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看见”公平,用公平传递正义
2013-03-15 15:30:45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杨颖
  最近读了柴静的新作《看见》,书中记录了她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长达十年的成长、工作经历,也记录了她所做的很多热点新闻背后的故事。

  很喜欢柴静这个记者,一个来自山西的姑娘,看似娇小柔弱,言行谈吐之间却散发出一股纯朴倔强的气息。她的采访风格很独特,在叙述热点事件时,从不夹杂个人情感,不偏向某一方,而是让方方面面的声音都有呈现的机会,最大程度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由公众来评判是非,不轻言结论,不随波逐流,让各种思想真实、自然的从事实中流淌出来。

  世间万物,因果错综,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好与坏评断,有时候所谓的正义掩盖了真实,忽略了公正。例如柴静讲述的发生在2006年的虐猫事件。当时一段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只猫被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踩踏致死。血腥、残忍的场面重重刺痛了观看者的内心,激起人们的极大愤怒。短短几个小时,人肉搜索火爆网络,很快搜索出踩踏者是一名护士,拍摄者是一名新闻摄影师。一时间,两名肇事者已经被舆论逼迫的无处藏身。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也气愤不已,认为对此种丧心病狂,性格变态之人,只有群起诛杀,方才解恨。但在柴静深入采访整个事件各方当事人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引人深思。那个摄影师对一只猫的死不以为意,为了利益设计场景,参与杀害,可他并非舆论说的“今天杀了一只猫,明天就会去杀人”,他也曾路遇车祸,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对伤者施以援手;他也曾饲养宠物,有着与常人无异的爱心。那个护士,离异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多年的艰辛让她内心的压抑和对生活的烦恼无处宣泄,致使在完成虐猫这一任务时显露出她的疯狂和残忍,而该事件的曝光,让她的精神进一步濒于崩溃。那个人肉搜索的发起者,也并非再坚持最初的愤恨,反而希望通过记者对舆论给肇事者带来的伤害转达歉意,他认识到伤害一只猫是错的,但因此伤害一个人也是不对的。

  我们国家没有《反虐待动物法》,虐猫者的行为或许并不触犯法律,我们可以从普遍的道德层面对虐待小动物的行为进行谴责,但目的是宣扬对弱小生命的保护,而不是宣泄对肇事者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报复心态,那只会让舆论引导人们堕入另一个深渊。

  柴静的书中记述了很多热点事件背后的故事,揭示出人们普遍认为的正义背后应当思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一时难以解决、让人心酸无奈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存有争议、真空地带的法律问题。可能它无法改变对事件的最终定性,但足以引起我们对生命、人性、社会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这些记述让我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法官,从事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我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法律,但法律不是万能的,面对瞬息万变的人类社会,它永远无法摆脱滞后性。因此,法律又赋予了法官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和公序良俗的裁判标准。然而自由裁量权和公序良俗的尺度又如何把握,大多由法官自身的经历和认知来判断,法官个人的喜好、善恶的理解决定着对案件的认识和评断,甚至是对法律裁量范围内的左右判定。学习法律时,我们知道法律中认定的事实是以证据为唯一依据的,称其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有时会与客观事实有所出入,那么,一名法官对事实能否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决定了对证据能否全面客观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这对最大程度上让法律事实还原客观事实至关重要。

  前不久发生在北京的廖丹诈骗医疗费一案,正是对法律正确裁量的典型案例。廖丹,一名下岗工人,2007年妻子患上尿毒症,每周都要去做两次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巨额的医药费用让廖丹无力承受,但他不愿放弃,迫于无奈伪造了医院的收费公章,4年间“骗”来了17.2万元的治疗费用。2012年初案发,因涉嫌犯诈骗罪被起诉。该案引发热议,明星姚晨在微博上关注了他的事,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政协委员,专门通过媒体给他送了17.2万让他“退赃”,两家不知名的机构,为他妻子承担了今后透析的医疗款,他的照片被挂到了微博的广告栏,人们为他发起了总额50万元的捐款……他的故事被称作“最美的北京爱情故事”。

  2012年12月7日,北京市东城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鉴于廖丹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其所犯罪行,且全部退赔医院损失,综合考虑其犯罪动机、主观恶性,对其从轻处罚,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3000元。这份判决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充分体现出刑法教育与挽救相结合的法律精神。案件的发生本身是令人痛心的,但舆论的正确引导,法院的公正审判让社会传递出正能量,人们的爱心接力帮助了廖丹,事件引发出对医保问题的重视也将进一步推动医改的进程,从而帮助千千万万个“廖丹”。

  正如柴静所说:“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中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法官要秉持公正,首先不能对事对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要轻易下定论。面对证据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面对各方当事人,多听一句他们发自内心的陈述,抓住蛛丝马迹,追根溯源,查清多因一果、一因多果、甚至是多因多果的事实真相。即使时过境迁,客观事实无法还原,但我们可以努力离真相近一步、再进一步。公正自在人心,让我们用心去“看见”公平,用公平去传递正义。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责任编辑:胥立鑫
网友评论:
0条评论