丹做起了庭前调解工作。她分别到右卫昌盛村、大马村、东张村、大黄村、东岳村对六个被告家庭,用了两天时间进行了走访,采用了背靠背了解法,了解了案件的全部情况,并逐家做了耐心的疏导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案情,对各个家庭进行对照,并再一次电话沟通。
几番调解后,杨晓丹认为时机已成熟,将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都请到了法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面对面调解工作,让六被告及其父母正确认识自己孩子打伤他人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果关系,并做了细致分析,使被告有所醒悟,不再互相推托责任。
杨晓丹又找到七个孩子的老师,通过老师做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后又找到了原告的法定代理人,循循开导说:“这个案子的被告都是孩子,将心比心,只要家长回去后好好教育,孩子们一定会改正缺点认真学习的。”原告的父亲听后说:“本来我想好好治治他们的,看在法官真情办案,腿都要跑断了的面子上,我的气就消了。”原告同意调解为案件打开了一条路。
六被告的父母见原告的家庭做了让步,同时想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也及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并赔礼道歉,当场给付了原告赔偿款。
当看到孩子们再次手拉手走出法庭时,看到家长们笑逐颜开的交谈时,杨晓丹感到由衷地欣慰。
后记:
杨晓丹的书记员告诉记者,在杨晓丹的努力下,有3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到了挽救和弥合。
每当调解完一起案件,杨晓丹就会按期回访,几年来,她与很多家庭建立了长期联系,每逢过年过节都要登门看望,一声发自内心的问候,一件精致实用的小礼物诠释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几年来,经杨晓丹手办理的案件调撤率达到了88%以上,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朴实无华,杨晓丹把智慧引入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这就是杨晓丹的真实写照。
(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